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药物慢慢减量,生活的阳光再次洒落,许多从抑郁症中走出来的人,心里都会泛起一丝忐忑:那个曾经的自己真的能毫无变化地回来吗?相关统计显示抑郁症复发率较高,这提醒我们,抑郁的康复远不止“症状消失”这么简单,而是一场需要用心呵护的内在重建。
一、抑郁症的印记
抑郁症康复不是“一键还原”,即便症状好转,身体、心理和社交方面仍会发生改变。
1.身体状况
即使感觉好转,大脑里负责调节情绪的化学物质可能仍不稳定,神经之间的连接也未完全恢复,就像刚修好的机器,部分零件还需磨合,这为复发埋下隐患。有患者康复后,偶尔会觉得脑袋发沉、注意力难以集中,各项检查却正常,这是因为大脑在慢慢恢复。
2.思维模式
负面想法就像旧习惯一样,难以一下子改掉。高中生小宇病情稳定后,一次考试没考好,就忍不住想“我肯定考不上大学了”,只看到不足,看不到进步。若这种想法在治疗中未被纠正,遇到压力就可能再次出现。小宇后来虽能意识到自己想法偏激,但负面思维仍会突然冒出来,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换个角度思考。
3.社交障碍
长期不与人交往、工作能力生疏,患者想要重新融入社会时会感到很多不适应。有位女性患者,康复初期删了康复师的微信号,不愿出门、不想说话。她觉得外面的世界很陌生,自己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后面她先尝试每天下楼散步、和邻居打招呼,后来又找了个超市理货的兼职,慢慢和周围人熟悉了起来,也敢开口交流了。
二、“治愈”的真相
抑郁症“治好”的标准是症状完全消失或稳定变好至少六个月,但这和患者心中“回到从前”的概念不同。
1.症状反复的区别
症状好转不到六个月又出现异常,这叫“复燃”,治疗中较常见;超过六个月再发作才是“复发”。很多人分不清这两者,一着急就绝望,其实大部分“复燃”及时处理就能稳住。有位患者康复三个月后,突然情绪低落、提不起兴趣,以为自己复发了,赶紧就医,医生诊断为“复燃”,调整作息和心态,配合药物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