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咬牙的情况在颞下颌关节病中十分普遍,不管是面部疼痛,还是关节弹响,或者是咬合不适,我们都能在其中看到紧咬牙的影子。
牙医,我的下颌经常感觉疼痛,有时还会发出“咔嚓”的响声,是怎么回事呀?
那你平时会不会不由自主地把牙齿咬在一起呢?
没有!我没有咬牙。
但是,现在他的下颌角咬肌明显在持续收缩,甚至连“我没有咬牙”都是咬牙切齿地一个字一个字吐出来的。
紧咬牙的危害
那么什么是紧咬牙呢?就是上下颌牙齿长时间、紧紧地咬在一起,尤其是后面的大牙。
注意,关键不是牙齿想自己咬在一起,而是咀嚼肌群的持续收缩造成的,尤其是最重要的两块咀嚼肌——咬肌和颞肌,也就是你在脸上能摸到的两块咀嚼肌。
咀嚼肌持续收缩,上下牙之间没有东西,是牙与牙的直接磨损。当然,上下牙齿之间放个东西再一直咬,也算紧咬。
那么,咀嚼肌持续收缩究竟有什么危害呢?可能远比你想到的多得多!
1.咀嚼肌疲劳
任何肌肉的持续收缩都会带来疲劳,脸上的咀嚼肌也是同样的道理。长时间紧咬的患者会感觉两侧脸颊、乃至太阳穴都很累,严重者会有疼痛。你如果用手压一下这几块咀嚼肌,除了压痛,还会感觉到非常僵硬。
2.脸盘子变大
想象一下健身房的型男,他每天卖力地“撸铁”,手臂、躯干上的肌肉一块一块隆起来。那要是脸上的咀嚼肌也天天在卖力“撸铁”呢?也会一块一块隆起来,脸盘子就变大了。
“撸铁”的行为,除了紧咬牙,还有夜磨牙、咀嚼硬物,以及只“撸”一边的单侧咀嚼——这还会让脸变得不对称哦。
3.牙齿磨损
有学者做过统计,我们日常的口腔活动中,包括三餐进食和偶尔的零食,上下颌牙齿咬紧的时间,每天也就十来分钟。但如果你紧咬牙,上下颌牙齿接触的时间就呈几十倍、上百倍的增长。
如果你发现自己牙齿变得越来越短,后牙咬东西的那一面有越来越多的淡黄色凹坑,吃东西开始敏感乃至不得力,这些都是牙齿过度磨损的征兆。
4.牙齿折裂
紧咬牙是咀嚼肌加在牙齿上的不正常力量,牙齿磨损是一种释放力量的方式,牙齿折裂是另一种方式。
紧咬牙的牙折裂,可能是牙齿的边缘缺一小块,也可能是裂纹直接从牙齿中间裂下去,形成牙隐裂,导致牙髓感染乃至牙齿拔除。
5.颞下颌关节卡顿、弹响
紧咬牙的时候,不止牙齿要受力,颞下颌关节也要受力。关节受到持续压力,本身也会疼痛,还会造成另一个危害——关节的弹响。
很多人发现张嘴时颞下颌关节会发出弹响,咬紧牙再张嘴响声会更明显,有的还会有卡顿感,但只要放松下颌,再张嘴响声又会变小,甚至消失,为什么?
因为关节弹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关节盘移位,而关节盘移位的程度跟下颌的位置密切相关。很多关节盘移位的人,在牙齿咬紧后移位程度更明显,而下颌一旦放松,移位程度就减轻很多。
也许这个时候你又要强烈反驳:“医生,我没有咬牙”。不着急,再来看看你有没有如下表现:
紧咬牙的表现
紧咬牙的应对方案
完了完了,全部中招,怎么办?
莫急莫急,应对这种问题,关键在于自己意识到问题并积极应对,才可能把紧咬牙的影响降到最低。
Tip1
正常情况下,嘴唇闭上,上下颌牙齿之间分开一条小缝。这条缝不要大,从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的间隙,这个有术语哟——叫“息止颌间隙”。
Tip2
随时自查。在手机背面、钱包里、办公桌上、冰箱上……在这些你日常都会看到的地方放上贴纸或小纸片,随时提醒自己放松下颌。
Tip3
定时闹铃。特别专注的时候,设定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闹铃,铃声响起,就问自己“你现在牙齿咬紧了吗?”
Tip4
放松训练:
* n音法:嘴唇闭上,舌尖顶住上腭,发n的音,此时上下牙齿间自然会分开;
* m音法:嘴唇闭上,舌尖顶住下颌前牙内侧,发m的音,此时上下牙齿间自然会分开;
* 注意无论发n音还是m音,舌尖都不能放上下前牙之间,习惯性将舌头放在上下牙之间是伸舌习惯,易引起其他问题。
紧咬牙为什么如此普遍?确实和精神压力有一定关系,但是具体原因和夜磨牙一样,都不是很明确,不过表现和危害却是实实在在的。
如果说这些方法你全都做了,还是响还是痛怎么办?那还是赶紧找口腔专科医生进行处理吧!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