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手机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显示:我国有“7.53亿手机网民”、“平均每天看电子屏时长超5.8小时”、“全民毁眼进行时,95%以上的人都有不良手机用眼习惯”……一组组调查数据让人震撼。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学习、工作、社交、娱乐都离不开手机,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而手机对眼睛的伤害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
门诊时时接诊到这样一类患者,诉说医师我眼前白花花一片,不聚光看不清东西;眼睛里有沙子一样干痛,怕光;眼皮跳不停;眼晴胀痛会不会是青光眼;我小孩小学一年级近视500度了,近视增长好快;手机看得多了会视网膜脱离吗?会瞎吗?……
手机对我们眼睛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1. 过多使用手机可能引起或加快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电子屏幕、不良光线、姿势不正确、用眼时间太长,以及视物过近等,都是造成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峻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青少年近视率7成,高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等近距离工作时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再进一步发展至真性近视。这并不是手机本身的原因,应该理解为“看近过多”的关系,因为不单单是手机,其他掌上电子产品、甚至读书写字等都会引起近视。初患近视者如果不予重视,不接受及时矫治,近视度数会以每年50~200度的速度增长。近视度数达到600度以上为高度近视,在我国因高度近视造成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进而导致失明致盲的每年高达60万人。青少年每半年就需要进行一次眼健康检查,及早发现眼睛问题,及时进行矫正。还要加强户外活动,保护视力。婴幼儿请远离手机等电子产品。
2.过多使用手机可能会引起“视频终端综合征。表现为眼干、眼胀或视物模糊等不适,即我们常说的视疲劳,因为使用过程中眨眼过少、调节过多导致的,除了用眼时间过长,眨眼频率减少等原因外,蓝光也有一份“功劳”。有研究证实,蓝光会引起眼表泪膜的改变,还会损伤角膜上皮细胞,加重眼睛干涩的情况。手机蓝光在眼睛里发生散射时,容易形成炫光,且聚焦于视网膜前,造成视力模糊和视疲劳。所以,看电子书往往比看纸质书更容易疲劳。出现上述不适是我们的眼睛告诉我们“我已经累了,该休息一下了”。
3.手机蓝光会不会亮瞎你的眼?
日常生活中,蓝光其实无处不在。除了太阳光中的蓝光,近20年来LED灯以及LED电子屏飞速发展,让我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人造”蓝光。蓝光波长在400-500纳米之间,是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的,而波长越短,能量越强,穿透力越强。所以蓝光在可见光中能量最强。
蓝光对眼晴的伤害大家有些认识,大家比较担心电子屏幕的光(主要是指高能蓝光)对黄斑的影响。黄斑是眼底的一个解剖名称,主管中心视力,中心视力好坏取决于黄斑有无病变。黄斑正对着瞳孔,光线进入眼内直接射到黄斑,大剂量蓝光长时间照射动物黄斑确实会导致黄斑损伤病变,自然界中的蓝光、手机屏幕蓝光是微剂量的,还达不到严重损伤视网膜的程度,正常人其实无需过分担忧。持续地、长时间、长期过多使用手机,尤其是黑暗中使用手机对黄斑及视网膜的伤害尚在研究阶段,有一定的争议。正常地使用一般是没有问题的。
4.过多使用手机会不会得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
白内障90%以上属于老年性疾病,年龄相关外,发生白内障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紫外线照射。我国西藏日照时间长,白内障发生率最高。那手机的光线,长时间照射会不会诱发白内障呢?手机光线中的蓝光危害,加上手机辐射危害,有可能提高白内障发生的机率。事实上近年来白内障发病的年龄段逐年走低,40岁左右做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在增多 。
青光眼一般是由于眼睛自身的解剖异常导致的,通俗点讲就是眼睛自己得病的,外部因素(如熬夜、情绪波动,包括这里提到的晚上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发生,而没有青光眼体质的人再怎么玩手机也不会导致青光眼的。所以不用担心。
视网膜脱离一般是由于高度近视、年龄增加等,眼睛玻璃体病变导致视网膜裂孔、脱离的病理改变,视网膜脱离跟玩手机没有必然联系。好多患者多虑了。
总之,正常使用手机一般影响不大,不必过于担忧。长期使用手机导致眼部不适也很难受,反复求医,相信大家有切身体会,门诊常常问患者能不能做到不用手机、电脑?多数说臣妾做不到啊。工作成天对着电脑 ,晚上休息时间对着手机,既然我们离不开手机,那就合理使用手机或其它电子产品减少对眼睛的伤害。
易细香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