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天气持续闷热,三伏天的“威力”尽显。这样的时节,虽让人酷热难耐,却也是养生治病的黄金时期,“三伏针+灸”便是绝佳选择。
“三伏针+灸”源自中医“冬病夏治”理念。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穴位毛孔大开,此时进行针灸,能借助天时,温补阳气、驱散寒湿。像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冬季易发疾病,在三伏天治疗,可事半功倍。
三伏针,依据病情精准选穴施针,调节经络气血。三伏灸,通过艾灸温热刺激穴位,激发人体正气。二者结合,能起到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的显著效果。
对于妇科虚寒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三伏针+灸”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像痛经、月经不调、咳嗽、哮喘、消化不良等,都能借此疗法得到缓解。
在这个三伏天,不妨抓住时机,体验“三伏针+灸”,为健康加分,以饱满的状态迎接每一天。
2025年冬病夏治调理最佳时间
伏前加强:
7月10日—7月19日:提前温阳通络,为三伏调理效果“预热”
初伏:
7月20日—7月29日(10天)
中伏:
7月30日—8月8日(10天)
末伏:
8月9日—8月18日(10天)
伏后加强:
8月19日—8月28日(10天)
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
体虚感冒(反复感冒)、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
胃寒、胃痛、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等;
虚寒性痛症:
肾虚腰痛、肩颈疼痛、腰膝冷痛、关节痹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各种虚寒性杂病:
阳气不足、手足冰凉、畏寒怕冷、空调病、宫寒(小腹冰冷)、产伤诸痛、痛经、月经不调、妇科杂病、以及各种由体虚、免疫力低下所引起的慢性疾病(属虚寒者)。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伏天人体血气旺盛,腠理开泄,此时调理更易直达脏腑,而可达激发正气的目的。对于哮喘、慢支等寒冷季节发病加重的疾病而言,冬病夏治是指通过夏季提前的预防和治疗,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在阳气旺盛而未发病的季节,通过针灸,艾灸等方法进行治疗和调理,以减轻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从而处进其康复。
每次调理时间约90分钟,请提前安排好时间。
薄氏腹针·2023
“腹针疗法”又称:“薄氏腹针”是由薄智云教授在发现先天经络的基础上,发明创立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治疗方法。“腹针疗法”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的原则,从“理、法、方、穴”及操作技术等针灸相关的知识体系研究,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找到了针灸处方的规律。完成了“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辩证条理化”的研究。使针刺腹部穴位,便能激发神阙调控系统,达到调节脏腑、经络以治疗全身慢性病、疑难病为主的一种新型无痛快速针灸方法。
从1972年开始,经过薄智云教授20年潜心研究,发现“腹壁浅层有一个影响全身的系统,全身部位均可找到应答关系的穴位,我们只需要按照要求,于腹壁的浅层刺激相关穴位,就可以迅速产生疗效”。无痛、高效是腹针疗法对慢性病、老年病和疑难病治疗上的特点,经30年的推广证明:在许多疾病的临床报道中有效率都在90%以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和康复医学、减肥、美容、健康保健之中。治疗范围涉及骨科、妇科、内科、脑神经科、康复科、肿瘤科、精神科等多学科病症,发表论文3000多篇,在国际医学界已被广泛的传播。
腹针疗法定义:
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和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针刺腹部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疗法。腹针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养生、保健、治未病、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领域。
先天经络介绍:
先天经络系统是发源于胚胎期的气血输布与调控系统,从母体汲取营养而逐渐形成人形的初始态。当发育到成熟阶段后,与母体分离,进入新生儿阶段。成为一个世界上鲜活的生命体,开始独立的自然人的旅程。
先天经络由两部分组成:调节全身的系统和调节脏腑的系统。她们都位于腹部的不同深度的腹壁中,可以通过针刺不同的深度,进行全身或脏腑的调节。
先天经络的功能:
先天经络系统可以作为独立的系统,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进行使用。也可以配合传统针灸使用,为临床疗效的提高进行优势互补。
图文部分来自网络资料,非原创,未详说明,表示歉意。如涉及侵权行为,请告知马上删除,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