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名家解读汇编——第125条

张胜兵医生 发布于2025-08-29 09:29 阅读量231

本文转载自武汉庸胜堂中医张胜兵微信公众号

注:1、以下是历代名家对伤寒论解读观点的出处索引,可以为大家对比阅读提供参考;2、因时代不同作者所引用的伤寒论版本差异,整理遗失等客观原因,部分条文解读或有缺失敬请谅解!

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太阳,经也;膀胱,腑也。此太阳随经入腑者也。六七日邪气传里之时,脉微而沉,邪气在里之脉也。表证仍在者。则邪气犹浅,当结于胸中;若不结于胸中。其人发狂者。热结在膀胱也。经曰:热结膀胱,其人如狂。此发狂则热又深也。少腹硬满,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者,血证谛也,与抵当汤以下蓄血。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味咸苦寒 虻虫三十个,熬,去翅足 味苦微寒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味苦甘平 大黄三两,酒浸 味苦寒

苦走血,咸胜血,虻虫、水蛭之咸苦,以除蓄血。甘缓结,苦泄热,桃仁大黄之苦,以下结热。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此总上二条而分晓之,以决言抵当为的于用之意。黄,瘀热外薄也。小便不利以下,承上文以辨白上二条而分别之也。谛,审也,言如此则为血证审实,无复可疑,必须抵当者乃其的对,勉人勿二之意也。

喻嘉言《尚论篇》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此一条乃法中之法也,见血证为重证,抵当为重药。恐后人辨认不清,不当用而误用,与夫当用而不敢用,故重申其义。言身黄、脉沉结、少腹满三者,本为下焦蓄血之证,然只现此,尚与发黄相邻,必如前条之其人如狂,小便自利,则血证无疑,而舍抵当一法,别无他药可代之矣。

小便不利,何以见其非血证耶?盖小便不利,乃热瘀膀胱,无形之气病,为发黄之候也。小便自利,则膀胱之气化行,然后少腹满者,允为有形之蓄血矣。庸工不能辨证,实于此等处未着眼耳。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此言太阳之气,从中土而通于胞中也。太阳病,身黄者,病太阳而见中土之色也。脉沉结者,太阳病气随经脉而沉结于内。少腹鞕者,由地中而下通于泉下也,此气结于中土,循中土而下及于少腹。若小便不利者,此为气结,未涉于血,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气分之热归于血分。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谛,审也。加一“谛”字者,言从中土而结于少腹,是循胸膈之气分而下,不循脊背之经膂而下,故如狂而不发狂,必审知其热归血分,方主抵当汤。

张锡驹《伤寒论直解》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注】此承上文小便自利而言也,言有血无血,又当以小便之自利不利而审之也。谛,详审也。太阳病,从胸而陷于中土,故身黄;陷于中而不得外出,故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乃脾气不能转输,水聚于少腹,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非水聚而血聚,血症谛也,加一谛字以见必详审其果是血症,方可抵当,不尔者,不可也。仲师恐人误水为血,其丁宁致慎,详且悉矣。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身黄,脉沉结,少腹硬,水病、血病皆得有之。但审其小便不利者,知水与热蓄,为无血而有水,五苓散证也。若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乃热与血结,为无水而有血,抵当汤证也。设更与行水,则非其治矣。仲景以太阳热入膀胱,有水结、血结之分,故反复明辨如此。

柯琴《伤寒来苏集》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结症也,抵当汤主之。

太阳病发黄与狂,有气血之分;小便不利而发黄者,病在气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症也;若小便自利而发狂者,病在血分,抵当汤症也。湿热留于皮肤而发黄,卫气不行之故也;燥血结于膀胱而发黄,营气不敷之故也。沉为在里,凡下后热入之症,如结胸、发黄、蓄血,其脉必沉,或紧、或微、或结,在乎受病之轻重,而不可以因症分也。水结血结,俱是膀胱病,故皆少腹硬满。小便不利是水结;小便自利是血结。如字助语辞,若以如字实讲,与蓄血发狂分轻重,则谬矣。

吴谦《医宗金鉴》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满,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属抵当汤。

【注】此承上条详其脉证,互发其义也。太阳病,无论中风、伤寒,但身黄脉大,腹满小便不利兼头汗出者,乃湿热之黄,非瘀血也。今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则是血证,非湿热也,故宜抵当汤以攻其血。

【集注】方有执曰:谛,审也。言如此为血证审实,无复可疑,必须抵当汤,勉人勿二之意。

程知曰:身黄,脉沉结,少腹硬,三者皆下焦畜血之证。然尚与胃热发黄证相近,故当以小便辨之。其少腹满而小便不利者,则为无形之气病,属茵陈证也;其少腹硬而小便自利者,则为有形之血证,属抵当无可疑矣。

