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1、以下是历代名家对伤寒论解读观点的出处索引,可以为大家对比阅读提供参考;2、因时代不同作者所引用的伤寒论版本差异,整理遗失等客观原因,部分条文解读或有缺失敬请谅解!
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心下硬痛,手不可近者,结胸也。正在心下,按之则痛,是热气犹浅,谓之小结胸。结胸脉沉紧,或寸浮关沉,今脉浮滑,知热未深结,与小陷胸汤,以除胸膈上结热也。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正在心下,言不似大结胸之高而在上也。按之则痛,言比不按亦痛则较轻也。浮则浅于沉,滑则缓于紧,此结胸之所以有大小之分也。黄连苦寒,以泄热也;半夏辛温,以散结也;瓜蒌苦而润,苦以益苦,则致热于易泄为可知,润以济辛,则散结于无难开可必。所谓有兼人之勇而居上功者,惟此物为然也。
喻嘉言《尚论篇》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则不似大结胸之高在心上也。按之则痛,比手不可近则较轻也。而脉之浮,又浅于沉,滑又缓于紧,可见其人外邪陷入原微,但痰饮素盛,挟势邪而内结,所以脉见浮滑也。黄连、半夏、栝萎实,药味虽平,而泄热散结亦是突围而入,所以名为小陷胸汤也。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半夏半斤栝萎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煎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自此以下凡十三节,皆论经脉结邪,或涉心主络脉,或干厥阴血分,或病少阴心气,皆为小结胸证,与大结胸之在气分而从胸膈出人者稍异也。小结胸者,太阳之气合心主之神结于络脉之中。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者,按而始痛,经脉结邪也。脉浮滑者,浮乃太阳心主之气,滑乃经气交结之邪。小陷胸汤主之,用黄连以泻心下之热,半夏达阳明之气而解胸结,栝萎实清络脉之邪,从上而下。夫行气分之结,故曰大;行血分之结,故曰小也。
张锡驹《伤寒论直解》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半夏半斤瓜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煎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注】夫气分无形之邪结于胸膈之间,以无形而化有形,故痛不可按而为大陷胸症;结于胸中脉络之间,入于有形之经脉,而仍归于无形,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而为小陷胸症也。小结胸病者,止从胸而结于脉络也,邪止在胸,故正在心下,非若从心下至少腹也;邪结于络脉,故按之则痛,非若痛不可按也;浮为在外,滑则为热,热虽里结而经气仍欲外通,故脉浮滑也。小陷胸汤主之。黄连所以解心下之热,半夏所以疏络脉之结,瓜蒌延蔓似络,性寒凉而实下行,所以导心下络脉之结热从下而降者也。
按:汤有大小之别,症有轻重之殊,今人多以小陷胸汤治大结胸症,皆致不救,虽诿结胸为不可治之症,不知结胸之不可治者,止一二节,余皆可治者也。苟不体认经旨,以致临时推诿,误人性命,深可叹也。
按:气,无形者也。经,有形者也。以无形之邪结于胸膈之内,故用大黄、甘遂辈,从有形之肠胃而解;结于络脉之间,又用黄连、半夏辈,从无形之气分而散,此经气互相贯通之理。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胸中结邪,视结胸较轻者,为小结胸。其证正在心下,按之则痛,不似结胸之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也。其脉浮滑,不似结胸之脉沉而紧也。是以黄连之下热,轻于大黄、半夏之破饮,缓于甘遂、栝萎之润利,和于芒硝,而其蠲除胸中结邪之意,则又无不同也,故曰小陷胸汤。
柯琴《伤寒来苏集》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结胸有轻重,立方分大小。从心下至小腹按之石硬而痛不可近者,为大结胸;正在心下未及胁腹,按之则痛,未曾石硬者,为小结胸。大结胸是水结在胸腹,故脉沉紧;小结胸是痰于心下,故脉浮滑。水结宜下,故用甘遂、葶、杏、硝、黄等下之;痰结可消,故用黄连、瓜蒌、半夏以消之。水气能结而为痰,其人之阳气重可知矣。
