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女性盆底健康:认识子宫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

陈蕊医生 发布于2025-03-04 11:53 阅读量227

本文由陈蕊原创



    在女性健康领域,盆底疾病虽不引人注目,却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子宫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就很常见。

一、子宫脱垂:身体里的“下垂”隐忧

  子宫本应安居盆腔中央,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脱垂。多次分娩的妈妈们是高危人群,分娩时过度用力、产程过长,使盆底肌肉、筋膜及韧带过度伸展、撕裂,产后若未充分恢复,子宫便失去支撑。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松弛萎缩,无法有力托举子宫。长期腹压增加,像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经常负重等,会将子宫“推”向下方。轻度脱垂,可能仅有腹部坠胀感,或劳累后阴道口有肿物脱出,平卧休息能回缩;病情加重,脱出物增大、无法回纳,还会有排尿困难、尿频、尿急,以及脱出物表面破溃、出血、感染等问题,带来诸多不便。

二、压力性尿失禁:那些难以启齿的“小尴尬”

    仅是咳嗽、打喷嚏、大笑或快步走路,尿液就不受控制地溢出,这就是压力性尿失禁。妊娠与分娩是主因,孕期子宫增大压迫盆底,分娩时的损伤削弱了盆底肌肉尤其是尿道括约肌力量,使尿道闭合能力变差。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匮乏,盆底组织和尿道黏膜变薄、弹性减弱,控尿能力下降。肥胖、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腹部压力,导致尿液“夺门而出”。轻度时,偶尔增加腹压才少量尿液渗漏;中度渗漏频繁,需频繁更换护垫;重度患者日常活动受限,影响社交与心理,不敢出门远行。

三、共同预防与应对之道

    重视孕期保健,适度锻炼盆底肌,如做凯格尔运动,收缩肛门、阴道肌肉,每次 3 - 5 秒,重复多次,为盆底肌“健身”,增强力量。产后及时复查,发现盆底功能受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借助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等手段促进恢复。日常生活,保持良好习惯,防治慢性咳嗽、便秘,避免过度负重,减轻盆底压力。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维生素的食物。绝经后女性,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延缓盆底组织衰老。

    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别害羞拖延,及时就医,通过妇科检查、盆底功能评精准诊断,医生会依病情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帮您重拾盆底健康,告别难言之隐,畅享美好生活。记住,呵护盆底,守护女性尊严与幸福。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