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兵品《伤寒》第265讲:少阴病(313条 · 少阴咽痛半夏散及汤新解)

张胜兵医生 发布于2025-09-12 10:11 阅读量182

本文由张胜兵原创

注:本文为听课粉丝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张胜兵品《伤寒》

 第265讲:少阴病(313条 · 少阴咽痛半夏散及汤新解)

虞美人 · 半夏散及汤

少阴伤寒上焦入,心阳领兵驻。

正不胜邪与痰共,反见寒与痰阻咽中痛。

半夏开结又涤痰,寒痰治何难?

桂枝甘草心阳当,君火助力半夏散及汤。

这是一首词牌名为《虞美人》的半夏散及汤,是我刚刚以这个七步成诗之才华写出来的,为什么写的这么快呢?因为我们要把这首《虞美人·半夏散及汤》,和上上节课的《虞美人·甘草汤与桔梗汤》做对比。我们311条讲的是甘草汤与桔梗汤,讲到了少阴伤寒,它是从上焦入的时候,是心阳,也就是君火来与之搏斗,那么邪不胜正呢,化热,风寒入里化热,出现的是少阴咽痛的热症,用的是甘草汤和桔梗汤。但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讲313条的半夏散及汤呢,是指正不胜邪,也即是心阳抵抗不了少阴伤寒,而形成的少阴咽痛的寒痰阻于咽喉部的这样一种情况。

哦,忘了说时间是吧?大家好!我是张胜兵,现在是晚上的23:33。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那么刚才呢,我们已经讲过两节课了啊,这个是今天讲的第三节课啊,也即是《伤寒论》第313条条文。少阴咽痛的最后一条条文啊。

好,我们看一下条文的原文。

第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首先,这条条文有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啊,就是最后一句话:半夏有毒,不当散服。这八个字呢,在我们讲的这个宋本《伤寒论》里面有。但是呢,这个玉函本和成无己版本都没有这八个字,所以后世医家认为这八个字要么就是这个宋朝的林亿等人搞错了,搞上去了。要么就是在林亿之前,他得到的版本就是搞错了。本来没有这八个字,他有了,但是为了尊重原文,他仍然把这八个字加上去了。

But, 但是我张某人并不这么认为,我不认为这八个字是没有的,我认为这八个字的地方可能错简了啊。那么我把这八个字还原。我认为它在哪些地方呢?我们还原之后看一下对不对啊?“半夏有毒”这四个字应该在若不能散服者的前面,不当散服应该在若不能散服者的后面。这样一来,这个错简就归位了啊,那么我们再把它的这个服用方法通过这八个字归位之后,它应该是这样的。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半夏有毒,若不能散服者,不当散服。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你看这样不就对了吗?所以我们这八个字既然在竹简上发现了,但是呢,说明它就是仲景的原文。既然它是仲景的原文,它肯定错简了呀。我们把它归位不就行了吗?好,我们归位后,这条条文我们如何解读呢?

得了少阴病,咽中痛,可以用半夏散治疗,或者是改做半夏汤也可以治疗。半夏散及汤方,半夏、桂枝、炙甘草,以上三味药,每味药剂量相等,分别捣碎,筛出细末,再混合均匀。每次呢,用白米汤送服方寸匕的量,每天服用3次。因为半夏有毒,有些人呢,可能不适合散剂服用,那么就不用散剂服用,可以用一升水,待水沸腾七八次以后,再放入两方寸匕量的药末,再煮沸两三次,稍微冷却一下,每次含咽少许。

你看,这样归位之后是不是没问题啦?半夏是有毒,但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他这个磨成粉了之后,本来服用的很少,这个半夏,这个散剂,但是有的人呢,对半夏可能承受力不够,就是半夏不是有毒的嘛,如果用散服他受不了啊,会产生副作用的话,那么就不用散服,那就煮成汤,就这个意思。所以半夏散及汤,说白了,方子是一个,就是半夏、桂枝、炙甘草,可是用法却有两样,一个是用半夏散,一个用是半夏汤,一个是用散剂,一个是用汤剂,就这个意思。