小陷胸汤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大栝萎实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渣,分温三服。
吴谦《医宗金鉴》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注〕大结胸,邪重热深,病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痛不可近,脉沉实,故宜大陷胸汤,以攻其结,泻其热也。小结胸,邪浅热轻,病正在心下硬满,按之则痛,不按不痛,脉浮滑,故用小陷胸汤以开其结,涤其热也。
〔集注〕程应旄曰:按陷胸条曰:“心下痛按之石硬”。又曰:“心下满而硬痛”。此曰:“病正在心下”。则知结胸不拘在心下与胸上,只在痛不痛上分别,故痞证亦有心下硬者,但不痛耳。
张锡驹曰:汤有大小之别,证有轻重之殊。今人多以小陷胸汤治大结胸证,皆致不救,遂诿结胸为不可治之证。不知结胸之不可治,只一二节,余皆可治者,苟不体认经旨,必致临时推诿,误人性命也。
魏荔彤曰:小结胸无实热之邪,但微热而挟痰饮为患。故虽结胸而不能高踞胸颠,但正在心下而已;不能实力作痛,惟按之痛而已;诊之不沉而深,惟浮而轻浅而已;不能作石硬,惟虚而结阻而已。所以大陷胸汤不应用,而另设小陷胸汤。高下、坚软、轻重、沉浮之间,病机治法昭然已。又云:痞,阴邪;结胸;阳邪。然于阳邪中又有大小之分,学者审之。于凡寒热杂合之证,无大实大热。俱宜斟酌下法,勿孟浪也。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 半夏(洗)半斤 栝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方解〕黄连涤热,半夏导饮,栝蒌润燥下行,合之以涤胸膈痰热,开胸膈气结;攻虽不峻,亦能突围而入,故名小陷胸汤。分温三服,乃缓以治上之法也。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然结胸证又有大小之分也。小结胸病止从胸而结于胃络,正在心下,不比大结胸之高在心间,且不下在少腹也。邪在络脉,按之则痛,不比大陷胸之痛不可按也。
脉浮而滑者,浮为在外,滑则为热,里虽结热,而经气仍欲外达之象,以小陷胸汤主之。恕按,此浮在胸
此从结胸证中而又分出小结胸证也。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首二句似相矛盾也。既结胸矣,胡在心下耶?且在心下矣,尚结胸耶?结胸明日病,心下明曰在,不过心下不结耳。其自胸至膈,则大有邪在也,何得谓小耶?吾谓结胸而胸不言满,非结尽其胸也;在心下而心下亦不言满,非尽在心下也。小结胸不必问其正不正,不结之处,尽多余地也;在心下当问其正不正,邪在之旁,恐无隙地也。玩"小"字,差幸邪气之留余,玩"正"字,可见阳气之旁落矣。夫以小邪而居正以自大,如入主心下者然。就令结状不为已甚,而上焉阳气不敢出其右,下焉邪气未尝虚其左,徒令阳气仅厕于其旁,得见容于方寸之侧,岂邪正可两立哉?邪气半结半不结,故阳气半陷半不陷耳。非毫无痛苦也,曰按之则痛,按不着不痛,按心下之边旁则痛,比诸按之浑是痛者,略有间也。脉浮滑者,浮为阳脉,滑为实脉,半浮半滑,无非延长邪气者半,挟制阳气者亦半也,去其滑自搏而勿浮矣。小陷胸汤主之句,详注方后。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半夏半斤瓜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蒌,取三升,去滓,纳诸药,煎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本汤似适用于心下结也。下文五泻心汤皆有连,连夏并者三,不过瓜萎实是胸中药,非心下药耳,乃先煮之以尾连夏之后,令药力趋势在下不在上,又乌足尽瓜萎之长耶?岂知三物合煮,连夏必听命于瓜蒌,是解结胸非陷结胸,胸未陷而心下之余邪又蠢动,诸泻心汤未必中与也。不观大陷胸煮药之次第乎,后纳甘遂,先陷之而后下之也。假令三味同行,硝黄反为甘遂之阻力,安有得快利之望乎?本方陷之而不下,陷力取其小,连夏足以当之,独是大陷则药力从心胸之后直奔大肠,与心下无抵触;小陷则药力从胸际之前直达心下,又岂可聚而歼之于咫尺之地耶?三味药非四面网也,降邪气以夏,开清道以连,神机一转,升散余邪为乌有也。佐用瓜蒌一枚者,防其散而复结耳,讵借以步武硝黄乎?上文立小建中主心中悸而烦,不解表而表自解,为汗法之穷出其方;本证立小陷胸主心下按则痛,不去邪而邪自无,为下法之穷出其方。药味看似平易,实开下文无数法门,所有泻心诸法,皆本此意以立方矣。
