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先生,48岁,11年前被诊断为帕金森病,长期口服药物治疗。一开始药物治疗效果还不错,但两年前他的肢体运动迟缓症状加重,四肢震颤也越来越厉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药吃少了,我的脚会蜷缩起来,不能走路;药吃多了,上班的时候就会颤颤巍巍、手脚乱动,别人看到都不敢接近我。”
经检查,王先生的病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如果再继续严重下去,王先生将失去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医生建议王先生行脑起搏器植入手术,经考虑,王先生接受手术。
术后,脑起搏器正式开机并完美发挥功效,短短几分钟内,王先生四肢震颤等症状得到极大的缓解,他感觉回到了患病前的状态,特别开心。
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患有帕金森病,65岁以上大约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70岁以上患病率达3%-5%,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而且每年新发病例近十万人。患者常有肢体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运动失衡等症状。
帕金森病在发病早期药物治疗效果理想,但只有4~6年的药物“蜜月期”。随着吃药时间延长,疗效越来越低,剂量越来越大,而且药物副作用也逐渐出现。这个时候,患者可以选择脑起搏器植入手术。
脑起搏器又叫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BS),是近40年来帕金森病治疗的最大进展,已成为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疗法。
手术在脑内神经核团植入电极,把脉冲发生器埋藏在胸部皮下,脉冲发生器发出电刺激,通过皮下导线,传到脑内电极,抑制不正常的神经放电,消除帕金森病症状。
目前全球有8万~9万的帕金森病病人接受了脑起搏器治疗。国外治疗率达8%,而我国运用脑起搏器治疗仅为所有帕金森病人的0.125%。
不是的,该手术只适用于早期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中晚期服用疗效明显减退,且出现不自主地舞蹈样动作或类似地异动症者。对于早期药物治疗有效的患者,不推荐手术治疗。
注意,手术治疗只能改善症状,不能根治疾病,术后仍需辅以药物治疗,但可以减少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