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识“多动症”吗

李海朋医生 发布于2024-03-25 16:49 阅读量683

本文由李海朋原创

多动症(hyperactivity)也称注意缺陷障碍是儿童时期颇为常见的一类心里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与处境不相宜的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激动,焦虑、学习困难、适应障碍或其他行为症状。国外报道学龄儿童多动的患病率约为4%-20%,国内也高达1.3%-15.9%,病因复杂,表现多样。诊断主要根据老师和家长提供的病史,并具有活动过度,易冲动,结合临床评定以及对患儿的神经系统及精神方面的检查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诊断步骤]

(一)病史采集

1.起病情况 起病的年龄、病程,有无诱因,如学龄儿学习负担过重。

2.出生史 了解有无产前,产时异常,如早产儿或过期儿,有无产程过长、产伤、窒息、感染史,分娩方式如何。出生时营养发育及健康情况,母亲是否为高龄产妇,妊娠期患过何种疾病,有无病毒感染、流产、出血、外伤,妊娠期营养状况,胎动情况。有无长期毒物,放射线接触史,是否服用化学药物,有无吸烟、酗酒等习惯。

3.生长发育史 了解有无活动过度,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动作笨拙,精细动作和手眼是否协调困难,平衡能力、肌力方面有无明显不足;有无学习困难、适应困难、行为问题及情绪障碍;智力发育如何。

4.既往史 除询问运动、言语及智力外,还要询问以往患过和种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脑损伤、癫痫等病史。有无长期服药及药物、食物中毒史。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史等。

5.家族史 家族中有无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行为障碍等病史,有无精神病及癫痫等神经系统等疾病,有无先天性代谢障碍及其他遗传病。

6.环境因素 家居环境,父母的职业,父母亲有无离异,是否从小缺乏父爱、母爱或受人虐待等。

(二)体格检查

1. 一般体格检查 注意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听力、视力情况,有无畸形,皮肤有无皮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有无异常。

2.神经系统检查 有无神经系统定位征;有无精细动作不协调、快速轮替动作笨拙,临摹图形困难、两侧反射不对称,以及其他软体征,如联带运动、舞蹈样运动、共济失调等。有无肌张力改变及记忆障碍。

(三)辅助检查

1.心理测试 最常用的有韦氏智力量表(WISC)行为评定量表、注意集中测试、记忆测验、成就测验等。部分持续性多动患儿可有智力偏低;多动障碍、行为障碍、智力低下和情绪障碍儿童均可出现注意测数分数低,但无特殊性。

2.脑电图 多动患儿有脑电图异常者,约占45%-90%。大多仅为轻至中度异常。表现为慢波增多、调幅不佳、基线不稳、具有阵发性和弥散性Q增加。但无特殊性。

3.脑诱发电位 反应减少,反映的潜伏期长而波幅低,为脑发育延迟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思维程序】

(-)确定活动增多是否为病理性

一方面要根据年龄来衡量,另一方面要根据有无其他症状。

1. 诊断标准

(1) 起病于学龄前期,病程至少持续六个月

(2) 症状标准:根据美国(1994)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简称(DSM-IV)的标准,多动的诊断至少具备多动-冲动项中6项以上表现,注意缺陷诊断也需具备注意力项中6项以上表现,且达到难以适应的程度,并与发育水平不相一致。

多动项:①手和足往往有许多小动作,或在座位上扭动②往往在教室里或其他要求坐好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③往往在某些场合不合适的过多的活动(青少年或成年人,可能只是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④常在问题尚未说完时就抢答⑤难以安静的参加游戏或课余活动⑥往往一刻不停的活动⑦往往难以静候轮换⑧往往在他人讲话或游戏时予以打断或插嘴⑨说话过多。

注意力项:①易受外来影响而激动②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往往不能仔细注意到细节,或者发生粗心所致的错误③难以持久性集中注意(学习、工作或游戏时)④听不进别人在说什么⑤经常丢失学习及生活用品⑥在学校课堂注意力分散,成绩不佳⑦往往逃避不喜欢或不愿参加那些需要精力持久的作业或工作,如做功课或家务⑧往往难以完成作业或活动⑨往往遗忘日常活动。

2. 判断其严重程度

(1) 轻度:症状少于或稍微超过诊断标准针状,仅有轻微的或没有学校和社会功能的损害。

(2) 中度症状和损害在轻度和重度之间

(3) 重度:症状多而重,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有明显而广泛的学校和家庭及伙伴关系的社会功能损害。