曹颖甫《伤寒发微》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半夏半斤瓜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蒌,取三升,去滓,纳诸药,煎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病在心下,故称结胸。小结胸与大结胸同,此部位之不可改易者也,但按之痛,则与不按亦痛之大结胸异。脉浮滑,则与大结胸之沉紧异,所结不实,故无沉紧之脉,必待按之而始痛。太阳标热并于上,故脉浮;水气湿热结于心下,故脉滑。小陷胸汤,黄连苦降,以抑在上之标热;半夏生用,以泄水而涤痰;瓜蒌实以泄露中脘之浊。按:此即泻心汤之变方。后文半夏泻心汤、生姜泄心汤、甘草泄心汤,皆黄连、半夏同用,是其明证也。意此证里实不如大结胸,而略同虚气之结而成痞。方中用黄连以降上冒之热邪,用瓜蒌实以通胃中之积垢,与后文治痞之大黄黄连泻心汤相类,但此证为标热陷于心下,吸引痰涎水气,而腑滞稍轻,故以黄连、半夏为主,而以瓜蒌实易大黄。后文所列之痞证关上脉浮者,腑滞较甚,而又为标热吸引,故以大黄为主而黄连副之,不更纳去水之半夏也。
恽铁樵《伤寒论辑义按》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成无己云:心下硬痛,手不可近者,结胸也。正在心下,按之则痛,是热气犹浅,谓之小结胸。结胸,脉沉紧,或寸浮关沉。今脉浮滑,知热未深结,与小陷胸汤,以除胸膈上结热也。
王肯堂云:上文云硬满而痛不可近者,是不待按而亦痛也。此云按之则痛,是手按之然后作痛尔。上文云至少腹,是通一腹而言之,此云正在心下,则少腹不硬痛可知矣。热微于前,故云小结胸也。
喻嘉言云:其人外邪陷入原微,但痰饮素盛,挟热邪而内结,所以脉见浮滑也。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玉函》作“二两”半夏半升,洗瓜蒌实大者一枚。成本作“一个”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蒌,取三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三服”后,《总病论》有“微解下黄涎即愈”七字,《活人书》《准绳》并同。
钱璜云:夫邪结虽小,同是热结,故以黄连之苦寒,以解热开结,非比大黄之苦寒荡涤也。邪结胸中,则胃气不行,痰饮留聚,故以半夏之辛温滑利,化痰蠲饮,而散其滞结也。瓜蒌实之甘寒,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气下降也。此方之制,病小则制方亦小,即《内经》所云“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
《内台方议》曰:又治心下结痛,气喘而闷者。
汪昂《医方集解》:刘心山曰:结胸,多挟痰饮,凝结心胸,故陷胸、泻心用甘遂、半夏、瓜蒌、枳实、旋复之类,皆为痰饮而设也。
汪氏云:大抵此汤,病人痰热内结者,正宜用之。锡驹:按汤有大小之别,症有轻重之殊,今人多以小陷胸汤,治大结胸症,皆致不救,遂诿结胸为不可治之证,不知结胸之不可治者,止一二节,余皆可治者也。苟不体认经旨,以致临时推诿,误人性命,深可叹也。
《伤寒直格》曰:瓜蒌实,惟剉其壳,子则不剉。或但用其中子者,非也。
《医学纲目》曰:工部郎中郑忠厚,因患伤寒,胸腹满,面黄如金色。诸翰林医官商议,略不定。推让曰:胸满可下,恐脉浮虚。召孙兆至,曰:诸公虽疑,不用下药,郑之福也,下之必死。某有一二服药,服之必瘥。遂下小陷胸汤,寻利,其病遂良愈。明日面色改白,京城人称服。
又曰:孙主簿述之母,患胸中痞急,不得喘息,按之则痛,脉数且涩,此胸痹也。因与仲景三物小陷胸汤,一剂而和,二剂而愈。
《医垒元戎》:小陷胸汤,去半夏,加大黄。
《赤水玄珠》:徐文学三泉先生令郎,每下午发热,直至天明,夜热更甚。右胁胀痛,咳嗽吊疼,坐卧俱疼。医以疟治,罔效,逆予诊之。左弦大,右滑大搏指。予曰:《内经》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据脉,肝胆之火为痰所凝,必强勉作文,过思不决,郁而为疼。夜甚者,肝邪实也。乃以仲景小陷胸汤为主,瓜蒌一两,黄连三钱,半夏二钱,前胡、青皮各一钱,水煎饮之,夜服当归龙荟丸。微下之,夜半痛止热退,两帖全安。
《医林集要》:加味陷胸汤,治壅热痞满,胸膈痛,或两胁痛。于本方加桔梗、黄芩、黄连、麦门冬,姜水煎,饥时服,利下黄涎即安。凡疟痢病后,余热留滞胸膈及有饮酒过度,胸结痛,亦宜服此,神效。一法只用小陷胸汤,加桔梗、枳壳,甚效。
