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膜炎是一类与免疫相关的、原因复杂的葡萄膜的炎症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常累及双眼,反复发作,并可产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属于眼科的疑难病、严重致盲眼病之一。葡萄膜炎病因复杂、病情反复发作、后果严重,目前临床上葡萄膜炎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睫状肌麻痹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中药、针剂、离子导入等。
一、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途径有很多,包括滴眼液、眼周注射、玻璃体腔注射、口服以及静脉给药。
糖皮质激素是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治疗的一线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短效的糖皮质激素有氢化可的松、可的松;中效的有强的松和甲强龙;长效的有地塞米松和曲安奈德。临床上中效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较多。
滴眼液常用有典必殊滴眼液、百力特滴眼液、氟米龙眼液,多用于前葡萄膜患者,或全葡萄膜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存在眼压升高、角膜上皮毒性、角膜伤口愈合迟缓、晶状体后囊膜混浊、诱发单疱病毒感染等副作用。其中开角型青光眼、高度近视、糖尿病、年龄偏小等是激素性青光眼的易感因素。升高眼压的幅度上,地塞米松高于泼尼松龙,氟米龙相对最小。
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严重前葡萄膜炎患者需要全身应用激素,一般口服为主,可选用强的松、甲泼尼龙,重症患者可静脉滴注甲强龙。长期大量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出现消化道溃疡、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诱发精神病等全身副作用,也可能会诱发多发性中浆等眼部疾病。全身用激素时同时服用护胃药、补钾、补钙。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
二、非甾体抗炎药:有滴眼液和口服药,常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消炎痛片,具有消炎止痛作用。这类药物不会引起青光眼和白内障。
三、睫状肌麻痹剂
睫状肌麻痹剂是葡萄膜炎治疗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可以抑制虹膜运动减轻疼痛、预防或治疗后粘连防止瞳孔阻滞、稳定血房水屏障减少渗出。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就诊用药,将导致瞳孔粘连、瞳孔膜闭,并发白内障、青光眼,严重影响视力,也影响眼底的检查。
四、免疫抑制剂
葡萄膜炎的治疗中,免疫抑制剂的绝对适应证包括常规激素疗效差或副作用严重者、不能耐受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反复发作的慢性葡萄膜炎(特别是中后部葡萄膜炎)、白日常工作塞氏病性葡萄膜炎、复发性Vogt-小柳原田病、交感性眼炎。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T细胞抑制剂(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抗代谢药(如硫唑嘌呤、甲氨喋呤、麦考酚酸酯)、烷化剂(如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还有其他如秋水仙碱、沙利度胺以及中药如雷公藤多甙等。其中T细胞抑制剂最常用。
五、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适用于不能耐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对常规免疫抑制治疗不敏感且反复发作的患者。常用的生物制剂有抗肿瘤坏死因子如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依那西普等,可应用于顽固性葡萄膜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葡萄膜炎以及白塞氏病等。干扰素-α也可作为二线用药,联合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用于一些顽固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但生物制剂费用昂贵。
抗TNF-α是目前免疫疾病中最成功的生物靶向治疗药物,已成为一线药物。有研究报道,在血管炎和葡萄膜炎中,单抗类优于受体融合蛋白。
单抗类
受体融合蛋白类
英夫利西单抗(类克)
戈利木单抗(欣普尼)
阿达木单抗(修美乐)
依那西普(恩利)
TNFR2,抗体融合蛋白
(益赛普、强克、安百诺)
六、中医治疗 目前西医的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及预防器官脏器损害,对症治疗不是对因治疗,西药在治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如胃肠道反应、骨质疏松、肝肾功能的损害等等,且西药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停药后容易复发等,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1.中药具有良性的免疫调节作用。中医中药在调整机体免疫、扶助人体正气及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有着西药不可比拟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并且可以维持病情的稳定和缓解、减少复发率,减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依照不同的证型,分别采取清热解毒、清利湿热、益气养阴、补益肝肾等辩证论治。
2.针灸 针灸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的作用,改善机体的免疫状况,增强防御能力。其途径可能是通过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与经过交感神经系统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眼疾的目的。
3.离子导入
眼部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是利用电场作用使药物在电流的作用下,把药物离子和带电胶体微粒通过眼周局部皮肤、眼角膜导入眼内,直达病所,加速眼周血液运行,促进药物及炎症在眼周的吸收
4.其他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调节工作节律,调整情绪,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锻炼,饮食请参照公众号的另外文章
易细香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西医结合眼底病博士、眼科主任医师。周二、周五在北大门诊、周三或周六上午在爱尔眼科医院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