汪琥曰:按本文云:小便不利者之下,仲景不言治法。成注云:可与茵陈汤。补亡论云:与五苓散。后条辨云:属茵陈五苓散。此三方可选而用之。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注】血之与水,以小便之利与不利分之,请再申其说:太阳病,从胸而陷于中土,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乃脾气不能转输,水聚于少腹,为无血也;而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非水聚,为血聚,血证谛也。必谛审其果是血证,方可以抵当汤主之。否则,不可姑试也。

此一节,申明“小便自利”之义也。

喻嘉言云:此条乃法中之法也。见血证为重病,抵当为重药。后人辨证不不清,不当用而误用,与夫当用而不用,成败在于反掌,故重申其义也。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上条少腹不硬小腹硬,抵当汤不牵动太阳也;本证小腹不硬少腹硬,明明太阳在少腹,如之何其亦主抵当耶?且硬而非满,血不满固无血可下,瘀不满岂非枉下其血耶?吾谓少腹满勿信为经血之有余,少腹不满勿疑为瘀热之有限。以太阳非随经,经血不为其后盾,有血不满者亦其常,热邪则随经,经血必为之断梗;有瘀不满者亦其常,假令身不黄,更茫无端倪矣。书身黄,又书脉沉结,不曰沉而结,合两脉为一脉,看似太阳之沉,与热邪之结,滚作一团,则半为阳气硬,半为邪气 硬,未可知也。《金匮》诸黄无"少腹硬"三字,惟小便不利皆发黄,则黄家之通例也,独不可以例本证也。黄家小便不利为有瘀,后部之血无问题,本证小便不利为无血,后部之瘀无问题;黄家得小便利则黄去满亦减,前部之瘀无存在,本证小便自利又黄不去而硬亦不减,后部之瘀犹存在。诚以其人非真发黄,乃如发狂,却与热结膀胱相仿佛。彼证血自下,血不敌瘀固如狂,本证血不下,血与瘀敌亦如狂。故虽小便利似非大有造于其人,岂知血与瘀先分其泾渭,而后其人不类热流膀胱之发黄,亦不类热结膀胱之不黄,则其小便自利也。不啻其人善自为计,始不中热邪之计也。勿谓有血不见血,无血证以示人,盖有血证之谛以示人,一若个中确有血神在,留守于胞门之畔界,呵护其太阳。特以州都之官为通谍,小便遂从少腹内带信息而出,此其所以谓之谛也。抵当汤主之,以其人前部之血,抵当后部之瘀,又黄从大便去,不复从小便去,遂举一身之表还诸太阳。用药之神固莫测,其不戕及少腹之硬是真诠,吾又谓"谛"字直点抵当汤之睛矣。

曹颖甫《伤寒发微》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太阳病身黄,血液之色外见,已可定为血证。加以脉沉结,少腹硬,则太阳标热,已由寒水之脏,循下焦而入寒水之腑。然小便不利者,尚恐其为水结,抵当汤不中与也。要惟小便利而其人如狂者,乃可断为胞中血结,然后下以抵当汤,方为万全无弊。盖小便通则少腹不当硬,今少腹硬,故知其为热瘀血海也。

恽铁樵《伤寒论辑义按》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千金》 “黄”作“重”,“硬”后有“满”字。

钱璜云:此又以小便之利与不利,以别血证之是与非是也。身黄,遍身俱黄也。沉为在里,而主下焦,结则脉来动而中止,气血凝滞,不相接续之脉也。前云“少腹当硬满”,此则竟云“少腹硬”,脉证如此,若犹小便不利者,终是胃中瘀热郁蒸之发黄,非血证发黄也,故为无血。若小便自利而如狂,则知热邪与气分无涉,故气化无乖,其邪在阴血矣。此乃为蓄血发黄。

柯韵伯云:湿热留于皮肤而发黄,卫气不行之故也;燥血结于膀胱而发黄,营气不敷之故也。水结、血结,俱是膀胱病,故皆少腹硬满。小便不利是水结,小便自利是血结。“如”字,助语辞,若以“如”字实讲,与发狂分轻重,则谬矣。

方有执云:谛,审也,言如此则为血证审实,无复可疑也。

丹波元简云:按小便不利者,成氏云“可与茵陈蒿汤”,《补亡论》方“与五苓散”,程氏云“属茵陈五苓散”,柯氏云“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症也”,以上宜选而用之。

