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名家解读汇编——第127条

张胜兵医生 发布于2025-09-02 10:20 阅读量92

本文转载自武汉庸胜堂中医张胜兵微信公众号

注:1、以下是历代名家对伤寒论解读观点的出处索引,可以为大家对比阅读提供参考;2、因时代不同作者所引用的伤寒论版本差异,整理遗失等客观原因,部分条文解读或有缺失敬请谅解!

第127条: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饮水多而小便自利者,则水不内蓄,但腹中水多,令心下悸。《金匮要略》曰∶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饮水多而小便不利,则水蓄于内而不行,必苦里急也。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饮水多而心下悸者,心为火脏,水多则受制也。小便少则水停,所以里急也。

喻嘉言《尚论篇》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小便清利,本为邪不在里,若因饮水过多致小便之利,则水未入腹,先与邪争,必主心下悸也。小便少者,即小便短赤,里证已具之意。但本文云必苦里急,明是谓饮水多而小便少者,邪热足以消水,故直指为里证已急也。以"饮水多"三字贯下,其旨跃然。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心下必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此言小便利、不利之不同于血证也。太阳病,小便利者,有以饮水多,夫饮水多,心下必悸矣。小便不利而少者,有以气不化,气不化必苦里急也,其不同于血证者如此。卢氏曰:"以饮水多而小便利,非血证谛而小便利也,故结此以别之。"

张锡驹《伤寒论直解》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注】上节以小便利不利而验其血之有无,此又以小便之多少而验其水之有无,并以结前三节之意,以见不可概认为血症,其章法之精密如此。夫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也,夫饮水多而小便利者,则水气下泄,应心下不悸。若不下泄而上凌,必心下悸,心恶水制也,是以小便少者,必气不施化而苦里急,不独于血也。此不独证血,亦可以证水。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病在太阳之时,里热未甚,水液尚通,其外虽病,而其内犹晏如也,故不可多饮水。设饮水多,必停于心下为悸,所以然者,里无热,不能消水。心属火,而畏水,水多凌心,故惕惕然跳动不宁也。然使小便自利,则停水自行,虽悸犹当自愈。若小便不利而少,则水不下行,积于膀胱,必若里急。里急者,小便欲行而不能,则小腹奔迫急痛也,此以饮水所致。比于汗下之过,而非太阳本病,故附于斡旋法下。以上十五条,并发汗后证,而或伤卫阳,或损营血,或亡心阳,或动肾水,或伤胃阳及伤脾气,或邪仍不解,或解而转属阳明及传膀胱,或动饮气,或伤肺气,或入肺中,其变种种不同,其治因之各异。学者谙练在心,亦可以应变无穷矣。

柯琴《伤寒来苏集》

太阳病,以饮水多,小便利者, 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此望问法。《内经》所云∶“一者因得之”,审其上下得一之情者是也。见其饮水,即问其小便。小便利则水结上焦,不能如雾,故心下悸可必;小便少则水畜下焦,不能如渎,故里急可必。火用不宣,致水停心下而悸;水用不宣,致水结膀胱而里急也。

吴谦《医宗金鉴》

太阳病,以饮水多,小便利者, 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注】太阳初病,不欲饮水,将传阳明,则欲饮水,此其常也。今太阳初病,即饮水多,必其人平素胃燥可知。设胃阳不衰,则所饮之水,亦可以敷布于外,作汗而解。今饮水多,而胃阳不充,即使小便利,亦必停中焦,而为心下悸。若更小便少,则水停下焦,必苦里急矣。

【集注】方有执曰:饮水多而心下悸者,心为火脏,水多则受制也。小便少则水停,所以里急也。

汪琥曰:太阳病,小便利者,是膀胱之腑无邪热也。若其人饮水多,此热在上焦,心火亢甚,小便虽利,而渴饮水多,则水停犯火,必心下悸。若其人饮水多而小便少,此热在下焦,为太阳邪热,随经入府,水积不行,膀胱之里,必苦急也。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注】虽然辨蓄血者,既以小便利为断矣。然不详审其主证,而并辨其兼证,恐专执小便利之一说,概认为血证,亦非辨证之法。

《内经》去: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太阳病,小便利者,以其人饮水之多,夫饮水多而小便利,则水气下泄,应无心下悸之病矣;若不下泄而上凌,必心下悸,心恶水制也。是以小便少者,气不施化,必苦里急也。岂独血证然哉?

