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84岁患者和家人出门游玩的视频,笑得特别开心,和4年前初次见面时的愁眉苦脸完全不同,突然感慨万分,今天就来跟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吧~
故事还得从4年前说起。
2017年4月的某天,80岁的李女士因“三叉神经痛40余年”来我院就诊。一来到我的诊室,就很激动地跟我诉说自己这40多年来饱受三叉神经痛的折磨,虽然做过很多治疗,但都不能彻底根治,疼痛感有增无减,希望这次医生可以彻底解决。
我让她平复下心情后细问病情,原来早在1977年,李女士就出现了右侧面颊部阵发性剧烈疼痛,如刀割样或针刺样,当时去医院就诊即诊断为右侧三叉神经痛,予服药治疗,但药物1年后就完全失效,痛时只能靠止痛药减轻症状。直到1984年,李女士实在痛得受不了了,就在广州某大医院行三叉神经射频毁损术,虽然术后疼痛感消失了,但右侧面部感觉、咀嚼功能也同时丧失,右侧面部完全麻木,且无法咀嚼,吃饭只能靠另一侧(左侧)。即便这样,李女士还是开心的,因为总算摆脱疼痛了。
你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不,还长着呢!
做完射频毁损术后28年,在2012年的某天,李女士突然感觉右侧面颊部感觉和咀嚼功能逐渐在恢复,与此同时,右侧面颊部的剧烈疼痛感也在恢复,而且强度较之前更甚,服用药物难以有效止痛,且服药后常出现头晕和思维迟钝。更糟糕的是,2014年,左侧面颊部也出现类似右侧的发作性剧烈疼痛,幸运的是服药仍可以控制。
就这样忍了三年,直到家人打听到有类似疾病的患者在我这里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才来找我就诊。
听到这里,我对李女士的病情又来详细了解,经完善各项检查,明确诊断为少见的双侧三叉神经痛。经与李女士充分沟通,确定如下治疗方案:
1、对于一个80岁老人,手术要慎重;
2、因右侧三叉神经痛已对药物失效拟行微血管减压术;
3、左侧因对药物有效,不考虑手术,继续服药治疗。
遂于2017年4月18日为其做了右侧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术侧(右侧)疼痛即消失,面部感觉和咀嚼功能保留完好。
没了疼痛折磨,李女士的生活也焕然一新,但还有一个定时炸弹,那就是左侧三叉神经痛还未解决。
2020年5月,这个定时炸弹让我又在诊室里见到她。
这一次,李女士单刀直入,表明药物治疗对左侧三叉神经痛无效,要求行左侧微血管减压术,其他方法均不考虑。但这次我犹豫了,要知道,这时的李女士已经83岁了,手术风险比3年前增加了许多,再三询问是否考虑除血管减压术外的其他方法,如射频、微球囊压迫等风险较小手术,均得到否定答案。
好在李女士原是国家级运动员,心肺功能等身体条件还行,经评估手术风险应该不大,遂于当月行左侧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李女士左侧面颊部疼痛即告消失,从此再免受疼痛的折磨,开始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最后蔡医生再跟大家说一次,三叉神经痛绝大多数是由于三叉神经颅内段受到血管压迫所致,手术(微血管减压术)的目的就是将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移开,并使其不能复位,这是一种针对病因的治疗,同时完全保留三叉神经功能,是三叉神经痛首选治疗方法。
若你正在受三叉神经痛折磨,可选择微血管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