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龈下内窥镜结合了最先进的影像、照明和放大技术,是由冷光源镜头、纤维光导线、图像传输系统、屏幕显示系统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光学仪器。是目前牙周医学最先进的辅助设备之一。
龈下内窥镜在口腔领域是一项新兴技术,通过它良好的的照明和放大作用,使临床医生在直视下对龈下牙石及菌斑进行清除,提高了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能力,改善了治疗效果、减少了组织的创伤、减小了患者的疼痛感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牙周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附着在牙根表面形成的牙石和菌斑。而我们一般通过龈下刮治术,去除深处的牙石菌斑。传统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操作者均处于盲视状态,对牙石的感知和定位完全依赖于术者的经验和手感,极易造成龈下结石的遗漏或是根面牙体组织的过度清除。
研究表明,根表面沉积物去除不干净会阻碍牙周组织愈合,当剩余结石被去除,炎症消除和治愈就更有可能发生。
龈下可视治疗,牙科学重大突破
龈下内窥镜将内镜技术用于牙周的检查和治疗,能够在屏幕上显示清晰放大的图像,直观在内窥镜可实现龈下环境的可视化, 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在不破坏过多牙齿结构的情况下,将牙面沉积物去除干净,内窥镜辅助治疗带领牙周治疗进入了一个更加微创的时代, 大大提高了非手术治疗的效果。
传统的检查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的治疗效果需要用探针靠触觉进行探查,然而,探针缺乏敏感性、特异性,会导致结石的残留,而通过内窥镜直视下检测牙石明显优于探针探查,77.4%的龈下结石是在使用探查器械时无法检测到的,Blue在内窥镜辅助下对210个位点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大于95%的根面沉积物和龋损都可用内窥镜检测到,因此,牙周内窥镜能帮助医生准确的观察龈下根面表面的情况。
牙周内窥镜利用高像素摄像头观察口腔内牙齿和牙龈以及粘膜组织的状态,传输至主机屏幕并通过口腔数字观察仪影像采集系统贮存图像,图像最大可放大100倍,可以让临床医生在无需翻瓣的情况下发现和诊断一些以前可能被忽略的细节,并且在“直视”下进行刮治和根面平整,为患者提供了一种舒适的、非手术的牙周治疗。
种植体周围病是指种植体周围炎及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治疗重点是控制感染,创造易于菌斑清除的条件以及促进种植体周围骨再生。而传统的表面机械刮治并不能有效去除菌斑和牙石,还会损伤种植体表面,甚至增加表面粗糙度,为菌斑滞留提供条件。在内窥镜辅助下进行种植体周围病的治疗,可以精准去除植体表面附着的刺激物,避免过度刮治导致的植体损伤。内窥镜下去除多余的黏接剂后,植体周探诊深度减少、牙龈红肿及出血等炎症表现可以治愈。
种植体周围炎
据研究,根裂的发病率为3.7%~30.8%。其预后极差,应尽早明确诊断,拔除患牙,对于牙槽骨的保存和后期种植修复较为有利。既往诊断依靠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确诊,需要手术探查才能明确诊断。内窥镜可为根裂提供无创的诊断方法,并且不存在影像学检查的辐射伤害。
牙根裂
龈下内窥镜采用可拆卸工作尖,消毒方便,可重复使用,避免光纤材质易损易断,省去了光纤耗材费用。
当前,大量新型医疗器械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中,医疗机构对其投入也逐年上升,所以针对每一件医疗器材,在保证医用耗材安全性、有效性的同时,重复使用,减少器械更换,已成为临床主流选择,以此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高清低成本的龈下内窥设备
百万像素,精准窥探龈下病灶
辅助龈下刮治,避免痛苦翻瓣
工作尖低成本复用,告别昂贵光纤
龈下内窥镜可使临床医生直接、实时、可视化和放大地观察到龈下软硬组织及异常,有助于早期诊断牙周炎和其他病变,使得无论从手工、超声、手术等方面治疗更为精确,提高了临床医生的能力,也有助于更有效地对患者的牙周组织进行日常维护,同时提高了牙周治疗的标准,使牙周病的治疗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是值得推荐的牙周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