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法合参”、“太极天灸”针对肿瘤临床应用
一、“四法合参”、“太极天灸”简介:
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 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课题管理委员会《“太极天灸”、“四法合参”针对肿瘤、痹症(痛风)等疑难疾病的临床应用》(编号:WSJK141001)
课题负责人:张宗见课题组成员:侯忠、郝溥、张智
二、采用国医名师张宗见肿瘤工作室中医经方科研成果治疗各种肿瘤:活血化瘀、散结消肿、解毒止痛、缩小瘤体、提高免疫力、带瘤生存。
三、采用独创“四法合参”在中医治疗肿瘤之路上,国医名师张宗见主任如同一盏明灯,以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照亮了无数患者的康复之路。他深知,每一位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于是,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张宗见主任提出了“四法合参”平衡疗法,这一疗法不仅融合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还巧妙结合了现代医学的先进理念,为患者开启了全新的治疗篇章。 “消”:祛病之源,正本清源“消”字当头,张宗见主任强调首先要消除致病物质的诱因,通过中医的独特治疗手段,将中草药作用于病灶,改善体内环境,为后续治疗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步骤,如同清理战场,为后续战役扫清障碍。
“清”:净化身心,阴阳调和“清”则进一步深入,旨在清除体内残留的病理因素,如虚火、瘀血、毒素等,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恢复人体阴阳平衡。张宗见主任认为,只有内外环境和谐统一,才能为身体的自我修复创造最佳条件。
“调”:增强免疫,固本培元“调”是核心,张宗见主任注重调整人体免疫系统,通过中医的整体调理,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他运用中医治疗,激发患者身体内在的自愈力,让患者在治疗中逐渐找回健康的力量。
“扶”:扶正祛邪,激发免疫最后,“扶”字收尾,意味着在疾病得到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辅助人体正气,激活免疫系统,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张宗见主任坚信,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要让人体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和谐。
在张宗见主任的“四法合参”平衡疗法治疗下,无数患者看到了希望,尤其是那些曾被肿瘤阴霾笼罩的患者,更是感受到了治疗希望。
四、“太极天灸”外敷:
(1):“太极天灸”作用机制
1. “太极天灸”的物理作用 “太极天灸”热容量大、导热率低,外敷后可持续释放温和热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软化瘢痕粘连。其本身含树脂、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2. 中药的药理协同 常用中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含生物碱、萜类化合物,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断痛觉信号传导。
例如:乳香/没药:含树脂酸,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性疼痛。
延胡索乙素: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强效镇痛。
蜂房提取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癌细胞侵袭性。
五、典型药方与操作
1. 常用药物组成
基础方:乳香、没药、延胡索、三七、冰片等(研磨成粉,调糊外敷)。
增效方:“太极天灸”加热融化后与中药混合,制成药块,增强药物渗透与温热效应。
2. 操作流程
步骤:清洁皮肤→将“太极天灸”敷于疼痛部位→覆盖纱布保温→维持30-60分钟→每日1-2次。
疗程:通常10天为一疗程,总有效率可达80%-90%
六、临床疗效与案例
1. 疼痛缓解效果
研究数据:针对中晚期癌疼痛,“太极天灸”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西药对照组(70%)。
案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太极天灸”外敷联合化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30%,疼痛评分下降。
2. 综合效益
辅助抗肿瘤:“太极天灸”提取物抑制癌细胞增殖,降低转移风险。
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癌性疲劳,增强体力评分(如案例中患者体力评分从40分升至80分)。
七、适应症与禁忌症
1. 适用人群
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局部疼痛(如骨转移痛、肝区肿痛等)。
化疗/放疗后皮肤无破损、无严重感染者。
2. 禁忌症
绝对禁忌:恶性肿瘤破溃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严重糖尿病(皮肤感觉障碍)。
慎用情况:高热、出血倾向、对蜂蜡过敏者。
八、注意事项与优化建议
1. 操作规范
需由中医师辨证选穴(如阿是穴、足三里),避免烫伤皮肤。
药物配伍需根据肿瘤类型调整,如肝癌加莪术、肺癌加贝母。
2. 联合治疗
与放疗/化疗结合:减轻治疗相关疼痛及副作用(如黏膜炎、骨髓抑制)。
配合内服中药:如黄芪、白术等补益气血,增强机体耐受性。
九、总结“太极天灸”采用名贵中药外敷可作为癌性疼痛的辅助疗法,通过“温热透皮+药物缓释”机制发挥镇痛作用,尤其适用于局部疼痛控制。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用于肿瘤破溃或感染部位。建议在肿瘤科与中医科医师共同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并密切监测疗效及皮肤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