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的钟婆婆,三年前右侧面部开始反复剧烈疼痛,每次都像电击一样,以为是牙痛的她试了很多治牙痛的偏方,都没有效果。去年钟婆婆忍受不了“牙痛”的痛苦,就去牙科诊所拔了两颗牙,另她绝望的是,拔牙后“牙痛”仍然没有消失。
没有办法的钟婆婆去到医院求诊,检查发现,她是右侧三叉神经出脑干的位置被血管压迫,导致神经痛,被确诊为“右侧三叉神经痛”。医生采用微血管减压术,将“责任血管”与受压迫神经分开,术后钟婆婆恢复良好,脸也不痛了,吃嘛嘛香,开开心心地回家去。
三叉神经痛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我国三叉神经痛患者约280万人,每年新增约6.5万人。因其剧烈疼痛又被称为“天下第一痛”。
蔡医生提醒,约一半的患者会把三叉神经痛与牙痛混淆,惨遭拔牙之苦。甚至有的患者遇到糊涂的牙医,把牙全部拔光后疼痛还是不能缓解,直到最后去医院才知道真相,大呼后悔不已。对于这种情况,患者与牙科医师均应高度警觉。
那牙痛和三叉神经痛有什么区别呢?
三叉神经痛多呈电击、刀割、撕裂样疼痛,主要分布在口周、口腔内、鼻周、脸颊部和前额部等部位。发作时常常毫无先兆,每次疼痛发作的时间由数秒到数分钟不等,突发突止,阵发性,多有“扳机点”,一碰就发作。
牙痛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跳痛,一般是由于龋齿、残根、残冠等牙病引起的疼痛。夜间发病明显,冷热刺激加重,疼痛部位深,无放电样疼痛,牙痛通过X光或CT检查,即可明确。
卡马西平等治疗神经痛的药物,对三叉神经痛有效,而对牙痛无效。
平日里,说话、咀嚼、漱口、洗脸、打哈欠、触摸等都可能引发三叉神经痛,以至于患者极为小心,甚至产生恐惧心理。随着病程延长,疼痛程度会逐渐加重,甚至每日发作。患者常因无法忍受疼痛,选择偏方、止疼药等甚至自杀来摆脱疼痛。
其实,三叉神经痛并非不治之症,文章开头的钟婆婆不也最终开心地回家了吗,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就能摆脱这折磨人的“天下第一痛”。
看到这里,你明白牙痛和“天下第一痛”的区别了吗?千万不要再让你无辜的牙齿为自己的无知买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