《医学入门》:小调中汤,治一切痰火,及百般怪病,善调脾胃甚效。于本方加甘草、生姜。
《证治大还》:加味小陷胸汤秘方,治火动其痰,嘈杂。于本方加枳实、栀子。
《张氏医通》:凡咳嗽面赤,胸腹胁常热,惟手足有凉时,其脉洪者,热痰在膈上也,小陷胸汤。即本方。
铁樵按:小结胸正在心下,则大结胸不止心下。大结胸既不止心下,则与大承气症相似,惟不如阳明腑之壮热。又观陷胸汤与大承气之分别,可知大承气症重心在回肠,大陷胸症重心在脘下,此皆足与前章互相发明者。观方中用黄连,则知小陷胸症皆属热者,不热则此方不适用,可知小结胸无寒证。既用半夏、瓜蒌实,则谓有饮亦是,古无痰字,饮即痰也。凡伤寒系热病胸闷者,用此方为副药颇效,惟属虚寒者当禁。又考《尊生方》:张兼善曰:从心下至少腹,石硬而痛不可近者,大结胸也。正在心下,未及腹胁,按之痛,未至石硬,小结胸也。形证之分如此。盖大结胸者,是水结在胸腹,故其脉沉紧;小结胸者,是痰结于心下,故其脉浮滑。水结宜下,故用甘遂、葶苈、硝黄等;痰结宜消,故用瓜蒌、半夏等。又陈士铎云:瓜蒌一物,乃陷胸之胜药,平人服之,必至心如遗落。然食结在胸,非硝、黄、枳、朴、槟榔等可祛,必得瓜蒌始能陷之。尤恐其过于下也,可加甘草留之。又王仆庄亦有瓜蒌实能洞穿心气之说,并可为小陷胸汤释疑辨惑。《尊生方》瓜、瓜蒌不分。
冉雪峰《冉注伤寒论》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唐容川曰:大结胸证。仲景止言必下硬满,并未言其高在心间,修园误添此语。盖不知心下是指膈膜言,心火下交于血室,要从此膈中行。膀胱水中元气,上于肺为呼吸,亦从此膈中行。水火交结于隔中,即为结胸。无分大小结胸,皆是水火结于膈间。膈间正当心下,凡仲景书谓心下,皆指此膈间言。膈间结而分大小之名者,小结胸止在心下,不连腹胁。大结胸则下连胁腹,皆从膈与胁腹之膜言之。修园不知膈与中下之膜相通,又不知正在心下之文,是承上节从心下至少腹言,此不至少腹,而止在心下也,是水火之结较轻,故攻水不用甘遂,而只用半夏。攻火不用硝黄,而只用瓜萎、黄连,陈注言结于胃络,亦未尽合。
冉雪峰曰:按结胸是结在胸。大结小结,是其结有重轻。结胸是太阳病变,故隶属在太阳篇。太阳本寒标热,其病不化热则化水,就人体受病实际言,太阳主表,为最外一层。表气郁,里不得通,愈积愈多,气有余即是热。然在空处化热,在实处却又化水,水热化源,是一个东西。不必里先有热,表闭即成热;不必里先有水,表闭即成水,故太阳病不解,病变结胸,是水热并结。大结是水热并结;小结亦是水热并结。观陷胸汤丸都是水热并下,义甚昭显。此条上文连出四个大陷胸汤主之,不厌求详,并推到由上焦结胸,连属胁下膈下少腹中下二焦,凡此皆以结胸为主。为三焦病变一气的传化。各注多谓里素有热,素有水,是不明太阳气化传变又多谓大陷胸连及胁腹,小陷胸祗在胸中,是连结胸病名二字,都不了了,殊为自蔽。上文对大结胸,已推阐尽致。本条乃水热相搏,热胜于水,水化为痰,故脉浮滑。按之痛,不是石硬,不是痛不可近。病区亦未越出胸的范围,祗在心下。水已变质,等于无水,故不用甘遂葶苈。胶黏浊邪,非涤荡可了,故不用硝黄。水不重热重,故不用大黄而用黄连。黄连苦寒除热,胜过大黄,注家多调小陷胸热轻,不用大黄,亦属非是,热固有祗宜清,而不宜下者。瓜蒌滑利,本利膈要药。观金匮瓜蒌薤白苦酒汤,瓜蒌薤白桂枝汤可知,小陷胸以瓜蒌为主药。故先煎瓜蒌,俾连夏一从瓜蒌的干旋,与大陷胸方制迫异,是小结胸为大结胸的变证,小陷胸汤为大陷胸的变法,不仅轻重而已。太阳病以麻桂为正治,但麻桂各方有加减法。大小陷胸为救治,但大小陷胸无加减法。规律森严,不稍移易,学者均不可不辨。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玉函作一两)半夏半升(洗)瓜蒌实大者一枝(成本作一筒)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蒌。取三开,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三服下,总病论有微解下黄涎即愈七字,活人书准绳并同。
胡希恕《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还有一种小结胸,“小结胸病,正在心下”,也通顺。《玉函经》是“小结胸者”,这个“者”也行,“病”也行,没什么大问题。
