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煎煮中药?

易细香医生 发布于2024-03-11 14:48 阅读量501

本文由易细香原创

一般家庭煎药是都是会砂锅

首选:砂锅。因砂锅受热均匀,不会与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发生反应。

次选:不锈钢锅或陶瓷器皿。不锈钢属于稳定金属,和药物不易发生反应。陶瓷器皿和药物也不发生反应。

忌用:铁锅、铜锅和铅锅等金属器皿,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

加水量

水质:用过滤后的自来水或纯净水。

加水量应根据药量、吸水程度及煎煮时间而定。一般来说,吸水性较弱的药物不宜多加水,以刚好淹住药物为宜,吸水性较强的药物如植物的根茎、果实、躯干等应适当的多加点水,滋补类药物因熬制的时间较长,水分蒸发的量比较大,因此需要适当的多加水。

煎煮第一次时应先加水没住药材,等药材充分的吸水后再加水至一指厚即可,煎煮第二次,第三次中药时,所需水量就比第一次用水量少,一般刚好没住药材即可。

煎煮方法

煎前浸泡

为提高煎出效果,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20-30分钟。

煎煮的火候

先用武火(大火)煎煮,煮沸后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煎煮过程当中要搅拌药料2-3次,使药料受热均匀,以防最底层接近煎药器皿的部位有药物附着的地方出现焦糊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煎煮时间(见图表)

通常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易挥发成分的药物久煎会使成分过度的挥发而影响药效,一般用武火急煎法,煎煮的时间不宜过长。补益类药物或矿物等不宜析出成分的药物因滋腻厚重,需久煎才能出汁,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煎,煎煮的时间适当的延长。

煎煮次数

一般来说,一剂中药大多煎两次,部分贵重药材或滋补药材可煎三次,最少应煎两次。

煎煮完毕,滤出药液,以同样方法再煎煮一次,合并两次的煎液。

特殊煎煮

煎煮不建议清洗

中药饮片中水溶性有效成分会在清洗过程中,与水一起流失掉。因此,煎煮前不建议清洗。

部分药物按医嘱特殊煎煮(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等等)

先煎——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川乌、附子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

后下——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等;还有一些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等。

包煎——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

另煎——某些贵重药材。

烊化——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

冲服——一些粉末状、或液状类药物,如芒硝、竹沥等药。

撕纸分割线

儿童用药煎煮

榨渣取汁

一般药物加水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其次,已经融入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可能被药渣再吸附。若药渣不经压榨取汁,会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

儿科用药煎煮

小儿内服药要求少而浓,以便喂服。头煎、二煎药液合并后,应再加热浓缩至适量。

外用药的煎煮

外用熏洗或浸泡的药,用量较大,煎煮时加水量要适当增加,煎出液要比内服药多2-3倍。

该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继续查看

150833247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