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彭医生的科普讲堂。下面给大家介绍一项近期兴起的微创技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腰椎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显微内镜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要求。
因此,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这种最早自Kamin和brager将关节镜系统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在韩国学者的改良和应用后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该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综合了开放式手术和传统微创手术的优势,在高清视野下进行手术操作的同时保留了椎旁肌肉,减少了对于椎旁骨、关节和韧带的损伤,具有术后疼痛少、早日恢复正常活动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脊柱疾病。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及最重要的原因。研究者认为内窥镜在良好的照明下有28~35倍的放大率,有利于区分神经结构周围粘连的瘢痕组织和骨性结构。通过分离器易于在相互毗连的边缘处分开;此外,由于内窥镜和操作器械可单独自由移动,操作更加灵活,镜下视野更为宽阔,可为有粘连的翻修手术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由此可见,UBE技术在今后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中其有望作为开放式手术的替代方法而得以普及。
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椎管、神经根管和椎间孔等处的狭窄,并引起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的综合征。典型的表现为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脊柱内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微创外科治疗的目的是提供充分的减压效果、最小化手术的创伤和最少的相关后遗症。
在脊柱椎间融合中的应用
脊柱椎间融合是脊柱退行性疾病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之一。目前关于双通道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技术多采用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式。手术时先在内镜下行单侧或双侧椎管减压,切除一侧部分关节突关节,尽可能保留上关节突外侧骨壁以保护岀口神经根,切除的骨质用于椎间植骨。再切除黄韧带,显露硬膜囊、神经岀口根及行走根等组织。
近年来,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动力系统可视化环锯的使用,使得脊柱内镜技术更加安全、有效,适应症更加泛。脊柱内镜手术是微创手术,微创的优势在于更易被患者接受,但微创并不等于无创或者没有风险,因此,致力于内镜治疗医师应当正确认识其特殊的学习曲线,并进行合理的适应证选择。研究表明,UBE技术具有与开放显微镜下手术及单通道内镜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
与传统开放式手术及单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相比,综合文献分析及应用体会,UBE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①内镜与操作器械位于2个通道中,避免了相互掣肘,器械操作更加灵活,在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时优势突出,可获得更大的手术活动范围;
②关节镜的独特放大功能,手术视野范围更大,结构辨认更加方便,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③使用关节镜和传统开放性手术器械,不必购置特殊设备及镜下操作器械,现有设备髙效利用,节约成本;
④使用常规开放手术器械进行操作,减压效率髙;
⑤视野及操作更为接近开放手术,更利于初学者掌握,学习曲线明显较短,易于推广;
⑥对组织损伤同样较小,也属微创手术,但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单通道内镜手术,减少了医师及患者的放射线损害;
⑦术中使用的关节镜耗材和镜下融合使用的普通椎间融合器,均价格低廉,可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由于UBE技术具有的诸多优点,使其在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适应证,主要包括:
①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②腰椎管狭窄症(包括中央管狭窄(侧隐窝狭窄);
③轻度的腰椎滑脱症(I~II度);
④颈椎病;
⑤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邻椎病等。
总之,UBE技术不仅具有微创的效果,还能达到传统开放性手术的操作范围及视野。其特有的优势和价值使其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不足与展望
UBE技术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可以理解为显微镜手术的进一步微创化,但亦有其固有的缺点。如所有操作均在通道下进行,操作灵活性相对较差且有一定的学习曲线;其次,该技术以水为媒介,若操作时出血较多易造成视野不清晰,从而增加误伤硬脊膜及神经根的风险。
虽然目前的硏究结果均提示UBE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较为确切,但与常规的开放性手术、单通道内镜技术相比其安全性及疗效尚缺乏高等级证据支持,因而需要进一步评估及验证。因此,后续需要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研究及长期随访来综合评估该技术的中远期疗效。
随着UBE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不断创新,未来必定会有更多的脊柱外科医师掌握此项技术,并进行高质量的相关临床研究,为UBE内镜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提供进一步的循证医学证据。
160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