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炎炎夏日,高温与潮湿交织,我们的身体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呕吐这一常见症状便容易趁虚而入。今天,就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临床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为呕吐。了解一下呕吐的“原理”。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临床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为呕吐。
呕吐可以出现于多种疾病之中,如西医学的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心源性呕吐、胃黏膜脱垂症、幽门痉挛、幽门梗阻、贲门痉挛、十二指肠壅积症等。
病因病机
病因:
1、外邪犯胃
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秽浊之气,侵犯胃腑,胃失和降之常,水谷随逆气上出,发生呕吐。由于季节不同,感受的病邪亦会不同,但一般以寒邪居多。
2、饮食不节
饮食过量,暴饮暴食,多食生冷、醇酒辛辣、甘肥及不洁食物,皆可伤胃滞脾,易引起食滞不化,胃气不降,上逆而为呕吐。
3、情志失调
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难运化,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吐。
4、病后体虚
脾胃素虚,或病后体弱,劳倦过度,耗伤中气,胃虚不能盛受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食滞胃中,上逆成呕。
病机:
呕吐的病位主要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类,实证因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以致胃气痞塞,升降失调,气逆作呕;虚证为脾胃气阴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和降。病理演变:初病多实,呕吐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可由实转虚。亦有脾胃虚弱,复因饮食所伤,而出现虚实夹杂之证。
诊断要点
1、初起呕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气味不甚。
2、新病邪实,呕吐频繁,常伴有恶寒、发热、脉实有力。久病正虚,呕吐无力常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脉弱无力等症。
3、本病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或久病不愈等病史。
病证鉴别
1、 呕吐与噎膈
呕吐与噎膈,皆具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2、呕吐与反胃
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终至完谷尽吐出而始感舒畅。呕吐是以有声有物为特征,多因胃气上逆所致,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临证时不难鉴别。
3、呕吐物的鉴别
呕吐物有寒热虚实之别,根据呕吐物性状及气味,也可以帮助鉴别。若呕吐物酸腐量多,气味难闻者,多属饮食停滞,食积内腐;若呕吐出苦水、黄水者,多由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若呕吐物为酸水、绿水者,多因肝热犯胃,胃气上逆,若呕吐物为浊痰涎沫,多属痰饮中阻,气逆犯胃;若呕吐清水,量少,多因胃气亏虚,运化失职。
检查方法
可用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了解胃黏膜情况,喷门、幽门口关闭情况及十二指肠粘膜的改变。若呕吐不止,伴有腹胀、失气减少或无大便,应做腹部透视及腹部B超,以了解有无肠梗阻。
若病人面色萎黄,呕吐不止,伴有尿少,浮肿,应及时检查肾功能,以排除肾衰竭、尿毒症所致呕吐。
若病人暴吐,呈喷射状,应做头部CT或MRI排除颅脑占位性病变,也可以做腹部B超,了解胰腺及胆囊的情况,必要时结合化验血常规、尿淀粉酶。
若呕吐不止,需要检查电解质,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育龄期妇女,应化验小便,查妊娠试验。
1、外邪犯胃:
主症:
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2、食滞内停:
主症:
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大便或溏或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证机概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3、痰饮中阻:
主症:
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证机概要: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
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4、肝气犯胃:
主症:
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淡红,苔薄,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加减。
5、脾胃虚寒:
主症:
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色觥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证机概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代表方:理中汤加减。
6、胃阴不足:
主症:
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
证机概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司。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夏日是呕吐的高发季节,高温潮湿的环境让我们的身体更容易出现状况。通过今天从中医角度对呕吐病因、病机以及常见分型的了解,相信大家在面对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呕吐症状时,心里能多一份底气,不至于太过惊慌。不过,呕吐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身体出现不适时,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一定要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文章内容仅供科普,患者需及时就医。
薄氏腹针·2023
“腹针疗法”又称:“薄氏腹针”是由薄智云教授在发现先天经络的基础上,发明创立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治疗方法。“腹针疗法”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的原则,从“理、法、方、穴”及操作技术等针灸相关的知识体系研究,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找到了针灸处方的规律。完成了“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辩证条理化”的研究。使针刺腹部穴位,便能激发神阙调控系统,达到调节脏腑、经络以治疗全身慢性病、疑难病为主的一种新型无痛快速针灸方法。
从1972年开始,经过薄智云教授20年潜心研究,发现“腹壁浅层有一个影响全身的系统,全身部位均可找到应答关系的穴位,我们只需要按照要求,于腹壁的浅层刺激相关穴位,就可以迅速产生疗效”。无痛、高效是腹针疗法对慢性病、老年病和疑难病治疗上的特点,经30年的推广证明:在许多疾病的临床报道中有效率都在90%以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和康复医学、减肥、美容、健康保健之中。治疗范围涉及骨科、妇科、内科、脑神经科、康复科、肿瘤科、精神科等多学科病症,发表论文3000多篇,在国际医学界已被广泛的传播。
腹针疗法定义:
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和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针刺腹部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疗法。腹针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养生、保健、治未病、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领域。
先天经络介绍:
先天经络系统是发源于胚胎期的气血输布与调控系统,从母体汲取营养而逐渐形成人形的初始态。当发育到成熟阶段后,与母体分离,进入新生儿阶段。成为一个世界上鲜活的生命体,开始独立的自然人的旅程。
先天经络由两部分组成:调节全身的系统和调节脏腑的系统。她们都位于腹部的不同深度的腹壁中,可以通过针刺不同的深度,进行全身或脏腑的调节。
先天经络的功能:
先天经络系统可以作为独立的系统,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进行使用。也可以配合传统针灸使用,为临床疗效的提高进行优势互补。
图文部分来自网络资料,非原创,未详说明,表示歉意。如涉及侵权行为,请告知马上删除,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