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系列科普之一:什么是儿童抽动症?

李海朋医生 发布于2020-04-04 21:26 阅读量8148

本文由李海朋原创

微信图片_20200201164740.png

        临床上会碰到很多小朋友不自主的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轮替出现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是这个疾病的一个特点!。更有一种类型是反复清噪子或发声,个别音节,字句不清,重音不当或不断口出秽语,性格多急躁、任性和易怒,常伴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成绩下降。如果孩子有以上症状,很多家长以为是坏习惯、或当作结膜炎、鼻炎、咽炎治疗,往往治疗效果不好,如果反复难以治愈,时间超过1-2个月还不好,小心孩子得了“抽动症”!!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以运动性和(或)抽动性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精神疾病,起病年龄2-21岁,以5-10岁最多见。病情通常在10-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适龄儿童中抽动障碍发病率在0.3%~1%左右。其临床表现多样,共患病复杂,如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等,部分患儿表现为难治性,可严重影响患儿学习生活与身心健康。
1. 发病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抽动症的发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报道多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神经免疫因素、心理应激和偏离常态的家庭教育因素等有关,其发病是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感为其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     

      根据临床特点和病程长短,常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Tourette综合征(多发性抽动症)3种类型。这三者之间具有连续性,属于同一类疾病,只是病情程度和病程长短不同而已。

2.临床表现      

      抽动的表现复杂多样。常见有两种分类:

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

发声性抽动:实际上是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    

     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进一步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有时二者不易分清。与其他运动障碍不同,抽动是在运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发生,且非持久性存在。       

        病初抽动症状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抽动形式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不断有新的抽动形式出现。抽动频度和强度在病程中呈现明显的波动性,新的抽动症状可以取代旧的抽动症状,或叠加在旧的抽动症状之上。抽动症状会变来变去、此起彼伏、时轻时重、也是这个病的一个特点。      

       病程较长的患儿,有时在出现抽动或发声后,迅速做一另外动作企图掩饰,使得临床表现更加复杂。抽动症状常常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伴发感染、被人提醒等。常见减轻抽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       

        40%-55%的患儿于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之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称为感觉性抽动,被认为是先兆症状(前驱症状),年长儿尤为多见,包括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很可能与对局部不适感的缓解相关。

3.共患病:      

     大约半数患儿共患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品行障碍、暴怒发作等。其中共患ADHD最常见,其次是强迫障碍。TD共患病的发生存在性别差异,通常ADHD、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暴怒发作的发生男性较多,而强迫障碍和自伤行为的发生则女多于男。共患病进一步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给治疗和管理增添诸多困难。       

       总体而言,抽动障碍特别是多发性抽动障碍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原因与人们对此疾病的认识日益加深有关。       

      抽动障碍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的精神障碍。虽然起病于儿童时期,但是许多病人症状迁延,治疗困难,甚至延续到成年时期,导致终生疾患。因此,依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儿的治疗途径是重中之重。抽动症,您认识了吗?。

医生简介

李海朋,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社会兼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少儿推拿传承发展共同体第一届常务委员。

广东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中医儿科学会委员;

广东省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中医儿科学会委员;

深圳市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讲师兼秘书;

         勤求古训,崇尚经典,致力于小儿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善于运用中医辨证诊治小儿反复感冒、发热、咳喘、慢性鼻咽炎、腺样体肥大、厌食、遗尿症、多汗症、抽动症、癫痫等疾病,临床经验丰富。

出诊时间:周一、四、五、六、日全天

出诊地点:深圳市儿童医院门诊六楼中医科5诊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