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治疗利器----椎体成形术

彭松林医生 发布于2021-11-15 22:42 阅读量822

本文由彭松林原创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彭医生的科普讲堂。最近病房里收治了一位76岁的老人,给我印象深刻,下面我来讲讲她的故事。


陈某,76岁,跟往常一样在家中活动,在卫生间不慎跌倒,当即感觉腰背部隐隐作痛,但疼痛也不严重,就没有在意。在家休息2月余,时常感觉在起身活动时还会疼痛,于是去深圳市人民医院挂了彭医生的号,做了相关检查后,彭医生说是腰2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方案有两种:一种是手术;一种是卧床休息3个月,而现在已经2个月过去了,腰背部依然会感到疼痛,彭医生跟我介绍说我这种情况在骨质疏松老年患者中非常普遍,有些甚至没有任何不经意间就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现在有一种微创、快速缓解疼痛、术后可以立即下地活动的椎体成形手术,可以改善我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手术创伤非常小,手术时间短,见效快,可以立竿见影的解决我的腰痛问题。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决定接受手术治疗。说来也神奇,进手术室半个小时左右,手术做完了,手术非常顺利,困扰我2个月余的腰背痛竟然真的消失了,手术当天晚上我精神多了,彭医生鼓励我说可以下床活动试试,我试着下地活动,腰真的不痛了,刀口也没什么疼痛感觉。彭医生态度和蔼,给予我抗骨质疏松治疗,并叮嘱必须坚持抗骨质疏松,才能有效预防这种压缩骨折再次发生。术后第二天,我就办理了出院。一切都非常顺利,感谢彭医生精湛的医术给我解决了病痛。  


术前X线 


图片 1.png

术后X线


图片 2.png

这是一个椎体压缩骨折老年人的真实感受,下面就跟大家介绍一下这种针对老年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微创手术,即椎体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全称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属于微创手术,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聚丙烯酸甲酯)达到强化椎体的技术。


1984年由Deramond发明并首次应用,1987年法国医师Galibert首次应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1994年美国首次报道将PVP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


图片 3.png

PVP

通过在患者背部做一约2mm的切口,用特殊的穿刺针在X线监护下经皮肤穿刺进入椎体,建立工作通道,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稳定骨折椎体,防止进一步塌陷,明显缓解疼痛。


椎体成形手术的优点有哪些呢?


1.止痛

无论球囊扩张PKP还是传统的PVP,都具有确实可靠以及高效的止痛作用,文献报道疼痛的缓解率为70%~95%。还可以防止骨折椎体的进一步压缩、塌陷。对骨折复位和纠正脊柱后凸畸形,球囊扩张PKP优于传统的PVP。有学者报道PVP即刻止痛有效率可以达到97%,疼痛评分从剧痛下降到轻度疼痛,患者总体满意率在80%以上。临床经验也同样证实PVP有相当惊人的早期止痛作用,可以说目前任何一种药物治疗都不能获得如此有效的止痛效果。


2.减少卧床并发症

PVP手术时间约30分钟,术后24小时患者即可在外固定保护下离床恢复正常生活,减少了骨折卧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患者早期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带来的诸如肺炎、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和护理上的不便,避免了长期卧床导致骨量丢失从而出现的骨质疏松恶性循环。后期还可以预防椎体压缩和后凸畸形引起的背部疼痛、胃胀不适甚至直立困难等症状。


3.减轻后凸畸形

有报道球PKP的骨水泥渗漏率在10%左右。PKP通过在椎体内置入特制的工具(球囊等)可以恢复椎体的高度,维持患者脊柱的生理弧度。有学者通过离体实验比较了PKP和PVP在恢复椎体高度方面的效果,结果使用球囊能恢复97%的丢失高度,而传统PVP仅能恢复30%。


降低渗漏率就等于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而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保持脊柱正常序列又对预防患者将来背痛的发生有好处。

 

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椎体成形术有这么多优点,就没有任何缺点吗?当然也不是,下面谈谈PVP手术的相关并发症。


1.感染

椎体成形术后发生感染概率较低,一旦发生应尽快处理。椎体成形术前应尽可能地排除一切感染源,甚至泌尿系与肺部的感染。治愈感染源后才能确定手术。任何经皮操作技术都有感染的危险性。


2.骨水泥渗漏

骨水泥渗漏至硬膜外间隙或椎间孔并不少见,据报道,渗漏至硬膜外为32%,其中1.5%在椎间孔,但引起临床症状者相对较少。如果椎体成形术后不行CT检查,大多数病例发现不了这种并发症。出现临床症状的严重性取决于所渗漏的部位和所渗漏量的多少。但是,引起大的或严重神经损伤的并发症不足1%。也有骨水泥渗漏导致胸闷、肺部不适、低血压、呼吸困难等。罕见的骨水泥渗漏栓子可能导致心脏穿孔。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没有一个手术是绝对完美的,但椎体成形术切实的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带来了福音,避免了传统开刀手术的大量并发症,其给患者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简介:

彭松林,医学博士(M.D)、哲学博士(Ph.D),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脊柱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香港大学博士毕业,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10多年,获得“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称号。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南加州大学深造学习。目前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COA)基础学组青年委员,NASS、ASBMR、ORS会员。擅长脊柱退行性疾病(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疾病)的微创和开放手术,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微创手术。科研团队长期从事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在Nature Medicine, Nature Communications,Small,JBMR,Bone,JOR等权威期刊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基金近 15 项。


彭博士门诊时间地点:每周三全天;深圳市人民医院(二门诊)门诊大楼12楼5号诊室


深圳市人民医院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北路1017号(地铁3号线翠竹站D出口)


挂号电话:0755-82297791


160挂号:

幻灯片1.jp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