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要怎么监测血糖?

薛萌医生 发布于2020-12-19 17:24 阅读量7231

本文由薛萌原创


1.png


1.png

• 反映实时血糖水平

• 评估餐前、餐后高血糖和生活事件(饮食、运动、情绪、应激等),以及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 发现低血糖

• 有助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

• 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png

       首先要做到的是: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条件的话,可以用动态血糖监测仪监测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糖友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

1.png


1.png


       血液里的葡萄糖可以进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一种结合体,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化血红蛋白。由于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反映在检测前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断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


1.png

1、可以了解胰岛的基础功能好不好。

2、可以用这个点的血糖来判断前一天晚上的用药剂量是不是合适。

3、这个点的血糖是一天里血糖变化的起点,就像是股市里的开盘价,跟餐后血糖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1.png

1.png

1、药量不足如果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者跟空腹血糖差不了多少,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晚上用的口服药或者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者是吃得太多。那么接下来去调整药物剂量或者试着少吃些容易升糖的食物。

2、黎明现象正常人在半夜以后,身体里的生长激素和皮质醇这些升糖的激素分泌增加,对于一部分糖友,会造成空腹血糖升高。判断的方法也很简单,在晚上12:00和早晨7:00各测一次血糖,早7点的血糖如果高于晚上12点的血糖1mmol/L以上的,就是黎明现象。这种情况需要增加晚餐前的药物用量,或者在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一次。

3、苏木杰(Somogyi)效应这种现象其实是身体低血糖后,身体应激分泌各种升糖的激素,所以血糖反而升高的现象。只要检查一下凌晨3-4点左右的血糖,如果血糖小于3.9mmol/L,就可以判断属于苏木杰效应,这时候就应该减少晚餐前的药物用量。表面上都是空腹血糖高,但是苏木杰效应跟黎明现象的处置方法恰恰相反。


1.png

       餐后高血糖是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能够控制好餐后血糖,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同样餐后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也有关系,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而且也会加速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进程。所以说糖尿病患者要加强餐后血糖监测,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image.pn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