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需要来一次“说做就做”胃肠镜体检

方海明医生 发布于2025-04-12 19:56 阅读量197

本文由方海明原创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健康管理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如何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呢? 胃镜肠镜检查无疑是最有价值的选项,这是为何? 请君容我慢慢道来。

一、我国是消化道癌高发国家,但是消化道癌可以早发现早治愈

消化道癌如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发肿瘤,我国更是消化道癌高发国家,但消化道癌发展过程常常“悄无声息”,往往无明显的不适症状,等到出现不舒服症状时可能已经是进展期了,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晚期癌”。医学研究发现,早期消化道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消化道癌则不足30%。这一巨大差异的核心在于:筛查和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胃肠道息肉、腺瘤、黏膜内癌就是属于癌前病变或者早期癌,胃肠镜体检和筛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并且可以直接通过内镜下微创切除病变部位,保留胃肠道结构完整,无需外科手术,更不用化疗。然而,“现实的困境”是,许多患者在确诊癌症时已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窗口,空留遗憾和无奈。然而,这种“无奈和遗憾”的克星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胃镜肠镜健康体检。

二、胃肠镜健康体检的独特价值

胃肠镜健康体检独特价值正在于此,它能直观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细微变化,发现仅几毫米的息肉或早期癌变。研究表明,约80%的结直肠癌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这一过程通常需5-10年。若在息肉阶段通过内镜切除,可阻断息肉-腺瘤癌变链条,将风险降低90%以上。然而,许多人仍对胃肠镜检查存在误解,认为它“痛苦”“麻烦”甚至“没必要”。事实上,胃肠镜检查是预防消化道癌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舒适化无痛胃肠镜”已让这一检查告别了传统的不适感,而科学化、个体化的精准筛查方案,更让消化道癌的早期发现与治愈成为可能。因此,胃肠镜不仅是检查工具,更是一把“治疗利剑”。它的意义远超“治病”,而是通过主动筛查实现“治未病”。

三、哪些人需要“主动出击”?年龄不是唯一标准

许多人认为胃肠镜是“中老年专属”,实则不然。筛查时机的选择需结合个人身体状况、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多维度评估:

普通人群:40岁是重要分水岭。

即使无任何症状,40岁后也应完成首次胃肠镜体检。然后由医生根据您的胃镜肠镜结果,给您制定个体化的再次胃镜肠镜检查方案。

高危人群:35岁需启动筛查。

若直系亲属有消化道肿瘤史(尤其是父母、兄弟姐妹),或本人长期吸烟、酗酒、喜食腌制烧烤食物、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需将筛查年龄提前至35岁。另外,您说来自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地区,您也要及早启动胃肠镜体检。

症状预警:便血、消瘦、吞咽困难等需立即检查。需警惕的是,早期消化道癌常无典型症状,切勿因“没有不适”而拖延胃镜肠镜检查。

四、胃肠镜体检全流程:科学准备,事半功倍

一次高质量的胃肠镜体检,离不开医患双方的充分配合

检查前准备:

饮食调整:检查前2-3天避免高纤维食物(如蔬菜、韭菜、芹菜、水果、瓜子、蘑菇、海带等),检查前1天改为流质饮食。

肠道清洁:按医嘱服用清肠剂,确保排泄物呈清水样,避免病灶被遮挡。

检查当天:

空腹6小时以上,穿着宽松衣物,由家属陪同。麻醉苏醒后需观察30分钟医生,由麻醉医师评估确认后方可离开。

结果解读:

完成胃肠镜检查当提,您就可以携带胃肠镜报告到坪山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找医生给您专业解读,并制定个体化方案,完成本次舒适化的胃肠镜体检。

五、防癌密码:早筛是成本最低的“健康投资”

面对消化道癌,我们并非束手无策。早期筛查的经济成本远低于晚期治疗,而生命价值更是无法衡量。与其在出现症状后被动应对,不如主动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40岁必检:将胃肠镜纳入健康体检清单,如同车辆年检般不可或缺。

有家族史者提前行动:35岁启动筛查,是对家族遗传风险的有力回击。

常态化管理:一次检查不能一劳永逸,动态监测才能筑牢防线。

请记住:癌症预防没有“后悔药”,却能“早知道”。

从今天开始,启动自己的健康管理计划:来一次“说做就做”胃肠镜健康体检。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