如果能用散剂呢,就尽量用散剂啊。如果对半夏承不能承受的这种人的情况呢,就用这一个半夏汤,就这个意思。

正因为半夏有毒,因此啊,它的服用方法里说的是白饮和,服方寸匕。什么是白饮?就是米汤,就是煮过米的上面的那个清水啊,我们也称之为米汤。那用米汤呢,一方面是可以保胃存津,就是它能够保胃气嘛,存津液嘛,因为这个半夏比较燥嘛,其实呢它是可以缓解半夏的毒性啊。它又可以润一下。因为它咽中痛嘛,就是喉咙痛嘛,可以润咽部,又缓解半夏的毒性啊,也可以防止桂枝太燥,都可以,都可以这么说。其实大部分人如果用少量的半夏粉,是用的这个米汤送服,就是白饮和服啊。用米汤送服的话,一般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说因为半夏的毒性,这个人承受不了,那就用作汤剂。而且用汤剂呢,它是用一升水煎七沸。沸腾七次啊,这是为了减轻它的毒性嘛,就这个意思。所以他用汤剂的时候并没有用白饮,散剂才用的白饮嘛,米汤一方面可以克制半夏的毒性,一方面可以保胃气,存津液,还可以防止桂枝有温太温嘛,是吧?它的作用很多,所以呢这个半夏散及汤,其实就是半夏散,或者半夏汤,就是半夏加桂枝甘草汤。说白了。

那么这个方子呢,由于有桂枝甘草,所以很多医家就错误的理解为这个桂枝在这里解表去风寒,说是这个少阴病的患者外面有风寒,内面又有咽痛,说什么这个寒邪痰湿客阻咽喉,用的是这个半夏散及汤。请恕我张某直言,简直狗屁不通。为什么呢?我很久都没有说过狗屁不通这几个字了,因为我实在不忍心诋毁先人,但是我这不是在诋毁呀,因为实在是令我发指啊,这种解读,既然令1800多年以来众多医家都赞同这种解读,都说桂枝是来解表的啊,说外有风寒,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为什么?为什么我说这是滑天下之大稽呀?你那个桂枝解表是在什么时候啊?是太阳病是不是?太阳表证的时候用桂枝解表啊。你是少阴病吗?少阴伤寒解表用的是什么呀?用的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啊。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附子甘草汤。何时用过桂枝啊?我的先人们,少阴的寒邪哪里用桂枝治啊?有这个治法吗?没有的呀。

你就算是要解表啊,它是少阴经,你也得用个细辛吧?你不用麻黄嘛,你得用个细辛吧,细辛归少阴经嘛,是不是?那也说得过去嘛,是吧!你说桂枝是来解表的,这是少阴病呐。它前面就有三个字,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好,那既然桂枝解表这个说法错的离谱,那桂枝在这里干嘛呀?你没看到后面有个炙甘草吗?桂枝和炙甘草在一起叫什么?叫桂枝甘草汤啊。桂枝甘草汤是干什么的?桂枝甘草汤是温心阳的呀!心是什么?心是手少阴心呐。

我们看一下第64条好吧,第64条条文:发汗过多,其人插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甘草汤是干什么的呀?是治疗心阳虚的呀。那心不是少阴吗?所以这个313条桂枝甘草汤,它的真正作用是补少阴君火。少阴君火补了之后,它才能什么?对抗少阴经寒,这才是它真正的用意呀。那我们看311条的甘草汤和桔梗汤,那个为什么没有桂枝甘草汤啊?那是因为心阳足的人啊,邪不胜正,少阴寒邪胜不了少阴君火,少阴心阳,因此它化热了,所以才用甘草汤和桔梗汤啊。但是313条它没有化热,它是寒的呀,就证明什么?证明313条的这个患者呀,他心阳不足,心阳不足,无力抵抗少阴寒邪,少阴寒邪就入侵到了咽喉,所以313条的咽中痛是寒痛,也可以认为它是喉痹。因为由寒而引起的痛,我们可以称之为痹症嘛,是吧?

由于这个患者心阳不足,那么我们治疗起来要把少阴寒邪赶走的话,那必须得什么?补心阳。补心阳就用桂枝甘草汤补心阳。由于阳虚,阳虚就会生痰湿,痰湿又和寒在一起,就形成寒痰。寒痰在咽喉部啊,不通则痛,形成了咽中痛。所以呢,我们除了要温少阴君火,少阴心阳的火以外,还有什么?还要化寒痰,化寒痰怎么办?当然是半夏。

那这里的半夏,它能干什么?它既能够化痰,又能够开结。它把这咽喉部的结可以散开,它还化寒痰。那化寒痰再加上桂枝甘草汤补心阳,心阳补起来了,那么稽留在咽喉部的少阴经寒,是不是就可以被个桂枝甘草汤这个少阴心阳赶走啊?那么,半夏再把痰一化,痰也化了,寒邪也赶走了,那你这个咽喉疼痛不就自然而然就好了吗?就这么简单。

