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囊癌总体预后差,为贯彻胆囊癌预防为先的 策略,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率和总体治疗效果,改善 我国胆囊癌总体预后,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学 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 会 制 定 了 2 0 1 9 版 的《 胆 囊 癌 诊 断 和 治 疗 指 南 》 。2019 版指南从七个方面对胆囊癌的预防、诊治 进 行 了 全 面 系 统 地 精 要 论 述 :( 1 ) 胆 囊 癌 发 病 危 险 因 素 及 可 能 相 关 因 素 ;( 2 ) 胆 囊 癌 T N M 分 期 、 病 理 学 类 型 及 临 床 分 型 ;( 3 ) 诊 断 依 据 ;( 4 ) 胆 囊 癌 术 前 与 术 中 评 估 ;( 5 ) 胆 囊 癌 外 科 治 疗 ;( 6 ) 胆 囊 癌 非 手 术治疗 ;(7)随访。
本次指南提出胆囊癌的的危险因素包括明确危险因素和可能危险因素 。明确危险因素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慢性炎症、“ 保胆取石” 术后胆囊。和以往相比,本次指南首次明确把“保胆取石”术后胆囊作为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认为保胆取石后的胆囊,致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和胆囊炎 症 未 消 除 ,“ 保 胆 取 石 ” 术 是 不 科 学 不 规 范 的 治 疗 手 段。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 胆囊腺肌症等。指南同时明确对伴有胆囊癌危险因 素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应择期行胆囊切除术。若不手术者,应每3个月到大型医院肝胆胰外科或普通外科就诊,行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并进行密切随访。对胆囊癌危险因素的论述必须从预防胆囊癌的角度高度重视,因为和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相比,中晚期胆囊癌预后较差,早期胆囊癌诊断率非常低,但胆囊癌的发生有明确的病因,而这些诱发胆囊癌的胆囊良性疾病通过超声就能获得诊断, 通过胆囊切除术就能干预,因此,只要医护人员和胆囊良性疾病患者高度重视,胆囊癌的发生率是可以显著下降的。指南引导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到大型医院的专科进行检查和随访,有利于科学的决策, 减少误导。
归 纳 本 次 指 南 重 点 :( 1 ) 胆 囊 癌 的 治 疗 需 遵循预防为先的策略,进行胆囊癌预防知识的科学普及, 对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加强随访工作,对潜在胆囊癌 高危因素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及时实施“胆囊切除 术 ”。 明 确 “ 保 胆 取 石 术 ” 是 不 科 学 的 治 疗 方 法 , 不仅术后结石复发而且无法逆转胆囊癌变的胆囊炎基础。(2)纠正“ 意外胆囊癌”不规范的医学诊断术语, 有利于提高胆囊癌的预防意识和胆囊癌的术前诊断 率,避免被错误地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避免二 次手术(补救性胆囊癌根治术)的负面效应,从而提高胆囊癌外科治疗效果;(3)胆囊癌根治术式复杂多 样,指南提出应根据不同分期结合不同临床分型实 施规范的胆囊癌根治术,因此建议在具有丰富经验 的肝胆胰外科医师和病理科医师的医疗中心完成, 从而提高外科治疗效果。(4)外科医师必须树立肿瘤 学治疗理念,对进展期胆囊癌结合化疗、放疗、靶 向和免疫治疗,从而改善胆囊癌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