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在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位居第五位,目前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大多数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争取五年生存率的形势仍然严峻。传统中医无“结直肠癌”的病名,根据其症状及病机,归属于“肠覃”、“脏毒”、“肠澼”、“锁肛痔”等范畴,强调“正气不足”为病发基础,“湿毒蕴结、气滞血瘀”为病理关键。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谓“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灵枢·水胀》记载“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瘕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指出寒邪、气滞、恶气是肠覃(类似结直肠癌)的病因。金元时期《丹溪心法》指出“脏毒者,蕴积毒久而始见”,认为长期毒邪积聚是脏毒(结直肠)的核心病机,与湿热瘀毒内蕴相关。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脏毒》明确:“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肛门,结而为肿,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二便乖违,或泻或秘,肛门内蚀,串烂经络,污水流通大孔,无奈饮食不餐,作渴之甚,凡此未得见其生。”所描绘的病因病机、症候表现,和预后转归似乎与结直肠癌有一定关联。

①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便秘与腹泻交替),便前肛门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
②癌肿破溃出血:大便表面带血及黏液,甚至脓血便(出血量多时为鲜红色)。
③肠腔狭窄:癌肿侵犯致肠管狭窄,大便进行性变细,晚期可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
④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侵犯前列腺/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血尿;侵犯阴道可出现异常分泌物;侵犯骶前神经可出现骶尾部持续性剧痛;转移至肝、肺可出现黄疸、咳嗽、气促等症状。
深圳弘道中医诊所肿瘤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学院临床导师徐汝奇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经验丰富,兹摘录其日常病案两则,分析如下:
病案一
病历简介患者:男,年龄55岁。主诉:车祸截瘫20年余。既往史:C3/4截瘫;直肠肿瘤。北京博爱医院诊断(2023.11.03):直肠肿物,肛门脱垂,内痔,水肿。病理检查(2023.11.06):结直肠癌。(直肠)中分化腺癌,另见少量粘液腺癌结构。肝内小囊肿可能,左肾结石,膀胱憩室,前列腺内钙化灶。附病历2023.11.6医院检查:

首诊(2023.12.07)诉左下腹痛4月余,大便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伴粘液便,肛门坠胀,灼热,二便难时头胀明显,无饮酒史,平素短气。诊见:脉左寸稍弦略滑,关弦稍滑,尺细稍弦略紧;右寸细弱稍滑,关弦略短,尺细稍弦。舌红苔黄,花剥,舌下络脉粗。处方:葛根芩连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紫花地丁葛根80g、黄芩30g 、黄连30g 、甘草20g、瓜蒌皮30g、薤白30g 、生半夏30g、紫花地丁120g,15剂用法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中晚分四次服用。医嘱:少食红色肉类、鱼类、蛋奶,多食豆制品。
三诊(2024.01.15)诉服葛根芩连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紫花地丁后排便困难缓解,服药期间大便通畅,停药后大便偏干,日1次,左下腹痛缓解,刻下症:眠稍差。诊见:脉左寸细稍滑,关弦稍滑,尺细稍滑;右寸细稍滑,关稍弦略滑,尺细稍滑。舌红苔薄黄稍腻,略花剥。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大黄牡丹皮汤去芒硝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柴胡40g、黄芩15g、党参15g、大枣15g、生姜15g、桂枝15g、茯苓15g、龙骨15g、牡蛎15g、大黄20g、生半夏30g、瓜蒌皮30g、薤白30g、牡丹皮15g、桃仁20g、冬瓜子30g、当归15g、浙贝母15g、苦参15g,30剂用法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中晚分四次服用。