所以说啊,这个半夏散及汤,在少阴病这条条文当中,桂枝甘草汤一定是来温心阳的,半夏是来化寒痰的。仲景的本意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有人说,我就用半夏散及汤就治好了,外有风寒而内有咽痛的。那么你该怎么说呢?没问题,确实可以。如果说是太阳病外有风寒,表证未除,有太阳病桂枝汤证,喉咙痛呢,确实又有痰,这个时候你用半夏散气汤也有效。

可是你那是半夏散及汤的其他用法,并不是少阴病的用法,少阴病也绝不可能用桂枝来解表。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313条张仲景的本意,他在这个地方并不是来解表的,虽然桂枝能解表。你也有可能会碰到既有太阳表证,又有以寒痰引起的这个喉咙痛。你用这个方子是有效的,但是那绝对不是少阴病。那个时候,你用的半夏散结汤就不属于少阴病的范畴了,而是什么?而是属于表里双解剂,既解表又化里痰。解表寒化里痰,就这个意思。

这样我们看一下开篇诗《虞美人·半夏散气汤》。少阴伤寒上焦入,心阳领兵驻。这个和我们虞美人的甘草汤与桔梗汤的头两句是一样的,为什么是一样的?因为它们的这个少阴伤寒入侵啊,这种情况是一样的,入侵到人体的情况是一样。只不过甘草汤与桔梗汤是邪不胜正。而半夏散结汤这个呢,是正不胜邪,就这么简单,刚好相反。所以呢,少阴伤寒从上焦侵入,那么心阳奋起抵抗。因为它属少阴嘛,领兵驻嘛,奋起抵抗,结果呢,正不胜邪与痰共,结果这个心阳敌不过少阴伤寒,寒邪入侵到了这个咽喉部。

而刚好呢,这个病人阳虚又生了痰,那么寒与痰呢一起,所以反见寒与痰阻咽中痛。反而出现了寒和痰阻在咽喉部,出现了咽痛,紧接着:半夏开结又涤痰,那么用我们就用半夏散及汤,那就用半夏啊,又开结又又涤痰的啊。寒痰治何难?那么用了半夏之后呢,那么就能化痰。最后两句:桂枝甘草心阳当,君火助力半夏散及汤。什么意思啊?就这里有桂枝甘草,这桂枝甘草汤是来补心阳的,相当于补少阴君火,君火助力半夏散及汤。

那么,这个半夏散及汤呢,是补君火,然后呢,协助驱赶少阴伤寒,少阴经寒,半夏涤痰开结。这就是半夏散及汤,那半夏有毒,能用半夏散的就用半夏散,不能用半夏散的就用半夏汤,就这个意思。So easy.

那么半夏散及汤,我在临床当中治疗最多的是小孩腺样体肥大,就是喉咙痛。你让他张开嘴巴一看,喉咙肿了,但是并不红啊。而且他还怕冷,他还吐白痰。西医认为腺样体肥大是要动手术的,把它割掉啊。而如果是寒痰留在喉咙部引起的所谓的腺体肥大。我常用半夏散及汤与半夏厚朴汤,这两个方子在一起加减治疗小孩子的腺样体肥大,喉咙部的滤泡增生等等等等,属于寒痰,主咽喉部的这种情况,效果非常的好。

记得在五年前吧,那个时候我刚刚成为抗疫英雄。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啊,当时呢,确实是上了三个月的头版头条,说我是英雄的也有,说我非法抗议的也有,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有的说我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免费抗疫,救了几千新冠,无一例死亡。有的说我是非法抗疫,个人英雄主义,还要调查我。不过这个事情过去五年了,现在想起来,我当时做的真是相当的正确。

为天地立心嘛,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果有这种心态,当时就算是死在了抗疫的路上,我也觉得是可以千秋万世,在伤寒史上,在抗疫史上,都会留下那么一笔。不过,我没死。

没死怎么办呢?没死我就开始传播中医药,讲《伤寒论》,这也就是我讲《伤寒论》的原因。五年前,由于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导致了很多的领导都要请我吃饭,各种领导啊,明星呐,商界呀,政界啊,各种人都找我啊。

