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知道成年人的世界多不容易,
殊不知抑郁也是可能会发生我们的孩子身上。
儿童、青少年的抑郁表现方式与成人有相似,却不尽然相同。
那我们该如何判断我们的孩子是否有可能抑郁了,下列抑郁症的相关症状,也许是你想了解的内容:
悲伤、情绪低落
易激惹(容易发脾气、情绪起伏大)
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表述生活无聊、无趣)
睡眠紊乱
食欲变化
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
自残行为
消极思维
自责
在学校很痛苦/拒绝上学
……
当我们的孩子可能抑郁了,我们可能会感觉不敢相信或是不知所措,想要帮助孩子却无从下手,那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能做什么呢?
1. 倾听
倾听孩子的心声听起来很简单,但有时倾听的质量是最重要的,而孩子的沉默寡言或对抗情绪,会让倾听变得相当困难。
倾听小贴士:
试着用心倾听,而不是用耳倾听
不要总唠叨你自己的忧虑,让孩子心烦意乱
不要谈论别人的问题
无论你认为它们多么微不足道,请让孩子看到你很重视他/她的问题和忧虑
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她要被指责
不要试图用“拜托,这又不是世界末日”或者“这也许永远不会发生”之类的话让孩子高兴起来---因为在孩子的认知里,也许“世界末日”已经发生……
如果你通过重复或者用另一种方式来概述他们所说的内容,孩子会感觉到被倾听和被理解。
有时候,如果他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达,那么描述他们的状态会有所帮助(如,“你看起来确实很沮丧”或者“我知道谈论这个有多困难”)
有时候,孩子很难开口,一个简单的拥抱就很有分量哦!
2. 给予希望
绝望感和无望感是抑郁症的特征,因此让孩子葆有希望很重要。
这些感觉终究会过去的。
不管是通过谈话还是心理专家的帮助,总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到他们。
即使抑郁症一直持续或复发,我们仍然有办法应对这种情况,并将它对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可以学着与我们的心理状态共处,就像一个人有一些身体健康问题,也可以共处之,甚至茁壮成长。
3. 尝试改变消极想法
消极的思维模式(即总是看到最坏的情况)是抑郁症的常见特征。我们不应该证明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而是可以试图倾听并让孩子核查他/她消极想法的证据。
例如,孩子可能会说:“你看,没有人喜欢我--我没有朋友。”父母与老师和孩子一起核查这些证据也许有帮助:“我去学校的时候,XX在和你道别。”“上周XX邀请你一起写作业/出去玩不是么?”当然,另外,表达“不管如何,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也会有一定帮助。
4. 提供实际的帮助
如果有可能改变引发抑郁的原因,请和孩子一起合作来采取适当的步骤实现改变。一些实际的事情也许会很有帮助,例如安排朋友来访,或者计划一次郊游。
5. 保持联系
尽量不要让孩子一直畏缩不前,要做到这一点而又不让孩子感到父母是有侵入性是很难的。对于孩子的闷闷不乐和沉默寡言,而又坚持认为自己很好,让父母走开,也许,我们可以尝试:
保持关注,而又保持一定距离进行观察,以免引起孩子过度反感。
坚持时不时地表达关心,并且提醒他们,只要他们想要,你都会在那里,倾听他们,和他们交流。
如果你仍然担心,请向专业人士寻求进一步建议。
6. 建立并维持社会支持系统
作为抑郁症儿童或青少年的父母,请尽量确保你和孩子都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你的孩子有朋友很重要,但处于抑郁的状态可能会让孩子不想与他们接触。也许你可以和他们或者他们的父母保持联系,这样,当您的孩子状况改善时,他们就可以重新建立联系。无论孩子是否在上学,都要和学校的老师保持联络。
你和孩子一样需要很多支持。一定要和家人或朋友保持联系,并接受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你可能会因为孩子患抑郁症而感到羞愧或失败,即便如此,你也要诚实对待那些你关心和关心你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帮到你。
如果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试着花时间向亲人或亲密的朋友解释发生了什么。情绪低落、不愿意投入或参加他们原本愿意参与的活动,可能会被认为时无礼的行为,详细的解释能减少误会,以及带来进一步压力的风险。
因此,有时候,解释以下事实很重要:心理疾病也许不像骨折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是孩子还是会感到不舒服,这仍然需要给予特别的照顾。
7.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抑郁,但如果你的孩子抑郁了,注意饮食、睡眠和活动仍然很重要。有一些证据表明规律锻炼能像药物治疗一样改善抑郁情绪。抑郁的儿童和青少年往往对保持健康和活跃的状态失去兴趣,因此,他们比其他人需要更多鼓励,并需要被理解难以动起来的困难。
8. 寻求专业帮助
当以上方法均不足以应对,建议您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2~3周后抑郁情绪仍旧没有改善
日常学习、社交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严重的睡眠和进食紊乱
已经表达有自杀想法和愿望
已出现自伤、自残行为
9. 如何获得专业帮助?
您可以试图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部门建立联络,也可以直接寻求当地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帮助。
参考资料:《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指南》Philip Graham,Nick Midgley著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