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上温,夏季即将来临。炎热的天气不仅让人感到不适,还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如中暑、热射病、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等。作为一名医生,我结合临床经验,为大家总结高温天气下必须注意的健康事项,帮助大家平安度夏。
一、高温天气下最需警惕的4大健康风险
1. 中暑与热射病(死亡率高达50%!)
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机制可能“崩溃”,导致:
- 先兆中暑:头晕、乏力、口渴、多汗。
- 轻度中暑:体温升高(>38℃)、面色潮红、恶心呕吐。
- 热射病(最严重):体温>40℃、意识模糊、抽搐,可致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极高!
高危人群:
- 户外工作者(建筑工人、快递员等)
- 老人、儿童、孕妇
-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等)
2. 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高温使人体水分流失加快,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诱发:
- 心梗、脑梗(脱水导致血栓风险上升)
- 血压波动(血管扩张后突然遇冷可能引发脑出血)
3. 肠道传染病与食物中毒
高温加速食物腐败,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繁殖迅速,易导致:
- 急性胃肠炎(腹泻、呕吐)
- 细菌性痢疾
4. 皮肤问题
- 晒伤(紫外线过强导致红斑、脱皮)
- 痱子、湿疹(汗液刺激皮肤)
---
二、医生建议:高温天气的6大防护措施
1. 科学补水,避免“越喝越渴”
- 不要等口渴才喝水:每小时喝200-300ml温水,少量多次。
- 避免过度饮用冰水:可能导致胃肠痉挛。
- 补充电解质:运动后喝淡盐水或含钾、镁的饮品(如椰子水)。
2. 合理使用空调,警惕“空调病”
- 温度设定26℃左右,避免室内外温差>10℃。
- 定时开窗通风,防止细菌滋生。
- 避免冷风直吹,尤其是颈部和腹部。
3. 户外活动做好防暑准备
- 避开高温时段(10:00-16:00尽量不出门)。
- 穿戴防晒装备:宽檐帽、太阳镜、防晒衣(UPF50+)。
- 随身携带防暑药物:藿香正气水、风油精(但不要依赖)。
4. 饮食调整:清淡为主,避免“病从口入”
- 多吃瓜果蔬菜:西瓜、黄瓜、苦瓜(清热解暑)。
- 少吃油腻辛辣:减少肠胃负担。
- 食物彻底加热:避免生冷海鲜、隔夜饭菜。
5. 特殊人群加强防护
- 老年人:避免独自外出,监测血压、血糖。
- 婴幼儿:不要包裹过厚,警惕“捂热综合征”。
- 慢性病患者:遵医嘱调整用药(如利尿剂可能加重脱水)。
6. 识别危险信号,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立即转移到阴凉处并拨打120:
- 高热(体温>39℃)且无汗
- 意识模糊、抽搐
- 剧烈头痛、胸闷胸痛
三、常见误区:这些“降温方法”可能害了你!
❌ 猛喝冰水→可能引发心绞痛、胃肠痉挛。
❌ 冲冷水澡→血管剧烈收缩,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 酒精擦拭降温→可能刺激皮肤或导致酒精中毒(儿童尤其危险)。
四、总结:健康度夏,预防胜于治疗
高温天气对健康的威胁不容小觑,尤其是老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更需提高警惕。记住三原则:
1. 多喝水、少暴晒
2. 合理降温、避免骤冷骤热
3. 关注身体信号,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