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人觉得刷牙简单,牙膏一抹,牙刷往嘴里一塞,倒腾两下,好像就刷好了,其实,刷牙也是门技术活,不“好好”刷,牙菌斑分分钟找上门。
牙菌斑,这个看似微小的敌人,却是引发龋病和牙周病的元凶。它狡猾地藏匿在牙龈沟和牙间隙中,漱口难以将其赶走,需要用刷牙等机械方法清除。
刷牙是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步骤。但是,你真的会刷牙吗?
事实上,大部分人刷牙的方法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或者从电视广告中了解的,并没有得到口腔专业人员的指导。这就导致了各种错误的刷牙方法,如大力刷牙、横刷、快速刷牙等。长期大力横刷会在牙根处“锯”出一道深沟,称为楔状缺损,轻者会导致牙齿酸痛,重者会引发牙髓炎等口腔问题。那么,如何才是正确的刷牙方法呢?
选择合适的牙刷
刷头
牙刷刷头的选择要适合个人口腔的大小。一般建议选择小头牙刷,方便在口腔内转动,覆盖2-3颗磨牙的刷头长度最为合适。
刷毛
刷毛软硬适中(牙周炎患者遵医嘱),各束之间应有一定距离,排列整齐,一般宽2-4束刷毛,长5-12束刷毛。刷柄符合人体力学,握持方便、感觉舒适,并具有防滑设计。
更新频率
中华口腔医学会建议3~4个月更换一次牙刷,但这个时间也不是绝对的。当刷毛变软、变塌,无法保持原有的形态和硬度时,会影响清洁效果,应及时更换。
改良巴氏刷牙法
刷牙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清除牙菌斑,中华口腔医学会推荐使用改良巴氏刷牙法,又称水平颤动拂刷法,具体要点如下:
为避免遗漏,刷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到面面俱到。例如,可由左边臼齿颊侧(外侧)开始,然后是门齿颊侧(外侧)、右边臼齿颊侧(外侧)、右边最后一颗臼齿后侧、右边臼齿舌侧(内侧)、门齿舌侧(内侧)、左边臼齿舌侧(内侧)、左边最后一颗臼齿后侧、左边咬合面、右边咬合面。
刷毛一般覆盖2-3颗牙面,两个刷牙位置之间均应有1~2颗牙齿重叠,直至按顺序刷完全部牙面。
先将刷头对准牙齿和牙龈的交界处,覆盖一点牙龈,刷毛指向牙根方向,角度大约为45度。轻轻压向牙齿,使刷毛略呈圆弧形,部分进入牙龈沟,部分置于牙龈。
然后,将牙刷作短距离水平轻轻颤动5~6次,横向运动幅度大约1-2mm。注意,颤动是要保持牙刷毛角度基本不变,不要离开牙龈沟缝。
颤动之后拂刷。将刷毛沿着牙齿长出方向转动,轻轻拂刷牙侧面。
注意牙侧面不要上、下颌牙同时拂刷,下颌牙从下往上拂刷,上颌牙从上往下拂刷。水平颤动5~6次后拂刷牙面1次,算是一个循环,每个位置至少重复一次,再移到下一个位置。
牙齿舌侧(内侧)刷洗方法也是水平颤动及上、下拂刷。
最后一颗臼齿后面不容易刷到。可大张口,竖起刷柄,用刷头从臼齿的舌侧(内侧)牙龈缘绕圈式刷到颊侧(外侧)。
刷洗门牙舌侧时,半张开口,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触龈缘或进入龈沟,做上下提拉颤动。上颌牙自上而下拂刷,下颌牙从下往上拂刷。
牙刷毛垂直于咬合面,略施压使刷毛尖深入点隙沟裂,做前后水平方向颤动,短距离前后来回刷。
握牙刷的姿势会影响操控牙刷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就像书法时的执笔手法一样。正确的握持手法是:大拇指竖起,前伸抵住牙刷柄,用比“赞”的手势握好牙刷。
为便于正确刷洗牙面,刷臼齿颊侧(外侧)时,可用同侧手执握牙刷;刷臼齿舌侧(内侧)时,用对侧手执握牙刷。
刷牙时间和频次
每次刷牙时间2~5分钟,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若能做到每次饭后刷牙则更好。通过坚持使用改良巴氏刷牙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清除牙菌斑,保持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