医嘱 :少食红色肉类、鱼类、蛋奶,多食豆制品,紫色食物及开紫花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六诊(2024.03.04)诉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大黄牡丹皮汤去芒硝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后眠差改善,刻下症:时肛门坠胀感,自主排便难,黄豆大小痔疮核脱出,无出血,食欲差,易汗出,口干不欲饮,小便不利。诊见:脉左寸细稍滑,关稍弦,尺细稍滑;右寸细涩,关稍弦,尺细稍弦。舌淡红苔薄微黄,略花剥。方药:薏苡附子败酱散合人参泻心汤合槐花地榆散薏苡仁100g、黑附片20g、败酱草50g、槐花30g、地榆15g、党参30g、大黄20g、黄连10g、黄芩10g,10剂用法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中晚分四次服用。医嘱 :少食红色肉类、鱼类、蛋奶,多食豆制品,紫色食物及开紫花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附病历:2024.3.18医院检查:



十五诊(2024.07.17)诉服大黄牡丹皮汤去芒硝合枳实芍药散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半夏后排便困难缓解,小便正常。刻下症:右侧少腹偶有疼痛,时纳稍差。诊见:脉左寸细稍弦,关脉弦稍滑,尺脉细稍弦;右寸细稍滑,关脉细弦稍滑,尺脉细稍弦略滑。舌淡红,苔白,略光剥 。方药:枳实芍药散合大黄牡丹皮汤去芒硝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半夏、党参、白花蛇舌草枳壳30g、赤芍120g、大黄40g、牡丹皮30g、桃仁20g、冬瓜子30g、薏苡仁50g、败酱草30g、黑附片15g、法半夏20g、党参20g、白花蛇舌草30g,15剂用法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中晚分四次服用。医嘱 :少食红色肉类、鱼类、蛋奶,多食豆制品,紫色食物及开紫花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三十一诊(2025.06.28)诉服大黄牡丹皮汤去芒硝合排脓散合人参泻心汤加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天花粉后睡眠改善,胸闷气短乏力好转。刻下症:时左下腹有掣痛感,大便通畅,日1-2次,小便正常,易尿路感染,纳佳,增重5斤。诊见:脉左寸细稍弦,关弦稍滑,尺细稍滑;右寸细稍滑,关弦稍滑,尺细。舌红苔薄白。方药:大黄牡丹皮汤去芒硝合排脓散合人参泻心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加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天花粉败酱草50g、牡丹皮15g、桃仁20g、冬瓜子30g、枳壳50g、赤芍120g、党参20g、白花蛇舌草30g、黄芩15g、黄连15g、天花粉20g、大黄10g、炮姜15g、当归15g 、浙贝母15g、苦参15g,15剂用法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中晚分四次服用。医嘱 :少食红色肉类、鱼类、蛋奶,多食豆制品,紫色食物及开紫花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附病历2025.2.16医院检查:该患者从2023年12月7日服药至今已1年半,目前可自主排便,大便通畅,无肛门坠胀,无便血,能吃能喝能睡,身体状况良好,复查占位变无明显进展,肿瘤标志物指数正常,仍持续服药巩固疗效。



病历简介患者:男,67岁。主诉:确诊结直肠癌20天。既往史:2025.5.21医院检查:脑萎缩;主动脉瓣退行性变;胆囊结石。2025.6.4医院检查:右下肺后纵膈旁胸膜下亚实性结节4类,转移瘤可能。
首诊(2025.06.06)诉肛门坠胀痛感,大便欠通畅,无明显汗出,纳可。诊见:脉左寸细弦,关弦稍滑,尺细弦稍滑略紧;右寸稍滑,关弦稍滑,尺弦细滑稍紧。舌红苔薄黄,有齿痕。方药:薏苡附子败酱散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槐花地榆散合当归赤小豆散合千金苇茎汤合排脓散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薏苡仁50g、生附子10g、败酱草30g、瓜蒌皮30g、薤白30g、槐花30g、地榆20g、芦根60g、冬瓜子30g、桃仁20g、当归20g、赤小豆6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 、赤芍30g、枳壳15g、桔梗10g、生半夏30g,15剂用法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中晚分四次服用。