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指南】:金刚烷胺,具有双向作用的经典帕金森病药物

蔡晓东医生 发布于2020-01-20 14:51 阅读量7153

本文转载自脑有所依

微信图片_20190617142849.png

很多帕金森患者都不知道,现在广泛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金刚烷胺,其实最开始是用来治疗感冒的。

image.png

1966年10月,金刚烷胺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为流感的预防药物,其后获得批准用于成人流感病毒的治疗。在1969年,有报道称一位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在预防流感过程中使用了6周的金刚烷胺。服药期间病人的帕金森病症状震颤、强直和少动均得到缓解。此后许多研究均证实金刚烷胺有轻微的抗帕金森病作用,直到2017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金刚烷胺控释剂型用于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异动症。

唯一具有双向作用的经典抗帕金森病药物:

金刚烷胺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药物,虽然价格低廉,但是有一系列独特的优势和用途。金刚烷胺不仅可以治疗帕金森病的运功障碍,还可以改善帕金森病长期服用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后出现的异动症,而且,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金刚烷胺耐受性良好。迄今只有一种帕金森药物具有这种双向作用,那就是金刚烷胺。

image.png

金刚烷胺为何具有治疗帕金森病的双向作用?

虽然应用金刚烷胺治疗帕金森病已经近50年,但其抗帕金森病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能确认的是其抗帕金森病作用的机制是多靶点的作用,包括NMDA拮抗作用。

研究显示,金刚烷胺是一种NMDA型谷氨酸受体弱拮抗剂,增加多巴胺的释放并阻断多巴胺的再摄取,还有类似苯海索的抗胆碱能作用。这种药物还可能促进大脑中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研究提示可能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促进内源性多巴胺的释放,抑制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再摄取,从而增加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

②抗胆碱能作用;

③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

④阻断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因而可能还有神经保护作用。

image.png

帕金森病药物金刚烷胺有副作用吗?

整体而言,在常规剂量范围内金刚烷胺的副作用并不大,适合各个阶段帕金森病人合理选用。

而金刚烷胺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皮肤的网状青斑,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网状的略带紫色的斑纹,主要出现于小腿部。另一个常见的副作用是踝部水肿,这可能是体液的再分布,并不提示心肾功能不全。其他的如不良反应眩晕、失眠和神经质,恶心、呕吐、厌食、口干、便秘。偶见抑郁、焦虑、幻觉、精神错乱、共济失调、头痛,罕见惊厥。少见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

如何正确服用金刚烷胺

虽然金刚烷胺有上述副作用,但这些不良反应都是可控的,主要防范措施在于合理选择患者、精准滴定剂量、做好联合用药的“加减法”。

1、选对患者

金刚烷胺适用于下列帕金森病患者:症状轻微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异动难以控制的中晚期患者,认知状态良好的帕金森病患者,没有幻觉等严重神经精神疾病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不显著的帕金森病患者等。

2、谨慎滴定剂量

从低剂量开始,缓慢滴定增加,找到适合帕金森患者的最佳剂量。由于金刚烷胺的不良反应有显著的个体化差异,有的不良反应在降低剂量后可减轻,有的帕金森患者不良反应严重需要停药。

3、合理联用其他抗帕药物

做好加法,合理地与其他帕金森药物联用。例如有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异动症,同时还伴有幻觉,其他方法不能很好地改善症状,可以考虑用小剂量金刚烷胺抗异动,联用喹硫平、胆碱酯酶抑制剂等控制幻觉。

有的帕金森患者服用金刚烷胺影响睡眠,应避免在下午4点后服用。如果还影响睡眠,可以减少中午金刚烷胺的剂量或者停用中午的金刚烷胺,同时在晚上或者睡前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利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能导致睡眠增多的作用拮抗金刚烷胺影响睡眠的不良反应。

4、做好减法

如果要用金刚烷胺抗异动的独特作用,又想避免其潜在的风险,可以避免联用在不良反应方面与金刚烷胺类似的一些帕金森病药物。例如安坦、金刚烷胺都可能诱发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幻觉,就应避免联用。

微信图片_20190610113133.jp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