小结胸与大结胸就不一样了,小结胸的面儿结得非常小,正在心下,就在胃部一点点,不像大结胸面积大,结得也不那么深、不那么重,所以按之才痛,不按则(通常多数)不痛。“脉浮滑者”,有个脉浮,这个病结得比较浅,所以脉还浮而且滑。前面讲了,“脉浮大者,下之死”,就是有结胸也是小结胸,小结胸用大陷胸汤那是不行的,那有下利不止而死亡的可能。那么这个(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病既轻,方药也不能重用,所以用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和大陷胸汤是截然不一样的,我们看小陷胸汤的药,黄连、半夏、瓜蒌实。瓜蒌实这个药,大量用也多少有点解凝缓下的作用,但不是大下,所以量也特别重。半夏是祛水的。瓜蒌实,后来有的人给变成瓜蒌仁,错了,瓜蒌实是果实的实,就是整个的瓜蒌,就是咱们现在用的全瓜蒌。用一个瓜蒌,一个量很大了,大瓜蒌一个起码也有好几两。黄连与瓜蒌实都是苦寒祛热、解凝祛热,半夏祛水。
大陷胸汤也是用苦寒泄热,用甘遂祛水。可是半夏不等于甘遂,半夏没那么大毒,(半夏)虽也是个毒药,但是它是个常用的药,不是那么(像甘遂那么)毒。而且黄连、瓜蒌实只是能解凝润下而已,不是那么个大泻下的,所以(小陷胸汤)这个方药轻得很,也祛热逐水,但是与大陷胸汤的力量是不同了。
小陷胸汤的方药也常用,咱们治咳喘,有时候宽胸祛痰可以用,但是也得有热,没有热是不能用的。这个方药都是常用的方药,很好。但是瓜蒌要注意,不要用几钱,(用几钱)是一点用都没有,我们经常用的,我常用的都是一两,就是45克,少用效力不大。小结胸病,结的面小,病邪也较轻,结的程度也比较浅,所以用的药也是轻药,只是祛热逐水而已。
任应秋《伤寒论语译》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校勘】《玉函经》:“病”字作“者”,“脉浮滑”下却没有“者”字。
小陷胸汤方。《玉函经》:黄连作“二两”。成无己本:栝楼实作“一个”。
【句释】“小结胸”,王宇泰云:“上文云硬满而痛不可近者,是不待按而亦痛也,此云按之则痛,是手按之,然后作痛尔。上文云至少腹,是通一腹而言之,此云只有心下,则少腹不硬痛可知矣,热微于前,故云小结胸也。”其实“小结胸”就是胃炎一类症状。“脉浮滑”,脉管扩张而血液充实流利,便见浮滑脉,多见于患热病而心力亢奋的时期。
【串解】成无己云:“心下硬痛,手不可近者,结胸也。正在心下,按之则痛,是热气犹浅,谓之小结胸。结胸脉沉紧,或寸浮关沉,今脉浮滑,知热未深结,与小陷胸汤,以除胸膈上结热也。”
【语译】所谓小结胸病,它的主要症状是,按摩胃部即感觉疼痛,脉搏现浮滑象,可以服用小陷胸汤。
【释方】陆渊雷云:“此方实治胃炎之多黏液者,黄连所以消炎,半夏所以和胃止呕,栝楼实所以涤除黏液,黏液为水饮之一,古书称痰饮水饮,日医称水毒,时医称痰,其实一而已矣。胃多黏液,往往引起脑症状,为,为惊风,时医所谓痰迷心窍者也。黄连与栝楼伍,为胃肠药中峻快之剂,仅亚硝黄,不可不知,《别录》云,栝楼实味苦寒无毒,主胸痹,《药徵》云,栝楼实主治胸痹也,旁治痰饮,所谓胸痹者,胸膈痞塞是也。”
刘渡舟《伤寒论诠解》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本条论述小结胸的证治。
小结胸的特点是病位“正在心下”,较大结胸之“从心下至少腹”为小,病位也局限,一般不向上下延展。证见“按之则痛”,远不及大结胸证的“鞕满而痛,不可近者”之重,且言外之意是如果不按则不痛。不过在临床上也有不按亦痛的情况,只是痛势稍轻而已。其脉见浮滑,浮者为有热且浅,滑者是有痰且结,正是痰热相结而部位较浅的脉象反映,这和大结胸证因水热相结部位深广而出现的沉紧之脉自不相同。小结胸证,治用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开结。
小陷胸汤亦由三味药组成,但药力比大陷胸汤为小、为缓。用黄连清泄心下之热结,则轻于大黄之泄热破结;用半夏化痰去饮,则缓于甘遂之涤痰逐水;用栝蒌实甘寒滑利,清热涤痰,开结润便,则逊于芒硝之咸寒软坚、泻实破结。此三药性缓而剂轻,远不如大陷胸汤之峻,故称为小陷胸汤。
方用“栝蒌实大者一个”,约合今之60克。当剪成条而先煮,然后再纳诸药入煎。因本证属痰热凝结,方用黄连以清之,半夏以散之,栝蒌以利之,故服汤后,热除痰去,多见大便排出黄色黏液,其病往往随之而愈。
栝蒌一药,不仅能清热涤痰,而且还有活血化瘀、通痹止痛的作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中所用栝蒌之方,都含有止痛之效应。除本方治心下按之则痛外,尚有栝蒌薤白半夏汤类诸方,主治胸痹疼痛,不用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而仅用栝蒌等药便可止痛,可见其确有化瘀止痛之效。近年有用小陷胸汤治疗证属痰热凝结、脉络瘀滞的心血管病,每每可收到满意的疗效。然而今医之治,一见心胸疼痛疾患,开手便用红花、桃仁、丹参、赤芍之类,对栝蒌弃而不用,可算是临床一大损失,实不知仲景昔日用栝蒌治胸痹胜红花之奥义。有一经验方,主治乳痈而红肿热痛、寒热阵作者,即以栝蒌重用,疗效甚佳。方为:大栝蒌1枚,酒当归15克,萱草、甘草各10克,白芷6克,乳香、没药各3克,黄酒与水各半煎服。