(二)鉴别诊断

临床上伴有多动症的疾病多种多样,除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外,其他的儿童心理障碍(如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遗传代谢行疾病以及某些躯体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也可伴有多动的表现,要予以鉴别。

1. 顽皮的正常儿童 一般发生在3-6岁男孩多见,这种儿童很活泼,动作也可以很多,注意集中时间短。这些小儿的多动常处于无关刺激过多、疲劳、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缺乏训练,不善于正当转移,平时为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对哌甲酯(利他林)出现兴奋失眠的反应。

2. 精神发育迟滞 可出现坐立不安、多动和注意涣散、易冲动等。但询问病史时,这类儿童往往有生长发育障碍,如开始走路、说话均比正常儿童完,常伴有特殊面容及神经系统体征,智力测验IQ在70以下,且社会适应能力普遍低下。

3. 抽动-秽语综合征 常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表现,但主要表现为不自主、间歇性、多次重复的抽动,包括发音器官的抽动,同时伴有阵发性污秽词语、吼叫、模仿言语及模仿动作,服氟哌利多有效,而哌甲酯无效。

4. 不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定学习困难 这类儿童由于某种原因对学习感到厌烦,且学习上屡屡受挫,而显得坐立不安,注意涣散。这是对不适宜的学校处境的反应。

5. 品行障碍 某些品性障碍的儿童也表现不安心学习,多动,但突出表现是以反复的持续的违反社会道德标准,侵犯别人和公共利益的反社会行为。

6. 儿童焦虑症 常由各种精神紧张而引起。小儿表现坐立不安,注意力集中困难,脾气暴躁及易于冲动。但突出症状是焦虑。如仔细了解,可见这些情绪反应有明显的社会心里因素,并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

7. 儿童躁狂症 患儿除了兴奋好动外,尚有情绪过度愉快,言语显著增多,但无中心思想,随境转移。常有夸大色彩,爱开玩笑,终日忙忙碌碌,但事事有头无尾。注意力涣散,理解力肤浅。患儿睡眠常明显减少。病前性格外向,往往有家族史。

8. 儿童精神分裂症 起病早期可有活动过多或行为冲动,但一般起病较晚(6岁以后)且伴有精神分裂症特征,如个性改变,情感淡漠、行为怪异、思维障碍、妄想或幻觉等,可兹鉴别。

9. 癫痫 常有活动过多。但有阵发性发作表现,脑电图有棘波、尖波、棘-慢波等癫痫特有的改变。发作控制后活动过多或冲动性等症可获改善。

1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如脑炎后遗症期,可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但病初有全身中毒症状及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往往有神经系统定位征,脑脊液检查示炎症性改变,头颅CT可辅助诊断。

11. 中毒 某些药物或食物中毒,可引起继发性脑部损害而出现多动表现,但仔细询问病史可问出误服药物,食用有毒和变质食品等病史,往往伴有呕吐、腹泻及其他症状,血药物浓度监测有利于诊断。

12.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是铜代谢障碍所 ,有肝损害、锥体外系体征及心里障碍。角膜可见K-F环,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的特征可资鉴别。

13. 风湿热舞蹈病 可有肢体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及情绪改变。常伴有心肌炎,关节疼痛,实验室检查ASO、ESR、CRP增高提示风湿热的诊断。

【经验体会】

多动是由于多种生物化学因素、神经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病因单独或协同一起所造成的一种综合性障碍,由于病因不同,患儿可能有不同的伴随障碍(如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品性障碍)、症状学特征(如活动过度、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以及症状持续时间的不同、性别差异等。对于中、重度多动患儿,根据DSM-IV的诊断标准,较易的出诊断。但对于轻度多动的患儿,特别是婴幼儿时期,正常的多动与多动障碍的界限不易分清,年龄越小就越易混淆,常易引起误诊。而且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包括神经精神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可以伴有多动的表现,要注意鉴别。因此,作为医师必须详细而耐心的询问病史,根据父母、老师的观察,结合患儿年龄、性别智商及活动的性质、环境,既往病史、家族史,判断是否有活动过多和冲动性、注意力不集中、其他系统和心理障碍的表现。并予以临床评定,辅以心理测试,脑脊液、脑电图检查等,作出正确的诊断。另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由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引起,治疗上要注意这三方面的综合治疗。应用药物的同时,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针对患儿的特点耐心进行教育和管理,对其进行行为矫正和教育引导。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