医嘱 :少食红色肉类、鱼类、蛋奶,多食豆制品,紫色食物及开紫花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复诊(2025.09.08)诉服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槐花地榆散加草果,薤白,白花蛇舌草,鸡屎藤后粘液便减轻,刻下症:时大便欠通畅,量少,仍时有肛门坠胀感,腰背沉坠感,时下肢麻木,每日喝第三袋药时自觉病灶区有肿胀感。诊见:脉左寸细弦稍滑,关细弦稍紧,尺细稍滑;右寸细稍滑,关弦细稍紧,尺弦细稍紧。舌淡红苔薄白,舌下络脉粗。方药:大黄牡丹汤去芒硝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枳实芍药散合大黄黄连泻心汤,加白花蛇舌草,薤白,当归,党参大黄20g、牡丹皮15g、桃仁20g、冬瓜子30g、薏苡仁50g、生附子10g、败酱草30g、枳壳30g、赤芍60g、白花蛇舌草120g、薤白30g、当归15g、党参15g、黄连10g,15剂用法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中晚分四次服用。患者服药后不适症状逐步缓解,目前持续治疗中。
临床心得体会
徐汝奇教授认为:人体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吸收粪便中的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如氨、胆汁酸等),形成粪便,并通过肠蠕动促使粪便排出。由于大肠内细菌约占粪便固体重量的20%~30%,大肠内的ph和温度对一般细菌的繁殖极为适宜,可使细菌大量繁殖,形成 “湿热瘀毒内蕴,正气亏虚”,肠道内粪便长期滞留,粪便中的水分、害菌代谢产生的毒素等重吸收,导致肠道菌群异常,内毒素破坏黏膜屏障导致肠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引发一系列病变。治疗上,宜遵从经典教导的“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方法,把通大便、泄脏毒作为临床取效的重中之重。因此,徐汝奇教授认为《金匮要略》的肠痈治疗方、历代医家的脏毒经验方,可以作为结直肠癌的基础方:
1. 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方中薏苡仁当重用,常用剂量为50-100g,薏苡仁功效“甘淡渗湿,凉能清热”,其淡渗之性可促进体内水液代谢,清除大肠内的湿热蕴毒之邪气;凉性则能直折湿热之火,排脓消火。正如明末清初汪昂《本草备要》:“补脾胃,通行水。甘淡。微寒而属土,阳明药也。胃。甘益胃,土胜水,淡渗湿。泻水所以益土,故健脾。治水肿湿痹,脚气疝气,泄痢热淋。益土所以生金,故补肺清热。色白入肺,微寒清热。治肺痿肺痈,咳吐脓血。“这个清热解毒与利水渗湿的作用,恰好针对结直肠癌患者中大肠(肺和大肠相表里)的湿热蕴毒,可促使湿热从二便排出;方中败酱草常用剂量30-50g,为肠痈腹痛之首选药,《神农本草经》说:“败酱草,味苦平。 主暴热火创,赤气,疥搔,疸痔,马鞍,热气”;《本草正义》载:“败酱草……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宜用于实热之体。” 故败酱草的苦寒之性可直折大肠湿热毒火,清热活血,排脓消痈,配伍辛热附子,常用量5-15g,不仅止痛,且与薏苡仁、败酱草两药合方,可以促使脓溃、结散、痈消。
2. 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 遵从“去宛陈莝”的治则,方中大黄苦寒攻下,能直接泻下大肠内的湿热瘀结之毒,同时清热泻火,加芒硝咸寒软坚散结,助大黄泻下,二者共奏“泻热破瘀、通腑排浊”之效,直捣结直肠癌的核心病机“热结血瘀”。牡丹皮苦辛微寒,能凉血散瘀、清热消肿,桃仁破血行滞、通利血脉,二者增强活血破瘀之力,可消散大肠内的瘀血肿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冬瓜子为治疗内痈的要药,清热利湿、排脓消肿,既能辅助清泻肠道湿热,又能引导脓浊排出,为“防脓成、助排脓”的关键药。如《金匮要略论注》所言:“大黄、芒硝下其结热,冬瓜子下气散热,善理阳明,而复正气”。
3. 枳实芍药散:源自《金匮要略》:“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方中赤芍30-120g,《神农本草经》载:“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本草经疏》载:“赤芍药专入肝家血分,故主邪气腹痛……凉肝故通顺血脉,散恶血,逐贼血”。 湿热之邪易伤血分,赤芍大剂量使用,可清解肠道湿热、破血散瘀、通利腑气、润肠促排,使肠道湿热毒邪从大便排出,以通为补,调畅气机;《本草纲目》评价枳壳“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除。故以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枳壳味苦酸性微寒,可破气,行痰,消积,对疏通大肠内的气机壅滞极为有利。枳实或枳壳二药配伍,一气一血,行气以活血,活血以行气,协同改善大肠气血瘀阻、气机不畅的状态,有利于清除大肠湿热之邪。