小陷胸汤验案颇多,选录二例如下:
一老年妇人,五十余岁,正在心下胃脘部疼痛,且痛时有包块鼓起,形如馒头之半,心疑为癌患而甚畏惧,即往医院欲作钡透。在等待作钡透期间,因疼痛加剧不可忍耐,而请中医诊治。脉见弦滑,舌质偏红,苔黄不甚厚,胃脘虽痛但按之不硬,大便不爽,遂辨为小结胸证。服小陷胸汤二剂后,大便泻下黄涎甚多,痛止而包块消失。后做X线钡餐透视,查无异常。
某燕姓干部,昌黎县人,久患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每日靠强心药物维持,但仍喘促不得卧。综合其脉证,辨为痰热互结之小结胸证,遂试用本方。三剂后大便通畅,证情好转。
倪海厦《伤寒论》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心下指的是胃,小结胸和大结胸梗在这地方不一样,大结胸的痰热湿整个梗在者,不按它都痛,所以大结胸不按都痛,如果结得比较轻微,没有那么强,变成小结胸,所以小陷胸汤比大陷胸汤稍微缓一点,比较轻的要按才痛,按之则痛,脉浮滑者,所谓脉滑代表有痰在里面,脉浮就是病比较表比较轻,大结胸证的话,脉沉且紧,沉就是病很深在肺的下方,紧就是很扎实。小结胸之症状仅在胃中,与痞略同,但按之痛,痞则不痛耳,为胃中痰热互结黏膜发炎之病也。主用苦降泄热涤痰之小陷胸汤之法,以黄连清热,半夏降水,
栝蒌实开结滑痰。小陷胸汤里面有三味药,黄连、半夏、栝蒌实,用黄连去热,黄连有消炎的作用,因为里面有热有痰,栝蒌实能够破结,能把痰打开,用栝蒌实来攻它,然后用生半夏把它利下来,所以一般来说结胸就是痰和热并结在一起,大陷胸汤不但痰热还有水三个并结在一起,生半夏除了利水之外还利痰,所以栝蒌实把痰打散后,半夏把它利下来。
柯韵伯曰:结胸有轻重,立方分大小。从心下至少腹,按之石硬而痛可近,为大结胸。正在心下,未及胁腹,按之则痛,未曾石硬,为小结胸。大结胸是水结在胸腹,故脉沉紧。
小结胸是痰结在心下,故脉浮滑。水结宜下,故用甘遂、葶、杏、硝、黄等下之.痰结宜消,故用黄连、栝蒌、半夏以消之。水气能结为痰,其人阳气重可知矣。大陷胸汤从胃的地方到肚脐这一段,硬得很紧,给西医看,他可能是胃癌或淋巴癌或肿瘤,不管它是什么,一样攻,对证不对病。
为什么张仲景分这两味药?进入大陷胸汤都是很危险的,要很快的把它攻掉,如果不敢,开成小陷胸力量不够,结果看着病人坐在那里死掉,如果是小陷胸汤,开成大陷胸汤就太过了,病人元气大伤,甘遂一吃下去马上成皮包骨,水份都没了,病人大燥渴,吃一钱甘遂,要吃十斤石膏还有人参,津液才补得回来,张锡驹曰:汤有大小之别,证有轻重之殊,今人多以小陷胸汤治大结胸证,皆致不救,遂谓结胸为不可治之证。不知结胸之不可治,祇有二节,大结胸有两种不可治,就是表邪过盛的时候,如果脉很浮大,如果病人烦燥,就是病人津液已经伤到了,看到这个症状可能里面是胃癌、胃长肿瘤、淋巴肿瘤,中医讲痰在里面。痰已经变成硬块,西医看是肿瘤,遇到这种情形,为什么病人如果烦燥而死,因为病人已经没有条件可以攻了,已经壮热了,吃药也是死,不吃药也是死,遇到这种情形,宁可吃药死,也不要不吃药等死,刚开始还没有到烦燥的阶段就要下手了,不能等到烦燥危症出现才用。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蒌实大者一个
右三味,以水六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黄连用一钱,半夏、栝蒌实的量相等用五钱,小陷胸汤专门去痰结在胸中有呕者,病人很恶心,恶出来的是痰,病人并不会咳嗽,痰梗在胸里面,中医叫痰积。临床上看到最多的是抽烟的人常常得到这种病,只要一得到感冒后.再误下马上就梗到了。临床上不一定结胸的病人才用到小陷胸汤,遇到胃不舒服的病人,舌苔黄而厚,确定胃是热的,吐痰很多,就可以用了。内经提过,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临床上遇到尿毒的病人,我们也会用到黄连来解毒,所以黄连可以坚肾,预防毒素入心。
张胜兵《张胜兵品<伤寒>》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以下解读内容为精简版,详细解读请查看:第115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138条条文小陷胸汤)