张钱塘云:上节以小便利不利,而辨其血之有无;此又以小便之多少,而验其水之有无;并以结前三节之意,以见不可概认为血证。其章法之精密如此。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读至此节,句句却是闲文,不过饮水多者然耳。饮水多亦谓之太阳病耶?如曰有病,欲得饮水而小便不利者有之,五苓散条下是也;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有之,柴胡汤条下是也。小便既利,饮水何伤,多饮亦不见其多,心悸亦刻期不悸矣。若小便少而里急,不过少些耳,依然利也,多饮以利之,何里急之有耶?且条下无"消渴"字,何得为饮水多耶?无"必喘"字,于何见得其饮水多耶?是本节之太阳病为特异,当会通其言外之旨矣。彼饮多非从升斗上较量,视夫其人之消水不消水,苟运输停滞,则饮入无非领病之媒,虽饮少亦作多饮论也。曰小便利者,非水能利之,乃寒邪逐水,下趋而利。曰必心下悸,非水能悸之,乃水气抗邪,反动而悸耳。不然,苟因水而利,愈饮水则愈利矣,何至有小便少乎?利不利权在小便而不在气化,非膀胱之自利也,假令自利,必今日小便不加多,明日小便不加少也。若忽而小便少,是多水不能为小便之续,又从何道以去水乎?曰必苦里急也,小便未及半,而气化已颓,宜其苦在气化,而急在膀胱。觉膀胱之旁,少腹未尝急,膀胱之前,小腹亦不急,独急状印入胞门之里,故不曰膀胱急曰里急,膀胱者胞之室也,何以热结膀胱反少腹急结耶? 寒水之腑,颇能任热,且彼证未明言小便少也,本证直是水结膀胱耳,此其所以异于热结也。水结胡又不满耶?里急当然满,特满在里,不在外,乃水证谛,不同血证谛也,岂非无血耶?此又水与血分清其泾渭,后部有血既无水,则前部有水便无血,有血故小便不利今反利,前部因而满;有水则小便虽利毕竟少,前部不至满。血沉则阳气沉,不独满而且硬,水浮则堵气浮,不独浮而且急,要之有水无损于太阳,病欲解则小便自然多。悸与急不须治,有血只能护太阳,病未解纵小便日以利,满与硬必须治也。举水以衬血,意不在水也,欲人考镜抵当证,并考镜桃核承气证也。

曹颖甫《伤寒发微》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太阳标热太甚,则饮水必多。惟太阳之热,不能消水,虽其初小便自利,而水气凌心,心下必悸,以心之悸,即可知其非蓄血。若小便不利而膀胱急结,其为蓄水益信矣。

恽铁樵《伤寒论辑义按》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病源》作 “太阳病,小便不利者,为多饮水,心下必悸”云云,非也。

成无己云:饮水多而小便自利者,则水不内蓄。但腹中水多,令心下悸。《金匮要略》曰: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饮水多而小便不利,则水蓄于内而不行,必苦里急也。

