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每个人的心脏里,都曾存在过一个特殊的结构——卵圆孔。对大多数人来说,它会在出生后自然闭合,但约有25%的人这扇“小门”未能完全关闭,这种情况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卵圆孔未闭(PFO)。
胎儿期的生命通道
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心脏房间隔上的一个生理性通道,承载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母体内,胎儿的肺部尚未开始工作,氧气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得。卵圆孔这扇“小门”允许血液从右心房直接流入左心房,绕过尚未工作的肺部,实现高效的血液循环。
正常情况下,婴儿出生后随着第一声啼哭,肺部开始膨胀工作,心脏内压力发生变化,这扇“小门”会逐渐功能性闭合,通常在出生后第一年内完全解剖性闭合。
当“小门”未能完全关闭
当卵圆孔未能完全融合,就会留下一个潜在的通道,这就是卵圆孔未闭。在大多数人生活中,这个未闭的卵圆孔并不会造成任何问题,许多人终生都不知晓自己存在这种情况。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扇“小门”可能会成为健康隐患。当右心房压力暂时高于左心房时(如咳嗽、用力排便或某些特定动作),静脉系统中微小的血栓或其他颗粒物可能通过这个未闭的通道,从右心系统进入左心系统,随动脉血流到达身体重要器官,引发一系列临床问题。
卵圆孔未闭的潜在风险
近年来研究发现,卵圆孔未闭与多种疾病存在关联:
隐源性脑卒中:在55岁以下不明原因的脑卒中患者中,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高达40%-50%。微小血栓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脑血管,可能引发脑梗死。
偏头痛:特别是先兆性偏头痛患者中卵圆孔未闭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研究认为,某些通过未闭卵圆孔的物质可能触发偏头痛。
减压病:潜水员若存在卵圆孔未闭,患减压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诊断与治疗选择
卵圆孔未闭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来诊断,尤其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结合声学造影(发泡试验)能够提供最准确的评估。
并非所有卵圆孔未闭都需要治疗。对于无症状的卵圆孔未闭,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 是否发生过不明原因的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是否患有先兆性偏头痛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 卵圆孔的大小和是否存在高危解剖特征
- 是否存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
治疗选择包括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封堵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通过导管将一个封堵器送至未闭的卵圆孔处,封闭这个通道。大量研究证实,对于合适的患者,封堵术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如果您被诊断出卵圆孔未闭,即使无需立即治疗,也应注意:
- 定期心血管科随访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便秘和久坐
- 在进行潜水等特殊活动前咨询医生
卵圆孔未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心脏的一种解剖变异。了解它、正确评估它的临床意义,并与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管理策略,才是对待这扇心脏“小门”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