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医学科普】​血管球瘤(Glomangioma)

张世权医生 发布于2019-03-02 23:38 阅读量7894

本文由张世权原创

血管球瘤(Glomangioma)

 

正常血管球是一种动静脉吻合,小动脉在形成毛细血管以前,分出小分支进入血管球,在其中与静脉直接相连,外被平滑肌细胞。整个血管球被精细的成胶原纤维网所包绕,其中有大量无髓鞘的感觉神经纤维及交感神经,外有纤维组织包膜。血管球位于指(趾)甲下区、指(趾)和掌(跖)部,对温度变化敏感,能调节小动脉的血流。血管球瘤是一种由血管球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

 

一、临床表现

血管球瘤常发生于20~40岁之间,女性多见。好发于指(趾)甲床、指(趾)尖部皮下组织。

主要症状为剧烈疼痛,常为烧灼样并阵发性加剧,有的呈放射痛,如颈神经根刺激表现。疼痛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常因外界温度、局部压迫、情绪变化及经期来临等因素而诱发疼痛或出现疼痛加剧,特别是发生于甲床下者更为敏感,用大头针钝端压迫局部有助于诊断。症状严重者影响情绪、睡眠和正常工作。

体查:肿瘤体积很小,直径多为3mm以下,很少有1cm大小者,因此,不仔细检查时不易发现,特别是位于深层者。生长在甲床下的血管球瘤,可通过指甲看到肿瘤处呈蓝色或紫红色圆点,局部指甲可略高起或整个指甲的弧度有改变,局限性压痛非常明显,疼痛常自远端向近端放射。生长在其他部位的皮下,可触到疼痛的皮下结节,或可见到局部皮肤因持续受压而变薄。

 

二、X线检查

血管球瘤位于甲床下累及指(趾)骨时,可见圆形或半圆形骨质缺损区,有清楚的硬化边缘。

 

三、病理改变

1.大体

为小圆形肿物,质软,一般直径为2~3mm,有完整包膜,色深红或暗紫,剖开瘤体有血液流出,则肿瘤呈暗灰色。

2.镜下

瘤体边界清楚,常被纤维包裹,瘤内含有数量不等的狭窄的血管腔,血管腔有一层扁平细长的内皮细胞,周围绕以多层血管球细胞,血管球细胞为单一的圆形或方形,具有双染性或嗜酸性胞浆,核大而淡染。间质中有许多散在的成纤维细胞和肥大细胞,也可见平滑肌及神经纤维,间质中还偶有粘液样基质。

 

四、鉴别诊断

血管球瘤侵袭至指(趾)骨内者应与内生软骨瘤、腱鞘巨细胞瘤鉴别,血管球瘤直径一般为2~3mm,而且有特殊的疼痛症状。

 

五、治疗与预后

完整切除肿瘤,疼痛才能消失。如肿瘤切除不彻底,手术后仍有疼痛。发生在指(趾)端的血管球瘤在手术时,应在止血带下进行,拔除指(趾)甲,如此可使术野显露清晰,减少甲床的损伤,便于瘤体完整切除。如多次手术失败,可做截指(趾)术。

血管球瘤预后良好,手术切除彻底者很少有复发。

 

六、典型病例

  患者,女,35岁,右拇趾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外观

组织学特点:上皮样的球细胞在血管周呈实性增生。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