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的成因——揭开“尴尬气味”的神秘面纱

刘晓芳医生 发布于2025-07-22 17:26 阅读量133

本文由刘晓芳原创

腋下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医学上称为“腋臭”或“臭汗症”。它的产生与人体汗腺密切相关。人体汗腺分为小汗腺(遍布全身,分泌透明水样汗液)和大汗腺(集中于腋下、会阴等部位,分泌乳黄色黏稠液体)。

核心成因:
大汗腺分泌物本身无味,但其中的脂质、蛋白质被皮肤表面细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分解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如3-甲基-2-己烯酸)和硫化物,形成类似洋葱、硫磺的刺鼻气味。


关键影响因素:

遗传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患病,子女概率约50%;双方患病,概率超80%。

青春期激素:雄激素刺激大汗腺发育,故腋臭多在13-25岁显现。

人种差异:东亚人发生率约6-10%,远低于白种人(90%)和黑种人(近100%)。

误区澄清:

“不讲卫生才会得腋臭?”→卫生差会加重异味,但清洁者仍可能因遗传发病。

“刮腋毛导致腋臭?”→刮毛可能损伤毛囊引发感染,但非根本病因。

科学提示:大汗腺数量与功能决定异味强度,与汗液总量无关。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