那么,我在一次饭局当中,当然我本来不喜欢饭局,但是有些时候是身不由己啊。那个时候请我吃饭人特别多,身不由己。在一次饭局当中,就是说这个啊,我记得有个领导啊,喜欢叫我鬼谷子。说鬼谷子来了,鬼谷子来了,那快点快点快点啊,赶紧的,赶紧的啊,你们有哪些不舒服的啊,这个吃个饭,把问题解决了算了,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当地的大领导他就跟我说,他说:哎呀,鬼谷子啊,听说你这个是中医界的鬼谷子,嗯,这个这个这个这个可以解决很多西医解决不了问题。我一个小孩呀,那个腺样体肥大增生啊,把喉咙都堵死完了。西医说要赶紧动手术,不然就喘不过气了。

我说:好吧!我一看他那个小孩呀,是个儿子啊,那个儿子长得又肥,我让他把嘴巴张开,我一看。我的个天,那个腺样体肥大到只能看到一条缝啊,一条小缝。那我说这怎么呼吸呀?西医说要当场动手术,可是他又查了资料,说很多小孩腺样体肥大动手术之后,以后长期容易感冒,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低下。我说:那确实有这个情况,你把他腺体割掉了嘛。我们人体每一个器官,它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你这也割,那也割,那以后肯定是用到它的地方你就没有了哦。我说:这样吧,我就给你开个方子。我就跟他开的是半夏散及汤以及半夏厚朴汤,再加消瘰丸,去掉玄参。就开了这个方子,我说拿去吃吧,因为当时他那个小孩很明显就是有阳虚嘛,又肥胖又阳虚,痰也是白色的。喉咙呢,腺体肥大啊,并不那么的红,但是是肿的啊。

结果呢,当时就在座的很多人都加我微信了,然后我把方子开了。过了大约过了几个月以后啊,他就给我介绍病人说来找我啊,又是领导。然后我就问了一下,我说你儿子怎么样啊?他说,他儿子吃了大约几十副的这个方子。现在他的这个腺样体肥大完全已经消了,而且再感冒也没有再出现过腺样体肥大和增生啊,所以非常的感谢我。

那么这个事情呢,对我印象很深刻。因为我用的方子是半夏散及汤和半夏厚朴汤以及消瘰丸,去掉玄参。因为玄参是清热解毒散结的,它没有热,它只有寒,所以我把玄参去掉了,保留了牡蛎和浙贝,再用半夏厚朴汤和半夏散及汤出现了奇效啊。所以以后但凡是有寒,这个喉咙部的肿痛啊,或者腺样体肥大,都用这去加减,效果都非常的好。但是,如果有热,那就不是了啊。如果是由热引起的腺体肥大,那就不是了啊。如果是热引起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消瘰丸,这个桔梗汤,甘草汤啊,苦酒汤啊,这样的加加减减的啊。

好,我们好久没有跟大家分享其他医家的解读了,由于这节课呢,内容比较少,所以我们多了一点时间呢,就看一下1800年来其他医家对这条条文的解读。

成无己,他说: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他是这么解读的,他说:甘草汤,主少阴客热咽痛;桔梗汤,主少阴寒热相搏咽痛;半夏散及汤,主少阴寒咽痛也。哎,简直是匪夷所思啊。甘草汤少阴客热,那桔梗汤就成了少阴寒热相搏啦。寒在哪里呀?请问寒在哪里?那就是一个热嘛。哪里有寒?他是为了总结这三个方子的异同点,它是为了总结而总结啊。这个成无己。他说:半夏桂枝之辛,以散经寒,甘草之甘,以缓正气。他根本就没有发现这个桂枝甘草汤是来补心阳的啊。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他说:咽痛与上同,而治不同者,此以风邪热甚,痰上塞而痹通者言也。是故以桂枝,祛风也,佐之以半夏,消痰也,和之以甘草,除热也。三物者,是又为咽痛之一治也,你看。我估计这个桂枝祛风就是他发明的啊。少阴病就算有外感,也不是用桂枝来治的呀,它还风邪热甚。他说上一节是风邪热甚,是吧?哪里有风邪啊?我试问。

这个喻嘉言《尚论篇》。他说:热邪挟痰攻咽,当用半夏涤饮,桂枝散邪;若剧者,咽伤生疮,音声不出,桂枝之热既不可用,而阴邪上结,复与寒下不宜,故用半夏、鸡子以涤饮润咽,更有藉于苦酒之消肿敛疮,以胜阴热也。哦,这什么情况?这又不是这条的,这上条的。上条的也不是热血吧,是入理化热,哎,这是东拼西凑。