铁樵按:发黄、脉结、蓄血、聚水,病理均详前。可与本节后钱、柯两注合参。

冉雪峰《冉注伤寒论》

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千金煎作重鞕下有满字,康平本,少腹作小便不利以下九字和血证谛也四字,均小字旁注。一在鞕少间。一在者根间。

喻嘉言曰:此一条乃法中之法也。见血证为重证,抵当为重药,恐后人辨认不真,不当用而误用。与夫当用而不敢用,故重申其义。言身黄脉沉结少腹满,三者本为下焦蓄血之证。然只现此,尚与发黄相邻,必如前条之其人如狂,小便自利,则血证无疑。舍抵当一法。别无代药可代之矣。

钱天来曰:此又以小便之利与不利,以别血证之是与非是也。身黄,遍身俱黄也。沉为在里,而主下焦。结则脉来动而中止,气血凝滞,不相接续之脉也。前云少腹当鞕满,此则竟云少腹鞕,脉证如此。若犹小便不利者,终是胃中瘀热郁蒸之发黄,非血证发黄也,故为无血。若小便自利而如狂,则知热邪与气分无涉,故气化无乖,其邪在阴血矣。此乃为蓄血发黄。

程郊倩曰:太阳病至于蓄血,其身必黄,里热固谛于色矣。脉沉而结。里热且谛于脉矣。少腹鞕满,里热更谛于证矣。据此,可指为血证,而用抵当乎,未也。须以小便谛之,小便不利,前三者虽具,只为蓄溺而发黄,属茵蔯五苓散证。毋论抵当不中与,即桃核承气,不中与也。若前三者既具,而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是血证谛而又谛,何论桃核承气,直须以抵当汤主之,而无狐疑矣。

柯韻伯曰:太阳病发黄与狂,有气血之分。小便不利而发黄者,病在气分,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也。若小便自利而发狂者,病在血分,抵当汤证也。湿热留于皮肤而发黄。卫气不行之故也。燥血结于膀胱而发黄,营气不敷之故也。沉为在里,凡下后热入之证,如结胸发黄蓄血,其脉必沉,或紧或微或结,在乎受病之轻重,而不可以因证分也。水结血结,俱是膀胱病。故皆少腹鞕满,小便不利是水结,小便自利是血结。如字助语词,若以如字实讲,与发狂分轻重,谬矣。

冉雪峰曰:按此条是申明上文太阳病内传,直搏下焦,身黄二字宜着眼。干金翼身黄作身重,恐系传写误笔。黄病多端,此为蓄血,其原从下焦血分瘀蓄来,邪热循三焦,散结在各网状体素,黄色既显,其质即变,类似近代所谓溶血性黄疸。黄病多小便不利,故金匮疗黄,以利小便为第一义。惟是此病关系,在血不在水。此病的发黄,亦关系在血不在水。金匮诸黄无少腹鞕证。此据身黄及有小便利证。彼为杂病发黄,此为伤寒发黄。不类而类,类而不类。此不仅可补上条蓄血证未备的证象,兼可补金匮黄疸门未备的疗法。以小便的利不利,衡血证的有和无,为以证审证捷法,划清界畔。因膀胱胞中直肠,均只隔一个薄膜,微细血管,又循下焦腔壁各各贯通,病区最易淆混,故经论以外形测内形。但此等解说,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可过拘。膀胱的热,可袭入胞中,胞中的血,亦可泄出直肠,胞中的血,并可浸入膀胱。膀胱是一个空洞器官,在汛常状况下,蕃血很少,且经论并未言膀胱蓄血,乃诸家未加精审,模糊写出。吾人为学。不得随人说妍媸,并须会通条文精神。本条曰脉沉结,日少腹鞕,脉证均是结積闭塞状态。胞中密通膀胱,胞中蓄血,讵不影响膀胱。况膀胱为太阳归结棣属器官,病已至此,安容逍遥事外。观膜网变质,血郁蒸黄,尿质已起变化,三焦决瀆失司,膀胱虽欲清宁独善而不可得。假如胞中无膀胱俱病,凭何理性,可决其小便独利。且小便秘涩,血结气窒,又凭何理性,可决其无血,小便利不尽有血,小便不利亦不尽无血。整个透彻,证入深层,不以文害词,不以词害志,是为得之。

胡希恕《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这就是血与水之辨。

“太阳病,身黄”,这是黄疸证,有一种血性黄疸,在临床上也是遇得到的,你不祛瘀血,这黄也是去不了的,这不是一般的黄疸。

“脉沉结”,沉者为在里,结,就是结代的结,脉停间歇,由于里有所阻碍,所以脉沉而结。

“少腹硬”,跟我们前面的少腹硬满是一样的,就是里有所结了,在下焦。

“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如果小便不利,膀胱蓄水也能使得少腹硬,那你就别考虑往血上治疗,利小便就行喽。

