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痛经解析

薄智云医生 发布于2025-08-07 18:03 阅读量118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WIOdedkwGHiCQ51cL-8Crg

痛经解析

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坠胀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

(痛经图片来自百度文库)



病因病机

中医:

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

实证:不通则痛——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

虚证:不荣则痛——气血虚弱、肾气亏损、阳虚内寒


西医:

在女性的月经周期过程中, 子宫内膜先是增厚以备可能的怀孕。卵巢排卵后,如果“卵细胞没有受精”及/或“没有怀孕”,则新增的子宫组织(即先前为怀孕做准备所新生的子宫内膜组织)将因为用不到而脱落 ,子宫内膜脱落后会释放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以及其他子宫发炎介质的释出会让子宫产生收缩。因而,这些物质被认为是导致原发性经痛的主要因素。(收缩会导致痉挛,会引起疼痛)

子宫收缩时,连带限制了到达子宫内膜的血液输送,从而导致子宫内膜的坏死与剥落。子宫的收缩会一直持续以挤压、排挤那些老死的内膜组织经由子宫颈和阴道排出。这类的收缩会影响周围正常组织的氧气供应,引起疼痛或绞痛。

常出现经痛(原发性经痛)的女性,相较其他女性,其子宫肌有较为频繁和强烈的收缩。继发性痛经常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


诊断要点

中医:

1、辨虚实:实证——经前痛+拒按;虚证——经后痛+喜按

2、辨脏腑部位:①肝-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多属气滞;②肾-痛及腰脊;③小腹-子宫瘀滞

3、辨疼痛性质

(1) 隐痛、坠痛、喜揉喜按——虚;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实

(2) 灼痛,得热反剧——热;绞痛、冷痛,得热减轻——寒

(3) 痛甚于胀,持续作痛——血瘀;胀甚于痛,时痛时止——气滞


西医:

根据月经期下腹坠痛,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临床即可诊断。


腹部体征

1、腹部外形:

相应部位的局部膨隆,大量腹水时呈蛙腹


临床表现

1、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继发性痛经症状同原发性痛经,由于内膜异位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常常进行性加重。

2、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于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一般不伴有腹肌紧张或反跳痛。

3、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4、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病证鉴别

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相鉴别。


1、子宫内膜异位症

(1)症状:痛经、不孕。

(2)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盆腔CT及及MRI)发现内异症病灶,血清CA125水平轻、中度升高。

(3)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内异症的通用方法。在腹腔镜下见到大体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对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即可确诊。


2、子宫腺肌病

①症状:痛经;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出血);

②妇科及辅助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影像学检查(盆腔B超)、血清CA125等提示。




辨 证 论 治



痛经是妇科常见症状之一,根据痛经的不同证型,中医治疗方药也有所不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痛经证型及治疗方药:


(一)实证

1、气滞血瘀型:

主症: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乳房胀痛,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加减。


2、寒湿凝滞型:

主症:

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代表方: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汤加减。


3、湿热瘀结证                           

主证:

经前经期小腹灼痛而胀,拒按,伴有腰能部胀痛,经色暗红,质稠有块,低烧起伏,带下多,黄稠有臭味。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滑数。

洽法:清热除湿,祛瘀止痛。

代表方: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减或银甲丸加减。


(二)虚证

4、气血虚弱型:

主证:

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无力。

洽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代表方:圣愈汤加减。


5、肝肾亏损型:

主证:

主要表现为经后1-2日或经期小腹绵绵作痛,经色淡黯,量少,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淡,脉沉细。

洽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代表方: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加减。


以上方药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同时,痛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适量运动,以缓解痛经症状。如果痛经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薄氏腹针·2023


“腹针疗法”又称:“薄氏腹针”是由薄智云教授在发现先天经络的基础上,发明创立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治疗方法。“腹针疗法”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的原则,从“理、法、方、穴”及操作技术等针灸相关的知识体系研究,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找到了针灸处方的规律。完成了“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辩证条理化”的研究。使针刺腹部穴位,便能激发神阙调控系统,达到调节脏腑、经络以治疗全身慢性病、疑难病为主的一种新型无痛快速针灸方法。


从1972年开始,经过薄智云教授20年潜心研究,发现“腹壁浅层有一个影响全身的系统,全身部位均可找到应答关系的穴位,我们只需要按照要求,于腹壁的浅层刺激相关穴位,就可以迅速产生疗效”。无痛、高效是腹针疗法对慢性病、老年病和疑难病治疗上的特点,经30年的推广证明:在许多疾病的临床报道中有效率都在90%以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和康复医学、减肥、美容、健康保健之中。治疗范围涉及骨科、妇科、内科、脑神经科、康复科、肿瘤科、精神科等多学科病症,发表论文3000多篇,在国际医学界已被广泛的传播。


腹针疗法定义:

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和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针刺腹部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疗法。腹针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养生、保健、治未病、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领域。



先天经络介绍:

先天经络系统是发源于胚胎期的气血输布与调控系统,从母体汲取营养而逐渐形成人形的初始态。当发育到成熟阶段后,与母体分离,进入新生儿阶段。成为一个世界上鲜活的生命体,开始独立的自然人的旅程。


先天经络由两部分组成:调节全身的系统和调节脏腑的系统。她们都位于腹部的不同深度的腹壁中,可以通过针刺不同的深度,进行全身或脏腑的调节。


先天经络的功能:

先天经络系统可以作为独立的系统,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进行使用。也可以配合传统针灸使用,为临床疗效的提高进行优势互补。




图文部分来自网络资料,非原创,未详说明,表示歉意。如涉及侵权行为,请告知马上删除,特此说明。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