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5个日常场景最易被动物袭击——第3个90%养宠人中招

徐纯清医生 发布于2025-08-27 09:40 阅读量205

本文由徐纯清原创

《2025中国养宠白皮书》显示
狂犬病暴露率同比 上涨 17%

2025中国疾控中心紧急通告: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失误致死亡率 骤升 12.6%

2024年全国狂犬病死亡病例中
38% 为家养宠物致伤

随着养宠人群的增加和宠物经济的盛行
动物致伤 & 狂犬病暴露数据不停增长
这是一个可预防,不可治的疾病

咨询方式:
 首页搜索卫康士→进入任意一家门诊→左下角电话标识→即可联系我们 


最易动物致伤的5大场景


遛狗不牵绳引发的"马路大战"意外
养宠家庭增多,遛狗、遛猫现象普遍,宠物咬伤他人显著上升。
然而,许多宠物主人和伤者缺乏了解,简单“花钱了事”,导致伤情处理不及时,甚至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兔子、仓鼠、黄鼠狼等新型宠物咬伤概率增长
家庭饲养宠物的种类多样化,兔子、仓鼠、黄鼠狼、乌龟等“非传统宠物”逐渐走入百姓家,孩子互动玩耍中,被误伤的情况时有发生。
虽属狂犬病“低风险”动物,但“低风险”绝不等于“零风险”,且这些动物的口腔中往往携带大量细菌,若未妥善处理,极易引发感染等严重后果。


新晋铲屎官,喂食、剪指甲、劝架,反被伤
主人在日常给宠物洗澡、吹干毛发、修剪指甲等常规护理中,或当宠物间发生争斗劝架时,都可能意外被抓伤或咬伤。


儿童逗弄流浪猫被抓伤面部
养宠人群增多,随之宠物弃养现象增多,被弃养的流浪猫狗在野外聚集,极易形成病毒传播源。
儿童尤其是幼童由于分辨能力有限,常会主动接近、逗玩或投喂它们,容易被咬伤或抓伤,特别集中在头面部等危险区域;
而又因往往表达能力不足,导致家长难以及时发现伤情,容易错过最佳预防处置期;


网红“猫咖”的隐形风险
“猫咖”等动物主题咖啡馆盛行,撸猫撸狗对儿童尤其具有吸引力。
大多数猫咖入场免责声明中标注“动物已接种疫苗”,并要求顾客自行承担被抓咬伤的责任。
让家长产生错误的安全感,导致在孩子被抓伤后未能及时就医,甚至拒绝就医。


需要特别提醒:接种疫苗的动物并非100%无病毒携带风险,狂犬病毒具有潜伏期特性;
同时,动物口腔中存在大量细菌,而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伤口极易引发感染。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