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蛋白”高了,是不是血管已经堵了?

蔡坤皓医生 发布于2020-10-19 10:01 阅读量7170

本文由蔡坤皓原创

“低密度脂蛋白”对于有高胆固醇患者来说,应该都不陌生,他们称它为“坏血脂”。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它只是一个在化验单上的指标,这个指标后面可能跟着一个 ↑ 的箭头,这个箭头可把不少人吓坏了。在网上一查,哇,好家伙,这个脂蛋白多了会堵住血管,极有可能发生中风!


       

     

 

所以接下来,让我们来唠唠两个问题:1、为什么把“低密度脂蛋白”称为“坏血脂”?2、“低密度脂蛋白”高了,是不是就代表血管已经堵了?

 


为什么把“低密度脂蛋白”称为“坏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脂蛋白,大约占到50%,它主要在血管内合成。

临床上常有医生跟病人讲,“低 低,高 高”,其中的“低 低”,指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要低,才是好的。

因为低密度脂蛋白是将血液中的脂肪运送到血管内皮中的一种运输工具,其体内含量越高,被运送到血管内皮中的脂肪就越多,血管就会变得越厚、弹性越差,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几率就越大。而动脉粥样硬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堵住血管,造成中风等疾病。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在患者和医生眼中,是“坏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高了,是不是就代表血管已经堵了?


不是的哦,大家要理清一个概念,血管堵了,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除了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之外,还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

“低密度脂蛋白”高了,只是给了血管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后面想让它把血管堵住,得看其他危险因素多不多,如果危险因素多,那在时间的推移下血管大概率会堵住;如果危险因素不多甚至没有,那血管堵住的几率就会小很多,而且时间也会延长。

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管堵塞之间不能划等号,它们只是有间接关联而已。

下图以高血压和高血脂造成血管堵塞为例


       

     

 

据我国高血脂指南建议,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作为干预高血脂的首要靶点,同时,根据个体的危险分层决定治疗目标值。其中,中低危患者(如高血压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应<2.6mmol/L;高危患者(如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应<1.8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