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阿姨本是一个85岁“风华正茂”的老阿姨,本应该和普通的85岁阿姨一样出门散步、买买菜、甚至跳跳广场舞,但是阿姨身边一直潜伏着一个“隐形的杀手”很多年了,阿姨不以为然:“都那么久了,也没有什么事啊!管他骨松不骨松的,不影响我买菜、散步!”话音刚落没几天,阿姨一周前早上起床猛了一些,突发腰背痛,立刻来我院就诊,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阿姨竟然骨折了???难道就因为起身过猛,就骨折了???那么夸张吗?但是影像学检查不会骗人。
影像学小知识(此次骨折为腰1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核磁共振红色箭头所指为新鲜骨折的图像,图1为压脂相,可以清晰的看见骨折成白色影,图2为T1相,骨折在此表现为黑色的低信号)。
这下阿姨知道了骨折了,缓过神来以后,在与医生沟通后,决定做微创手术治疗。
手术小知识:(此手术为脊柱科常见微创手术,手术时长约30分钟,创口为左右2个1*1厘米大小的微创创口,通过此创口注射入骨水泥,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并立即止痛)。治疗以后症状立马缓解。
影像学小知识:(图片中,白白的部分为手术椎体填充骨水泥后X光影像学改变)
但是,你阿姨,永远是你阿姨,术后疼痛缓解,又开始了她“天不怕,地不怕”的潇洒人生!迅速拒绝了医生的抗骨质疏松治疗,用她“吃盐巴比你吃的饭还多的经验,告诉医生:这不重要”。于是出院后,依然继续平常的生活,做饭、散步、玩手机。但是,俗话说的好“不听医生言,吃亏在眼前呐!”出院2天一个不留神,“哎哟!”,这种熟悉的感觉,这种熟悉的痛苦,胡阿姨再清楚不过了,没错,胡阿姨不小心摔了一下,又再次腰背痛,凭借胡阿姨的“临床经验”,这次比上次更加麻利地找到了医生,通过影像学,这次,胡阿姨被诊断为“胸12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小专家们一起看看胡阿姨的MRI,我们一起帮胡阿姨分析。
没错,通过核磁共振(MRI)红色箭头所指,我们不难发现胸12椎体再发新鲜骨折。此次治疗措施和上次一样,也是通过微创手术治疗,不过不一样的是胡阿姨知道了抗骨折疏松的重要性!
PS:骨质疏松患者骨折不一定需要暴力外伤,由于骨头脆弱疏松,有的时候轻微的活动或者摔倒即可引起骨折,所以预防骨折最好的方法是规律序贯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千万不能忽略这个可怕的“杀手”!
胡阿姨的故事也是很多阿姨们同样的“传奇”,国内广大患友对于骨质疏松的了解还处在最基本或者甚至不了解的阶段,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以及自测也完全不知,对此,各位读者可查阅我们往期的文章以及之后更新的文章,我们会带领大家,一步一步,揭开“骨质疏松症”神秘的面纱。最后,在此衷心祝愿各位读者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简介:
彭松林,医学博士(M.D)、哲学博士(Ph.D),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脊柱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香港大学博士毕业,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10多年,获得“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称号。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南加州大学深造学习。目前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COA)基础学组青年委员,NASS、ASBMR、ORS会员。擅长脊柱退行性疾病(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疾病)的微创和开放手术,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微创手术。科研团队长期从事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在Nature Medicine, Nature Communications,Small,JBMR,Bone,JOR等权威期刊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基金近 15 项。
彭博士门诊时间地点:每周二全天;深圳市人民医院(二门诊)门诊大楼12楼5号诊室
深圳市人民医院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北路1017号(地铁3号线翠竹站D出口)
挂号电话:0755-82297791
160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