4.排脓散:源自《金匮要略》,由枳实芍药散加桔梗配伍合方,方中枳实苦辛微寒,归脾、胃经,行气破滞,促进大肠气机通畅;赤芍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活血,敛疮生肌,重用120g,既可缓解脓肿所致的疼痛,又能促使肠道内毒素排出;《神农本草经》记载桔梗“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本草纲目》说桔梗可“宣通肺气,兼疗肠鸣与胸膈痞塞”,其性味辛微温,归肺、胃经,取其升降相因的功效,既宣通手太阴肺气,又调畅足阳明胃腑气,通肠,三药合用,排脓解毒,消散痈肿,促进肠道内瘀毒痰浊排出。
5. 槐花地榆散:《神农本草经》记载槐花“味苦、酸、咸,寒,无毒。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子藏急痛”;《本草汇言》说:“槐花,苦寒下降,凉大肠、清血热之药也”;《药品化义》说:“地榆,酸寒收敛,善凉血止血,治大肠火盛之便血、痔血”。 所以槐花、地榆二者通过“清热凉血、解毒敛疮、止血通便”的协同作用,针对大肠湿热的“湿、热、毒、瘀、虚”五大病机,清热凉血,直折大肠湿热,解毒敛疮,改善大肠湿热所致的局部炎症与溃疡,缓解大便不畅,里急后重等肛门充血或肠道出血症状。
为什么吃肉食的人比吃素食的人更容易得结直肠癌?
徐汝奇教授认为:结直肠癌的成因与环境因素(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肠道微生态紊乱如具核梭杆菌聚集)、遗传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等癌前疾病)及高危因素(直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吸烟/饮酒、肥胖、少活动、慢性腹泻/便秘等)密切相关,脂质代谢异常如胆固醇增多,可影响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妨观察一下,平常多吃素食,大便偏酸味;多吃肉食,大便偏恶臭味。过量摄入红肉(如牛肉、猪肉、羊肉等)和加工肉(如培根、香肠、火腿等)会增加得结直肠癌风险。主要原因在于:
1. 肉类中的致癌成分直接或间接损伤肠道DNA,如一些加工肉中会添加亚硝酸盐,在经过胃酸环境或高温烹饪下会转化为亚硝胺(强致癌物),亚硝胺可直接损伤肠道黏膜细胞的DNA,导致基因突变,进而诱发癌症;红肉中含有血红素铁,过量摄入会导致肠道内活性氧(ROS)大量产生,ROS会氧化损伤肠黏膜细胞的DNA,引发慢性炎症,长期积累可增加结肠癌风险。
2. 肠道菌群失衡促进致癌物生成,如“肉食菌”增多:肉类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会促进肠球菌、肠杆菌等“肉食菌”的生长。这些细菌可将红肉中的血红素铁代谢为N-亚硝基化合物(强致癌物),还可将左旋肉碱(红肉中的成分)转化为N-氧化三甲胺(TMAO),后者可诱发结直肠癌;“素食菌”减少:素食中的膳食纤维(如燕麦、蔬菜、水果)是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素食菌”的主要食物。“素食菌”可将膳食纤维发酵为短链脂肪酸(SCFAs)(如丁酸、丙酸),这些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但肉类摄入过多会导致“素食菌”减少,SCFAs生成不足,肠道黏膜失去保护。3. 代谢紊乱亦可增加癌症风险:肉类(尤其是肥肉)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过量摄入会导致肥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肥胖会导致内脏脂肪堆积,释放瘦素、脂联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促进肠道细胞增殖和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会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IGF-1可促进细胞生长和抑制凋亡,从而增加癌症风险。
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徐汝奇教授建议参考以下4个方面
(1)坚持体育锻炼,如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增加自身抵抗力,避免肥胖,增强肠蠕动的功能。(2)健康膳食,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避免高脂饮食,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3)戒烟限酒,避免其对消化道长期的炎性刺激。(4)定期参加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建议45岁及以上人群参加结直肠癌筛查,通过问卷风险评估和/或大便隐血检测判定为阳性者即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需进一步接受诊断性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