钱璜云:水寒伤胃,停蓄不及即行,必令心下悸动。心下者,胃之部分也。悸者,水满胃中,气至不得流通,而动惕也。

程应旄云:若小便少而欲得水者,此渴热在下焦,属五苓散证。强而与之,纵不格拒,而水积不行,必里作急满也。

汪琥云:常器之云:可茯苓甘草汤,又猪苓汤。推常氏之意,小便利者用茯苓甘草汤,小便少者猪苓汤。

冉雪峰《冉注伤寒论》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金钅监曰∶太阳初病,不欲饮水,将传阳明,则欲饮水,此其常也。太阳初病,即饮水多,必其人平素胃燥可知。设胃阳不衰, 则所饮之水,亦可以敷布于外,作汗而解。今饮水多,而胃阳不充,即使小便利。亦必停三焦而为心下悸。若更小便少,则水停下焦,必苦里急矣。

程郊倩曰:太阳病,小便利而欲得水,此渴热在上中二焦。虽可与水,少少与之,和其胃而止。若饮水过多,则水停心下,乘及心火,火畏水乘,必心下悸。若小便少,而欲得水者,此渴热在下焦,属五苓散证。强而与之,纵不格拒,而水积不行。必里作苦急满也。学者欲得水之所宜,必明水之所禁,而后勿误于水法也。

章虚谷曰∶小便下,脱落一不字,必由初编传抄之误也。若果小便利,则水下行,焉有停逆心悸之证乎。其水不消者,因三焦气室之故。心为君火,故遇水邪而悸也。若小便少,比之不利略通,其水就下,不犯心。故不悸,而少腹里急也。

山因正珍曰∶小便利,当作小便不利,病源伤寒悸候引此文。小便利作小便不利,宜从而改焉,小柴胡条云,心下悸,小便不利。真武条云,心下悸头轻,又云有水气。茯苓甘草汤条云,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金匮云,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合而考之,饮水多而悸者,以水停心下,小便不利也。小便少,乃不利之甚者,膀胱为之填满,故苦小腹里急也。里急。谓腹里拘急。外台虚劳里急篇,可参看矣。按此 条 承 前章,以辨小便不利之由也,盖茯苓甘草汤证也。

冉雪峰曰:按此条是承上三条言。上三条是辨小便利不利。此条亦是辨小便利不利。但上条是以蓄水。衬托蓄血,此条是以水凌于上,衬托水结于下。太阳之上。寒气治之,本寒标热,故整个太阳篇,不化热则化水。膀胱为太阳经气归结棣属器官,太阳与膀胱,联珠合壁,息息相通。太阳病最易干犯膀胱,是水病为太阳本气固有的病。上三条因重心是辨论蓄血,故蓄水方面,只作了一个空洞陪衬。所谓主中之宾,但仅言小便利不利,所以利不利义理,并未提及,不宁未言利不利的疗法,并未言利不利的证象,显出若大漏洞,故补出此条,为由宾而复返于主,既辨明蓄水所以然的表理。又互证蓄血所以然的义理。归其所宗,总结太阳篇前后水病,以补足未了意义。经论文法细致周质如此。各 注不 察,对此条反怀疑义,甚欲改小便利,为小便不利。即康平本亦是低二格写。若摒诸正条外也者,殊为遗憾。本条分两截看,自小便利至必心下悸,为上半截。因小便利,故水不结于下,而凌于上。自 小便少至里急也,为下半截。因小便虽利,不大利而少。故水不仅凌于上,而又结于下,目必心下悸,日必苦里急。两必字当着限,吃紧处尤在小便利三字。盖小便利,虽可减免水的下蓄。小便利,亦可导致水的下趋。利而通量斯可耳,利而少,则下焦蓄水终必构成,上三条是以小便利不利审蓄血。此条是以小便利不利审蓄水。可见小便的利不利,直接可以辨蓄水,间接并可以辨蓄血。但此条文词字句, 与上文似联非联。故为结束上文也可,谓补足上文也可。谓广汛为太阳水病作一个总结,承上起下,亦无不可。识大识小,在学者领会到如何程度。