这些条文,非常的简单,我们仅仅从字面意思来解读的话,我们可以这么来认识它。小陷胸病发病的部位在胃脘部,这个心下就是指胃脘部,用手去按会感觉到疼痛,脉象浮滑。这样的情况,应该选用小陷胸汤来进行治疗。小陷胸汤方:黄连一两,半夏半升,瓜蒌实大者一枚,以上三味药加六升水,先加瓜蒌煮至三升,去掉药渣。再加入其他的药,一同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
很简单,这个条文,而且没什么歧义,但是我们仍然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这条条文的主要原因是小陷胸汤在临床当中运用的非常的广泛。
虽然《伤寒论》的条文它说的很清楚,说小陷胸它病正在心下,也就是胃脘部,按它就会痛,脉象是浮滑,这样的情况用小陷胸汤,但是我们知道《伤寒论》的很多条文都比较简洁,所以有很多小陷胸汤能够治疗的范围,并没有说全,说白了,这138条条文之所以只说了这个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就是这个胃脘部,你按它就痛,脉象浮滑这样的情况用小胸汤,是因为小陷胸汤所出现的地方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为什么?因为它是跟大结胸在一起,这个《伤寒论》条文里面,所以要跟大结胸进行对比,因此仅仅只是说了小陷胸汤来治疗心下按之则痛,这种情况其实际上小陷胸汤的治疗范围是很广泛的,如果说按照138条条文所论述的小陷胸汤的主证的话。这里的小结胸病,它更像是什么?更像是一个胃病,就是胃这个地方,按之则痛,因为胃脘这个地方按之则痛。脉象浮滑,那么脉象浮滑,滑是有痰饮,痰湿水饮会滑。那么这里的浮是指热量的定位不深,说白了,和这个痰湿它所形成的这个状态,并没有像大结胸那样属于弥漫性的。这里的浮更像是代表这个没有深入的热量。那么滑是代表痰、痰饮。那么浮滑,其实就是热与痰的意思,那么临床当中我们不一定会出现浮滑,有可能出现滑数,苔黄腻,这都是有可能的。
那么,仲景在138条条文里面强调了小结胸病,首先前面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小结胸病,因此,在这里设定的情节当中小陷胸汤是用来治疗胃脘部疼痛,热与痰胶着于胃脘部的这样一种情况。由于热与痰胶着在胃脘部,它并没有涉及到整个腹部,与大陷胸汤相比的话,它的范围没那么广泛,疼痛也没那么厉害,因为大陷胸汤疼的很厉害,痛不可近者,已经到了这种程度,而且是从心下至少腹,它的范围比较广泛,而且它的热比较深入,热与水相结,结于整个胸腹。
所以,从痛的程度上讲,从这个病的严重程度来讲,大结胸也就是大陷胸汤,它都比138条所出现的小陷胸汤要厉害,范围也要广泛一些,疼痛也要厉害一些,病情也要严重一些。因此,这138条重点在这里,引入的小陷胸汤是为了和大陷胸汤比较,才会有这么简洁的这一个条文,正在心下,按之则痛。
那么它是跟大陷胸汤做比较的才这么说。如果说我们狭义的来看待这个小陷胸汤的话,它更像是治疗一个痰热蕴于中焦,说白了就是胃脘部的一种疾病,有点类似于西医学所说的各种胃病。比如说急慢性的胃炎或者胰腺炎等等,而且这种胃炎或者胰腺炎,要是证属痰热互结于中焦的,那完全就属于小结胸病,可以用小陷胸汤来治疗。
如果我们广义的去看待这个小陷胸汤的话,其实它远远不仅仅只是治疗一个痰热壅堵于中焦的胃病或者胰腺炎之类的疾病,它还可以治什么?它可以治疗西医所认为的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部分胸膜炎、心绞痛等等等等,它也能治。只不过这个急性支气管炎,某些胸膜炎或者心绞痛可以用小陷胸汤治的这种范畴,它在中医上已经不叫小结胸病了。因为小结胸病,仲景定义的是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虽然它不完全是仲景所说的小结胸病,但是小陷胸汤它却可以治,这就是广义的小结胸,小陷胸汤的治疗范畴的扩大运用。那为什么是这样的?且听以下分解。
看一下小陷胸汤的这个方子的组成,它是由黄连、半夏和瓜蒌。这个瓜蒌,仲景写的瓜蒌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全瓜蒌。因为瓜蒌分为瓜蒌实、瓜蒌皮、瓜蒌仁、瓜蒌根。可以分这么多,那么瓜蒌子就是瓜蒌仁,瓜蒌皮和瓜蒌仁在一起就是瓜蒌实,但是瓜蒌根跟它们不同,瓜蒌根是天花粉。
而仲景在这里用的是瓜蒌实大者一枚。什么是瓜蒌?我们这里称之为野丝瓜,就是和丝瓜长得有点像,在野外长的一种,我们叫野丝瓜。丝瓜大家都知道,如吃的丝瓜炒蛋,这个菜在我们这里,在我们南方是很常见的,丝瓜鸡蛋汤,丝瓜炒蛋,是我们长期食用的菜谱中的一种。
