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诱发失眠?经方合治,半月恢复

张磊医生 发布于2025-02-18 16:02 阅读量305

本文由张磊原创


经方辨治绝经后失眠医案分析

——从"抽血诱发不寐"探讨肝郁血虚证治规律

理论溯源

《灵枢·营卫生会》曰:"血者,神气也",奠定了血虚致不寐的理论基础。《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首提"脏躁"病证,其"喜悲伤欲哭"等描述与更年期情志障碍高度契合。张介宾《景岳全书·不寐》强调:"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指明血虚失眠的本质特征。


诊疗实录

患者女,55岁,绝经2年。

✅202522日初诊。

主诉:抽血后失眠10日。

现病史:患者自诉2024年上半年父亲去世,情志打击较大,开始睡眠质量下降。平素艾灸后会出现夜间燥热难安。10天前在医院抽血后出现失眠,持续至今,现入睡难、睡眠浅、容易醒,日间头目昏沉,疲劳乏力,未服用安眠药。眠差时手足心热。情绪低落、爱生闷气,郁郁寡欢,总是负面情绪。怕冷。腰膝酸软。纳佳,无腹胀、胃胀、胃痛、泛酸、呃逆、嗳气。无口干、口苦、口淡、口中异味。大便质粘,小便调。

既往史:乳腺增生,骨质疏松,血脂偏高。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舌脉:舌淡白,苔白厚腻,舌尖有瘀点,舌下络脉青紫,脉细。

辨病:不寐病。

辨证:肝郁血虚,神魂失养。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安神。

方药:四逆散合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化裁。

百合20g、生地黄20g、甘草6g、炒枳实8g、柴胡6g、白芍12g、浮小麦50g、大枣10g、酒黄精10g、首乌藤30g、红景天10g、灵芝10g、山茱萸15g、茯苓30g7剂,煎服,11剂,12次,每次200ml,饭后半小时服用。

✅二诊:2025.02.08

现病史:服用上方后前三天睡眠极好,后面走路活动较累,睡眠稍浅,总体睡眠较前改善明显。疲惫乏力好转。纳可,二便调。舌脉:舌淡白,苔薄白,舌尖有瘀点,舌下络脉青紫,脉细。

方药1:守初诊方去浮小麦、大枣,灵芝加至15g,加鸡血藤30g,加延胡索粉6g、炒酸枣仁粉6g夜间冲服。7剂,煎服法同前。

方药2:浮小麦30g、大枣10g、甘草10g7剂,代茶饮。

✅三诊:2025.02.15

患者欣喜,现在睡眠基本恢复,疗效满意。后期调理巩固。


病机探析

核心病机:肝郁血虚,神魂失养

《灵枢·本神》谓:"肝藏血,血舍魂",患者长期情志抑郁,暗耗肝血,复因抽血伤营,形成"血虚肝郁"恶性循环。唐容川《血证论》指出:"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本案恰为肝失疏泄、血不养魂之典型。

?病机演变三阶段

1️⃣情志致郁:《临证指南医案·郁》言:"郁则气滞,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患者丧父之痛未解,肝气郁结日久。

2️⃣ 血虚生变:《景岳全书·不寐》云:"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对于绝经后血海空虚患者来说,抽血恰似"滴水可激千层浪"。

3️⃣ 痰瘀互结:观其舌象,白厚腻苔示脾虚湿蕴,络脉青紫显气滞血瘀。


治法方药

立方要旨

遵《素问·至真要大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原则,确立"疏肝解郁、养血安神"治法。方选四逆散合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化裁。

方剂解析

四逆散(《伤寒论》)

柴胡疏肝解郁,合白芍柔肝养血,取"体用同调"之意;枳实行气散结,与柴胡升降相因;甘草调和诸药。柯琴《伤寒来苏集》赞其"能疏肝胆之阳邪,通脾胃之郁结"。

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

百合宁心安神,《日华子本草》谓其"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生地黄滋阴凉血,张元素《医学启源》称其"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二药相伍,解虚烦、除骨蒸。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取"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之意。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解:"小麦为肝之谷,而善养心气;甘草、大枣甘润生阴,所以滋脏器而止其躁也。”初诊重用浮小麦50g,意在急则治标,安神为先,针对突发性失眠急症,迅速安定神志,辅以茯苓30g健脾利湿,阻断痰湿化热之路。"

增效药组

?酒黄精、山茱萸填补下元;

?首乌藤、红景天养血通络,促进睡眠,改善日间头目昏沉;

?灵芝益气安神。

⏰二诊调方

✨改甘麦大枣汤为代茶饮,意在标证缓解后减甘缓之品,防滋腻碍胃。

✨加鸡血藤30g、延胡索粉6g(夜间冲服)一方面活血通络;另一方面与夜交藤、炒酸枣仁粉(夜间冲服)配伍为“双藤双粉汤”,功专安神。

✨考虑到炒酸枣仁价格昂贵,并遵循“入夜血归于肝”规律,采用炒酸枣仁粉配延胡索粉夜间随汤药服用,增强安神时效性。若患者苦于粉剂糊嘴,难以吞咽,可将粉剂夹于馒头或饼干之中,嚼服。


诊后探讨

本案体现了"因郁致病"与"因病致郁"的交互作用。王肯堂《证治准绳》强调:"郁者,滞而不通之义",故在治疗中以四逆散疏肝、甘麦大枣汤缓急,形成"疏-养"双相调节。

临床中亦需注意经方合用的量效关系,此例四逆散小制其剂(柴胡6g)防升散太过,百合、地黄各20g保证滋阴效力,浮小麦重用50g取其"量大力专"之效,均遵徐灵胎"药量轻重,各有所宜"之训。

本案印证了《黄帝内经·八正神明论》中“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的深刻内涵。通过四逆散调气、百合地黄汤养阴、甘麦大枣汤安神的立体治法,不仅治愈失眠,更改善了患者整体身心状态,验证了《黄帝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治疗原则的科学性。启示我们临床诊治围绝经期失眠,需把握"肝郁-血虚-痰瘀"的病机链条,构建"调气机、养阴血、化痰瘀"的治疗体系。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患者信息已脱敏处理,用药方案因人而异,非通用方案,临床请遵医嘱,且勿盲目套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案例来自真实诊疗,图片源于作者,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立即处理。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