胡希恕《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承上条蓄水说的。“小便利者”,里头也能停水,“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因为饮水多,胃里头存水,胃存水则心下悸。这在《金匮要略》里有,说“病人饮水多,心下有留饮,甚者则悸,微者短气”。为什么太阳病饮水有这个情形呢?平时有没有?平时差得多。得病的时候,胃总而言之较正常人消化水谷的能力差,所以,小便挺多。像五苓散证就这样子。什么时候(都想)喝,越喝越渴,喝得多了,胃一停水,就要心悸,停得多,心下悸。

“小便少者”,如果小便少,那样的膀胱蓄水一定“苦里急”,里急就是少腹里急,就是我们上面讲的少腹满。

那么这就是说里有蓄水,有这么两种证候。不是由于饮水多心下悸,那也是停饮,胃有蓄水。如果膀胱蓄水,一定少腹满而里急。里头停饮,(对)太阳病有影响,前面讲很多了,在辨证上这也是挺重要的。要是胃蓄水,绝对是“厉害的心下悸,轻者说要短气”,这个前面也都有了。那么要是由于小便不利造成下边蓄水,就是膀胱蓄水了,一定少腹里急,小肚子发硬满。

我们再讲几节太阳篇下,太阳病我希望在二月份里头讲完,因为挺多,咱们多讲几节,前面的几节都很短,讲完了太阳篇做一个总结讨论,这很重要,你看(太阳篇)做个总结,别的(篇章)你再总结就容易得多。

任应秋《伤寒论语译》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校勘】《诸病源候论》:作“太阳病,小便不利者,为多饮水,心下必悸”。

【句释】“里急”,谓腹腔里有拘急紧张感觉的意思。

【串解】钱潢云:“水寒伤胃,停蓄不及即行,必令心下悸动,心下者,胃之部分也,悸者,水满胃中,气至不得流通而动惕也。”程应旄云:“若小便少,而欲得水者,此渴热在下焦,属五苓散证。强而与之,纵不格拒,而水积不行,必里作急满也。”

汪琥认为,前者是茯苓甘草汤证(第356条),后者是猪苓汤证(第223条),茯苓甘草汤证是由胃肠的吸收机能有障碍而心下悸,猪苓汤证是膀胱尿道病,所以小便少而苦里急。

【语译】患太阳病,虽然小便通畅,但喝了不少的水,胃部仍然悸动不舒适,假如小便又不通畅,小腹更要现拘急紧张的现象。

刘渡舟《伤寒论诠解》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解析】本条再论太阳蓄水,与上条蓄血证治并列,而有鉴别之义。

在患太阳病的病程中,若患者饮水过多,可发生伤水的病证。如果膀胱气化功能尚好,小便通利,而脾胃运化机能较差,则饮水过多,每易导致中焦停水,证见心下悸动不安等,当以茯苓甘草汤主治。如果膀胱气化功能低下,小便少而复被水伤,必致下焦蓄水,证见少腹胀满难耐,所谓“必苦里急”是也,当以五苓散主治。可见太阳蓄水的病因有二:一是太阳随经之热入里,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水液不行,小便不利而蓄水;一是在患太阳表证期间,膀胱气化功能低下,此时若饮水过多,膀胱不及气化,则水蓄于下焦而“必苦里急”。

倪海厦《伤寒论》 

太阳病,以饮水多,小便利者,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太阳病本来表热很盛,病人会想喝水,但是太阳病是表热不是胃热,喝水太多没办法消化掉,一部份小便排掉了,一部份水会停在胃上面,所以就会心下悸;如果喝水喝得很多.结果小便少了,就知道水结在膀胱里面,膀胱里面的热很大,水结膀胱有两汤方∶五苓散、猪苓汤, 猪苓汤就是膀胱结石或肾结石堵到了。小便小不出来痛,如何肾结石? 在 太溪和复溜这一侧有压痛点就是有肾结石。

张胜兵《张胜兵品<伤寒>》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以下解读内容为精简版,详细解读请查看:第101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127条条文,中篇总结)

也就这么简单的这条条文。这一条条文呐虽然简单,但是它与上下文还是有联系的。我们看上文是啥?上文是上节课所讲的第126条,说了小便利与不利的问题,125条也说了小便利与不利的问题,124条仍然说了小便利与不利的问题,而124、125和126条关于小便利与不利的问题,它的重点在哪里?

