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到什么程度必须用药?B超上的“回声增强”是什么意思?

王源医生 发布于2025-03-11 15:43 阅读量236

本文由王源原创

脂肪肝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与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随着病情进展,脂肪肝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明确何时需要启动药物治疗以及如何解读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于脂肪肝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

何时需要启动保肝药物治疗?

脂肪肝的治疗目标是减轻肝脏脂肪沉积、缓解肝脏炎症、逆转肝纤维化,并预防代谢综合征相关并发症。根据最新的临床指南,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考虑启动保肝药物治疗:

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若通过肝活检或临床特征(如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肝脏弹性值显著增加)确诊为NASH,尤其是合并显著肝纤维化时,需应用保肝药物。

影像学提示进展性肝纤维化

当B超或CT检查提示肝脏存在中重度脂肪变性或肝纤维化时,需考虑药物干预。

代谢综合征相关高风险患者

合并代谢综合征(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且肝功能异常(如ALT、AST持续升高)的患者,需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使用保肝药物。

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

在使用其他药物(如降糖药、降脂药)治疗代谢综合征时,若出现肝功能异常,需联合保肝药物。

B超和CT检查中的关键术语解读

B超检查中的“回声增强”

B超检查是诊断脂肪肝的常用无创方法。B超报告中的“回声增强”通常提示肝脏脂肪沉积增加。具体表现包括:

肝脏前场回声增强:肝脏实质回声变得细腻且增强,提示脂肪沉积增加。

远场回声衰减:随着超声波深入肝脏,回声逐渐减弱,提示脂肪肝程度较重。

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肝内血管和胆管结构因脂肪沉积而显示不清晰。

根据B超表现,脂肪肝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脂肪肝可能仅表现为轻度回声增强,而中重度脂肪肝则表现为明显的回声增强和远场衰减。

CT检查中的肝/脾CT值比值

CT检查通过测量肝脏和脾脏的CT值来评估脂肪肝程度。肝/脾CT值比值(CTL/S)是常用指标:

CTL/S ≥ 1.0:正常范围,提示无明显脂肪肝。

CTL/S = 0.7-1.0:轻度脂肪肝。

CTL/S = 0.5-0.7:中度脂肪肝。

CTL/S < 0.5:重度脂肪肝。

此外,受控衰减参数(CAP)和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等新技术也可用于更精确的脂肪肝定量评估。

总结:何时需要用药?

脂肪肝患者是否需要用药,需综合考虑病情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代谢综合征相关风险。当B超或CT提示中重度脂肪肝、肝纤维化或合并代谢综合征时,需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启动保肝药物治疗。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建议选择一种保肝药物,连续使用至少1年以上。

对于轻度脂肪肝患者,若无明显肝纤维化或代谢综合征风险,可通过饮食控制、增加运动量等生活方式干预来改善。定期随访(每6-12个月)B超或肝功能检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脂肪肝的管理需个体化,结合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如有疑问,建议及时咨询肝病专科医生。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