张锡驹《伤寒论直解》他说:此言少阴枢机逆于经脉,不能环转而四散也。少阴主枢,不得由枢而出,逆于经脉之中,故咽中痛也。用半夏以运枢,桂枝解肌,甘草调中,由经脉而肌腠,由肌腠而皮肤,内外之经脉通而少阴之枢机出入矣。散者,取其四散之义也。不能散服者,言咽痛不能容散,更以汤少少咽之,汤与散同一义也。哎,第一,桂枝解肌,它就是个错的。别人这里桂枝甘草汤是来温手少阴心的,知道吧?来去少阴寒的,一个寒邪入里化热,一个是寒邪入里与痰结啊。这是两种相反的情况,被他东拼西凑搞成这个样子,汤与散同义,怎么可能同义呀?半夏散就半夏散,半夏汤就半夏汤。能够用半夏散的,就没有用半夏汤。

柯琴《伤寒来苏集》,他说:此必有恶寒欲呕证,故加桂枝以散寒,半夏以除呕,若夹相火,则辛温非所宜矣。柯琴,他居然还也认为桂枝是来解表寒的。桂枝来解表寒,这是少阴病吗?这肯定就不是少阴病啊。别人桂枝甘草汤是温心阳,来去少阴寒邪的,少阴伤寒入里,是这种情况,怎么可能桂枝散寒?他要散寒也是用麻黄细辛。不可能是用桂枝。

吴谦《医宗金鉴》,他说:少阴病咽痛者,谓或左或右,一处痛也。咽中痛者,谓咽中皆痛也,较之咽痛而有甚焉。甚则涎缠于咽中,故主以半夏散,散风邪以逐涎也。他还在散风邪,都是中毒了啊,中了谁的毒啊?是谁第一个说桂枝在这里是散风邪的,解表的啊?这个就是始作俑者呀。

恽铁樵《伤寒论辑义按》里面说:此亦腺体失职,因而多痰。仅用半夏治痰,并非甚重要之方法,不过有可用此方之一证耳。观方中用桂枝、甘草,并无少阴药,意不必少阴症,但喉间多痰涎者,亦可用之。桂枝甘草并无少阴药,那么桂枝甘草汤不是来补心阳的吗?所以这个恽铁樵说这个还不必少阴证。喏,没有少阴药就不必少阴证啊,简直就是没有入伤寒门。这个人伤寒门都没入,那别人吴茱萸汤治疗少阴病也没有少阴药,难道他就不是少阴病?

胡希恕胡老:这个(半夏散及汤证)它是外有风邪,所以用桂枝甘草汤为基础加半夏。那么这类的嗓子疼都是特别凶,他也写个“咽中痛”,不是“咽痛”啊,(咽中痛)是全嗓子都疼。古人把这类的嗓子疼叫缠喉风,这在现在不常见,这个(咽中痛甚至于)说死人就死人的,咽喉肿得厉害,有痰涎缠绕,相当得凶。这个(半夏散及汤证)它也有外证,不是没有的,所以它用桂枝甘草汤,也是解外。同时用大量的半夏来治嗓子肿痛。这是被谁害的?说这个桂枝甘草汤是解外的,是解表的,它有表症,那他还是少阴病吗?

这个刘渡舟刘老他就比较聪明啊,他就避开这个问题不谈。他说:本条论述寒客少阴咽痛的治法,本条述证简单,只有“咽中痛”一证。以方测证,可知此“咽中痛”当属寒客痰阻,少阴经脉不利,其证属喉痹范畴。因是寒邪所伤,必以咽喉疼痛较甚,并兼见痰涎缠喉,咳吐不利等证。其治当以半夏散及汤方涤痰开痹,温经散寒以止痛。没了。然后他说:半夏散及汤用半夏、桂枝之辛,以散寒涤痰;甘草之甘以和中缓急止痛。白饮和服,取其保胃存津,以防半夏、桂枝辛燥劫阴。不能服散者,可作汤剂,故合称半夏散及汤。以上从第310条一直到本条,皆论少阴咽痛证治。由于少阴经脉挟咽喉或循喉咙,故多病有咽痛的特点,咽痛也可视为少阴病的经证。少阴病的经证呢,是对的啊,因为手少阴心经也好,足少阴肾经也好,他们都会到喉咙部,所以是经证。可是他把桂枝甘草没有解释清楚。

他只是通过以方测证,方证对应的办法,知道它是属于寒痰。但是他并没有解读这个寒是由于少阴心阳不足,抵御不了少阴经的这个少阴伤寒而形成的阳虚生痰,痰与寒结的寒痰引起的少阴咽痛。因此我们要用桂枝甘草汤,温少阴这个心阳,用半夏涤痰开结,这样才是正解。

正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好!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下一节课。不见不散!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