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舒服就不用吃降压药?高血压 3 大用药误区你得知道!

蔡坤皓医生 发布于2020-08-17 15:00 阅读量6811

本文由蔡坤皓原创

你身边有人得高血压吗?这个答案我相信90%的人都是肯定的。可能是爷爷奶奶,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年轻一辈。

据统计,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也就是说,大约每 3 个成人中就有 1 个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已经成为大家常见的慢性病,但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仅仅是16.8%,导致高血压控制率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家对高血压的用药有误区,下面我们来讲讲高血压 3 大用药误区。


       

     


误区一、没有不舒服,就没有问题,不用吃药


这是大家最最最常见的误区,在这里郑重地告诉大家,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地,不是感觉出来或是估计出来的,没有不舒服,不代表血压不高。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还有一些人患者,因为患病时间长,身体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的水平,即便是很高的血压也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这道理跟“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差不多。

这种情况是最危险的,长期处于很高的血压却没有症状,直到发生脑出血,才有“感觉”。脑出血有多危险相信大家都清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大家一定要遵医嘱量血压,吃降压药,把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这才是安全的。

 


误区二、降压药不能太早吃,不然后面吃药就没用了


很多40~50岁的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让身体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这是非常错误、十分危险的观念。


       

     

首先,降压药不是抗生素,它不会产生耐药性。

其次,血压升高会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收缩压(高压)每升高10 mmHg,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与31%。

最后告诉大家,血压控制得越早,对血管得保护越有力,预防心、脑、肾损害,远期预后越好。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1~3个月),血压仍≥140/90 mmHg,应启动药物治疗。

 


误区三、降压越快越好


有的患者在医院用药降血压,几天后看到血压下降不明显就开始抱怨药物效果不理想,要求医生加药或频繁换药,这种的做法是错误的。为什么呢?


       

     

因为血压下降速度太快,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

绝大多数的长效降压药要发挥稳定的降压作用一般需要1~2周左右。

 

讲了这么多,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听医生的话,遵医嘱用药。

想要知道更多知识,请关注三叉神经蔡医生。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