它的重点在于鉴别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但是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辨别完之后,仲景又给了一个鉴别,那么这个鉴别,就是我们本条条文小便利和小便少,关于蓄水方面的问题与血证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前面三条条文讲了太阳蓄血是小便利与不利的问题,而127条讲了小便利和小便少的问题,是与下焦蓄血没有关联的,仅仅是水。好,我们剖析一下。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也就是说:太阳病,小便是利的,就是小便是正常的,是通利的,饮水很多,小便又是通利的,那么这个水去了哪里呐?水是停在了胃脘中焦部。而停在这个地方,又没有地方排走,因为饮水过多,那么就必然会出现心下悸,这个也称之为饮悸。就是由水饮而产生的悸动,称之为饮悸。

那么这里的心下悸,仲景并没有给出方药,因为第127条条文只是为了对比这个饮是在胃还是在下焦膀胱,在胃就心下悸,那么在下焦膀胱吶?就是下面一句话,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整个条文说的就是水饮在人体内部停的地方不同。上半句说的是水饮停在了胃脘部,后半部说的是水饮停在了下焦膀胱。为什么?因为你喝了这么多水,如果小便通利水肯定在胃里,就会产生心下悸。如果说小便不利,这里说的是小便少,那么这个水,就留在了膀胱。而没留在胃。留在膀胱就会出现什么?必苦里急也。

那么苦里急是啥意思?就是少腹部急迫不舒,就是有水饮在少腹部,说白了。仲景也没有给方子,之所以他不给方子,是因为在其他条文已经给出了方子。这里,重点不在讲方子,而是在讲水饮停的部位不同的鉴别。

也就是说,这一条条文只是鉴别太阳病的病人,水喝多了之后,是停在胃,还是停在膀胱。那么小便是利的,就停在胃,心下悸;如果小便少,停在膀胱,那么就苦里急,就这么个意思。

那么,既然如此,那该用什么方子呐?仲景当然已经给出了方子,我们看第73条条文: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我们再看356条条文: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那么我们通过以经解经,73条和356条条文来分析的话,是不是非常明确的就知道了,第127条的上半部分应该用茯苓甘草汤,下半部分应该用五苓散。

说白了,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这个是茯苓甘草汤证,而茯苓甘草汤也是治疗饮悸,心下有水饮而作悸动的重点方剂。下半部分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这个是五苓散证,说白了就是下焦蓄水证,也即是太阳蓄水证,就这么简单。所以这一条条文没有任何难度。

那么有的人可能就要问了,同样是太阳病,饮水多,为什么会出现小便利和小便少的情况?为什么出现了心下悸和苦里急的情况?这个问题问的好,为什么?因为这条是前提条件没有说清楚,仲景列这些并列句的时候,一般省略了前提条件,那么这个前提条件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什么?就是不同体质的人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前半部分说,饮水多,小便利者,心下悸。为什么心下悸?因为它胃里停水。那为什么胃里停水?因为这个人平时胃它本身就不太好,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饮水多,而停在了胃里,没有把它运化到下面去,停在胃里,就有心下悸,说白了。而下半部分呢,下半部分是平时肾或者膀胱不太好的人得了太阳病,饮水过多出现的什么?他没有出现这个水饮在胃,而是水饮停在了膀胱,膀胱气化不利了,才出现了小便少,苦里急的五苓散证。

再说白一点,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就是在比谁的胃好,谁的肾好的问题。就是患者的先天体质不同,体质的不同导致了临床表现的不同,因而治疗方药也完全不同,就这么简单,这就是三因制宜的因人而异。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