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的优势在哪里?

王源医生 发布于2025-04-02 16:30 阅读量112

本文由王源原创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复杂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抗病毒治疗虽是主要手段,但部分患者效果不理想,常因病毒变异、个体差异等因素受限。中西医结合治疗凭借独特优势,为乙肝患者带来新希望。

一、优势分析

(一)提高抗病毒疗效

中西医结合可显著增强乙肝病毒(HBV)抑制效果,提高HBeAg和HBsAg清除率。例如,恩替卡韦联合中药汤剂能显著提升HBV DNA阴转率,改善肝功能。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中西医结合通过多靶点调控宿主免疫反应,如增强特异性T细胞功能、调节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等,进一步抑制HBV cccDNA转录活性,实现功能性治愈。

(二)改善肝功能

中医药的抗炎、保肝、抗氧化作用,能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如降低ALT和AST水平,减轻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比如,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常用药可降低ALT和AST水平,改善CHB肝损伤。

(三)增强免疫力

中医药可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减少病毒对肝脏的损害。如灵芝多糖等中药成分可能通过促进白介素-12、γ干扰素释放,增强HBV特异性T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活性来间接降低cccDNA转录。

(四)减少西药副作用

中医药副作用相对较少,可减轻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在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联合中药治疗可降低西药副作用,如恩替卡韦联合护肝片能够提高CHB患者HBV DNA阴转率,同时减轻西药副作用。

(五)个体化治疗

中医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例如,针对肝郁脾虚证患者,使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具有疏肝健脾的作用。

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抗病毒治疗

西医使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干扰素等药物抑制HBV复制。中药方面,叶下珠制剂、苦参素制剂等具有一定的抑制HBV复制作用,可联合使用。

(二)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中医证型,选择相应方剂。如肝胆湿热证用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肝肾阴虚证用一贯煎养阴柔肝。

(三)中成药治疗

多种中成药可用于辅助治疗。例如,护肝片可降低转氨酶,适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扶正化瘀胶囊适用于瘀血阻络、肝肾不足的CHB肝纤维化患者。

(四)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可辅助改善症状和肝功能。例如,针刺特定穴位如外关、足三里等,可降低HBV DNA和HBsAg水平。

三、未来展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在抗病毒、改善肝功能、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未来,随着对中药复方、单体药的深入研究及基础研究的推进,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将被更多医生接受,有望在慢乙肝综合治疗及肝癌高危人群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然而,中医的辨证分型及具体治疗方案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和精准实施。期待未来可以制定出基于中医理论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在CHB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坚实的循证医学支持,造福更多患者。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