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定制:帕金森病患者喝牛奶豆浆要看时间

蔡晓东医生 发布于2019-10-28 11:08 阅读量7123

本文由蔡晓东原创

微信图片_20190617142849.png

饮食调理可助治疗一臂之力,吃药前后间隔1.5小时再吃蛋白质类食物。牛奶和豆浆是健康经济食谱中的两员“大将”,但如果您得了帕金森病,喝牛奶、豆浆就要看准时间,别和吃药时间隔太近。

微信图片_20191028095316.jpg

功能神经科蔡晓东主任提示,帕金森病的预防和治疗要注重生活方式调理,首要手段是运动,而饮食调理得当,也可助防治一臂之力。根据症状不同,患者可选择“普食”、“软食”、“半流食饮食”或“流质饮食”。此外,帕金森病患者往往容易合并便秘和高血压,也可从饮食调理入手。

三成帕金森患者早期不发颤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是导致帕金森发病的主要原因。“50~60岁的人群中约有1%得病,60~70岁增至2%,70岁以上则有2%~3%。”研究显示,约有5%~15%的帕金森病患者表现出家族性特征。

总体而言,根据症状和体征的不同,把帕金森病分为两大类型

一是僵直少动型。这类患者相对较多,病情进展快,对生活影响大。

二是震颤型。典型震颤是静止性震颤,多自一侧上肢开始,波及四肢、下颌、唇、舌和颈部。每秒4~6次,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会加剧症状。此类患者相对较少,病情进展较慢,一般3~5年才起变化。

少量喝绿茶咖啡可改善病情

要躲过帕金森病的袭击,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手段。首先是运动。老人应坚持“活到老,运动到老”。每天应坚持运动两小时,散步、打太极、做家务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有些老人已出现疾病征兆,误以为要减少运动量,以免“颤病”加剧,但长期躺在沙发或床上,只会使肌肉僵硬,加重病情。

其次,预防和治疗某些可能引起帕金森综合征的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动脉硬化及脑部肿瘤;积极预防一氧化碳、二硫化碳、锰、氰化物的接触和中毒。

临床还发现,一些食物和药物对帕金森病有特殊功效。例如,绿茶中茶多酚、咖啡中的咖啡因有助于减缓帕金森病。所以,专家建议患者可每天喝1~2次绿茶,每次3~5克。喝咖啡以不影响睡眠为原则。

患者饮食要分期

帕金森病的治疗可分为早、中、晚期,对应的饮食疗法也不同。

早期帕金森病人由于咀嚼能力尚好,可选择“普食”,就是和正常人的饮食基本相同,中医主张根据分型选择饮食调养方。例如僵直少动型患者,可用葛根煮汤煮粥,用100~200克葛根煮瘦肉汤,1周3次;或用大米、小米煮葛根粥,1周2次。此外,还可以喝四物汤、白芍汤。而震颤型患者则主要使用天麻,用15~30克天麻煲瘦肉或鱼头汤,1周2次。还可以用天麻泡绿茶。

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消化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可选择“软食”、“半流食饮食”或“流质饮食”。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减低的帕金森病人,可选择软食,采用易消化、易咀嚼、细软、无刺激的食品。半流食饮食适用于咀嚼、吞咽功能受一定限制的病人,可选用稀粥、豆腐脑、蛋羹、鸡蛋汤等。

流质饮食适用于晚期病人以及咀嚼、吞咽功能明显障碍者。雒晓东强调,可缓慢以汤匙或奶瓶喂食,防止呛咳。严重病人必要时给予鼻饲,建议选用牛奶、豆浆、米汁、肉汤、菜汁等。

专家提醒患者需防便秘

60%~70%的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肠蠕动减慢而引发排便困难,约一周才排便一次,推荐四条便秘防治原则

1.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强化排便反射;

2.多吃新鲜蔬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

3.全身衰弱或腹肌无力者,应适当加强营养和锻炼;

4.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泻剂。

此外,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治疗期间定期测量血压,对心脏、肾脏、脑血管、眼底等方面加强检查,警惕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微信图片_20190610113133.jp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