那么,仲景在这个方子里面用瓜蒌实大者一枚,还要先把瓜蒌煮一煮,说明什么?说明仲景在煮药的时候,把整个瓜蒌扔进去煮,是没有切开的,但是现在的瓜蒌,就是切开了。切开之后,就没有先煮了。他是先煮瓜蒌,因为没切开。那么现在用的瓜蒌是已经切开过的,所以基本上没有去先煮。瓜蒌实大者一枚,它的用量是很大的,所以在小陷胸汤里面的君药是瓜蒌实,当然现在叫全瓜蒌。用多少克?至少30克以上,一付药。我在临床当中用瓜蒌,从来就没有低于过20克,一般都是20克、30克,甚至更多。而在小陷胸汤呢,这个瓜蒌实尤为剂量大,这就是为什么我刚开始的写的一首诗,说这个大剂瓜蒌连半夏,为什么有这一句?瓜蒌如果剂量用小了,达不到效果,为什么?我们接着往下看。
瓜蒌为甘寒润滑之品,能够清热涤痰,宽胸散结,而且还具有润燥滑肠之功,可开痰火下行之路而畅气机。有一本书叫《本草思辨录》,它有这么一段原文,它说:瓜蒌实之长,在导痰浊下行,结胸、胸痹非此不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里面,是运用瓜蒌最多的一个章节。它里面有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等等等,都是用瓜蒌来治疗胸痹。
那么黄连呢?味苦性寒,能泻热降火,助瓜蒌泻热降浊。半夏苦辛温燥,化痰降逆,开结消痞,助瓜蒌涤痰宽胸,而半夏与黄连一起用,辛开苦降,通畅气机。这三个药在一起合用,可以涤痰清热,开降气机,使痰火下行,那么结胸自除。
既然瓜蒌能宽胸,半夏又能化痰湿、痰饮,黄连又清热,那么这么一看,很显然它就可以治疗什么?可以治疗痰热蕴肺的咳喘、支气管炎等等。但是138条条文里面并没有说它治疗咳喘,咳黄痰,或者是胸痛、胸闷都没有说。虽然没说,但是通过这个方子来看,我们以方测证的话,它是可以治的。它是可以治疗痰热蕴肺的咳吐黄痰,或者是胸闷、胸痹,甚至胸痛都可以。只不过138条条文没有说而已。
因此我们可以把小陷胸汤的主治范围,把它扩展开来,只要是痰热蕴肺,或者蕴中焦脾胃,出现脉象滑,无论是浮滑还是滑数,苔黄腻,无论是胸还是心下,按之则痛的,或者不按也有点痛的,通通可以用小陷胸汤来治疗,或者说用它来加减治疗。不要局限于138条条文的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不要局限这个。但是我们把它做小结胸治的时候,要重视这条条文。
这个小陷胸汤与大陷胸汤都治结胸,那么仲景有意的把它分成了大小结胸,以此来对比。小陷胸汤它是治疗痰热互结,而大陷胸汤是水热互结,因为水聚在一起可以成痰,痰只是比水浓一些而已,痰热互结的是小陷胸汤,水与热互结的是大陷胸汤,因为水能够流动,所以它弥漫性,它弥漫的更为广泛。
这个大陷胸汤呢,它是治疗水热互结在胸腹,面积比较广泛,治心下至少腹硬满,痛不可尽,这个病情比较重。而小结胸,治疗小结胸的这个小陷胸汤,仅仅是在心下按之则痛。为什么?因为它不是热与水结,而是热与痰结。这个痰,它并没有像水那样具有广泛的流动性,它就聚集在那个地方,病情会比较轻一些,因此我们化痰用半夏就可以了,但是化这种弥漫性的水饮,那必须得用甘遂。半夏化痰,而甘遂峻下水邪。
另外,小陷胸汤用的黄连是清热的,跟大陷胸汤里的大黄相比较,那清热力度就不如大黄。虽然黄连的清热力度也很大,但是大黄它除了清热以外,可以导热下行,还能散结。
小陷胸汤用了瓜蒌,虽然剂量大,但是它属于什么?属于润燥滑肠,相比于大陷胸汤里的芒硝,那又不能比了,那芒硝它的泻下作用就远远的强于瓜蒌。
因此,我们可以把小陷胸汤里的黄连和大陷胸汤里的大黄做对比,把小陷胸汤里的半夏和大陷胸汤里的甘遂做比较,把小陷胸汤里的瓜蒌实和大陷胸汤里的芒硝做对比。对比三味药很明显,谁大谁小就出来了,所以从药物的峻猛程度来讲,这个小陷胸汤也只能够用小了,大陷胸汤就用大,这样来比较。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无论从临床表现的疼痛的范围,疼痛的程度,还是从用药的这个峻猛与否来看的话。大陷胸汤和小陷胸汤这样一比较的话,虽然都是三味药,但是比较起来,尤为明显。所以,仲景就用了这个小结胸病小陷胸汤和这个结胸病的这个大陷胸汤来做比较。因此把小陷胸汤,把它归为清热化痰的方剂。而大陷胸汤,把它归为泄热逐水的方剂。
这个小陷胸汤,我们可以根据138条条文的指示,是可以治疗痰热蕴于中焦的这个急慢性的胃炎,各种胃炎、胃溃疡、浅表性胃炎等等,以及一些胰腺炎,只要它属于痰热蕴于中焦的都属于小结胸病。在《伤寒论》里面就可以归为小结胸病,只要有痰有热,心下按之则痛,脉象滑、浮滑或者是滑数,舌苔黄腻,通通可以用小陷胸汤来治疗。另外,如果是痰热蕴肺引起的咳喘、咳黄痰,也可以用小陷胸汤来治疗。
比方说有的人,平时本身就怕热,结果感冒了,感冒了之后,很快风寒入里化热就开始咳黄痰,绿痰,浓痰,甚至有口气,脉象滑数,舌苔黄腻,这个时候你直接用小陷胸汤来治,效若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