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如何有效防范复发转移

陈伟财医生 发布于2020-04-12 10:22 阅读量7698

本文由陈伟财原创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得益于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及国内诊疗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乳腺癌患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大的改善了乳腺癌的治愈率。目前中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达到80%以上,居18大癌症首位。随之而来的是,乳腺癌术后如何有效防范复发转移已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讲解:

(一)肿瘤发生的机制

        1.乳腺癌属于恶性肿瘤,目前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研究表明,大多数恶性肿瘤与环境因素及机体因素有关,通过致癌因素、促癌因素两方面作用,导致肿瘤发生。

       2.环境外在因素例如:化学因素,烷化剂、亚硝胺、重金属等;物理因素,电离辐射、紫外线、身体组织长期溃疡等;生物因素,EB病毒、乙型肝炎等,均是致癌的重要因素。

        3.机体内在因素体(细胞多基因改变并积累的结果使肿瘤形成)例如:遗传因素,结肠息肉、胃癌;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免疫因素,HIV等因素跟恶性肿瘤密切相关。

        4.不良生活方式例如:吸烟、喝酒、高盐、高脂、低纤维、煎或烤焙食物,分别跟肺癌、肝癌或乳腺癌高发相关。

(二)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情况

        1.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指的是乳腺癌经初始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靶向治疗等)后,仍可能有极少数肿瘤细胞残存在淋巴结组织或者血液中,它们是复发转移的根源;加之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以及精神因素、营养状况不良、劳累过度等,易使肿瘤死灰复燃。

        2.复发转移时间:一般来说,术后2年为高峰期,5年后逐年下降。

        3.复发转移风险跟如下7大风险评估因素相关,包括患病时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核分级、脉管浸润、HER2阳性及ER/PR表达情况。也跟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相关。而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有所差异,三阴性、HER2阳性型易发生复发转移,Luminal 型复发转移较低,但风险持续存在。

        4.复发转移途径:局部复发,如保乳手术局部复发,或者胸壁、腋窝淋巴结区域复发;远处转移,主要是血行转移,最常见转移如肺部、骨骼、肝脏、脑部等部位。

(三)如何有效防范:

        1.首先强调规范的综合治疗,规范的个体化随访。术后全方位、全周期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

        2.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需要根据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术后根据临床分期、生物学分型及一般情况进行个体化、精准化治疗。例如三阴性乳腺癌我们强调化疗;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可能不需化疗,只需服用内分泌药治疗;HER-2阳性需行靶向联合化疗;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保乳手术的需行放疗。总体来说,早期乳腺癌,分子分型又比较好的,其治疗相对简单些,治愈率也高。

        3.接着介绍乳腺癌发病高危因素,提高大家对乳腺癌的认识。首先是雌激素暴露时间较长,如行经期长,晚生育,未哺乳,绝经后肥胖,饮酒,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增10~20%;其次是有乳癌或卵巢癌的家庭史,如有两个或以上患有乳癌或卵巢癌直系亲属,一个<50岁患乳癌同时及卵巢癌直系亲属;最后是基因检测提示BRCA1和/或BRCA2 突变,其终生患乳癌危险性为85%。

        4.预防乳腺癌的措施有针对病因,降低发病率:药物预防,三苯氧胺(他莫昔芬),可使乳腺癌发病率下降40%。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受损,而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增3倍;手术预防,包括卵巢切除、乳房切除术,目前在国内较少开展。另外,注意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增强健康保健意识。过女性正常生活习俗,适时生育,母乳喂养,更年期避免雌激素。心态良好,乐观,工作劳逸结合。少吸烟饮酒,低热量饮食,多食水果,蔬菜,豆类 ,木耳。多进行室外活动,有氧锻炼。

       5.最后强调早期发现的重要性!早期发现有无复发或转移,及时作出相应处理,提高疗效。时间:治疗结束后2年内,每3个月1次复查;2-5年,半年1次复查;5年后  1年1次复查。内容:局部、腋窝淋巴结及全身。方法:注意病史、体检、化验及乳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乳房钼靶、超声及乳腺CT/MR检查,必要时行全身PET-CT检查,综合检查是当前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如有怀疑,可行病灶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是金标准。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