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情况
抽动障碍的患儿大部分为中小学生,当在学校出现抽动症状时,教师对此不认识,对患儿进行批评、指责等从而使症状加重。特别是某些抽动障碍患儿伴发学习困难时,教师对其误解,对患儿进行不恰当的指责,而越责怪、越强制他就越感到紧张,不自主动作亦就越频繁,而且孩子会渐渐变得胆小、自卑。家长应和患儿的教师、学校等有关人员及时沟通,让教师正确认识抽动症,对患儿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并对出现的症状给予容忍、淡漠。避免教师对孩子过多责怪。
2. 提醒家长及时到医院就诊
老师大部分时间直接面对学生,加之老师的职业特长更善于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上课时,患儿挤眉弄眼,咧嘴耸鼻,或有不该有的肢体动作时,先不要批评,应认真观察,如频繁交替进行(无规律性),或有异常喉音时,要考虑到孩子可能是病态,提醒家长及时到医院就诊。
3.老师和家长、孩子一起面对
当确诊为本病后,老师要献出爱心,对患儿更加爱护,并提醒同学们不要因患儿的怪异动作而哄笑、讥讽、嘲弄。要主动与患儿接触,帮助其解决由于疾病带来的生活和学习上的不便。当患儿在学习上有所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温馨对患儿心理康复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