“小便自利”,所以少腹硬有两种情况:瘀血证,轻者急结,甚者硬满,这是瘀血则小便可自利;小便要是不利则是水。

所以这一段是蓄水、蓄血的辨证。如果小便自利,其人如狂,从发狂看出瘀血证十有八九影响脑系,这在临床上要注意了,有很多特殊的头痛、癫狂,以至于癫痫,属瘀血证的都不少,我都治过。所以瘀血证最影响头脑。“其人如狂,血证谛也”,这是清清楚楚的瘀血证,要用抵当汤。这就是深入说明少腹硬满之蓄水还是蓄血的鉴别方法。这很重要,要是蓄水证当瘀血证来治,那就坏了。

任应秋《伤寒论语译》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校勘】《千金要方》:“身黄”作“身重”;“少腹硬”下有“满”字。

【音义】谛,音帝,审也。

【句释】“脉沉结”,是瓣膜闭锁不全,或者血栓塞,血循环有障碍时的脉搏,钱潢云:“沉为在里,而主下焦,结则脉来动而中止,气血凝滞,不相接续之脉也。”“血证谛也”,方有执云:“言如此则为血证审实,无复可疑也。”

【串解】成无己云:“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胃热发黄也,可与茵陈汤;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非胃中瘀热,为热结下焦而为畜血也,与抵当汤以下畜血。”

这条与前条脉症完全相同,只增加“身黄”一症,据成氏的意见,也就是从“身黄”症辨别两种不同的治疗法,小便不利的身黄,为茵陈五苓散证,小便自利、其人如狂的身黄,为溶血性黄疸,其原因为瘀血蓄积,所以要用抵当汤攻瘀。

【语译】有在太阳病期中,发生黄疸症的,他的脉搏沉结、小肚子硬满,很像“蓄血证”,但是尿不通畅,这就不是蓄血证了,如尿很通畅,而有时神昏发狂,这才是蓄血证的黄疸无疑,可考虑用抵当汤。

刘渡舟《伤寒论诠解》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解析】本条补述蓄血证可继发身黄,以及它与湿热发黄不同的辨证。

太阳病,是其发病之来路。脉沉结,沉主病在里,结即脉跳缓而有歇止,为气血凝滞不利之象。身黄一证,应当区别湿热与瘀血两种因素,虽然两者都可出现身黄,以及脉沉结、少腹硬的共同脉证,但仍有其各自不同的鉴别要点。湿热发黄,其色黄而鲜明如橘子之色,小便不利,可有心烦,但无发狂。瘀血发黄,其色黄而晦暗不泽,小便自利,且见发狂之证。文中“如狂”的“如”字,柯韵伯认为是助语辞,不作“象似”解,“如狂”,即“如果发狂”之义。小便自利,其人发狂,这都是鉴别湿与血的辨证眼目,也就是说,对身发黄,脉沉结,少腹硬的病人来说,更见小便自利,其人如狂,则蓄血证已确信无疑,故曰“血证谛也”。“谛”,音帝,证据确凿之意。治用抵当汤攻逐瘀血。

倪海厦《伤寒论》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者,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这又分两个,一个小便利,一个小便不利,来分有血无血,如果没有血的话,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后面会用茵陈蒿汤,茵陈蒿汤专门去膀胱的热,火在下面烧,膀胱气化之后,一部份不好的小便小掉,一部份好的水进入胆,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胆汁是黄色的,如果膀胱里面太热了,胆汁分泌太热的时候,病人会身黄;不要小看血证,X光看不到血,结果病人发狂,这瘀气有时候会跑到脑部去,有时候是大承气汤,有时候是抵当汤,所以要看小便利不利,利就是用抵当汤,如果小便出来很黄,就是下焦很热,大便又没有了,就用大承气汤去攻。

张胜兵《张胜兵品<伤寒>》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以下解读内容为精简版,详细解读请查看:第99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125条条文抵当汤2)

说白了,就是太阳病,患者患了太阳病,如果我们把它这个用白话解,那个翻译过来的话,就是患了太阳病,皮肤发黄,脉象沉结,小腹坚硬,如果小便不通畅,则没有蓄血证。如果患者小便通畅,神志狂乱,可以诊断为下焦蓄血证,应该选用抵当汤来进行治疗。

上节课已经讲过了,太阳蓄血和太阳蓄水,它们的鉴别要点是小便利与不利,一个是小便不利,一个是小便自利。另外蓄血证有其人如狂或者其人发狂,那么太阳蓄水证的五苓散证就没有。所以五苓散证有小便不利,而抵当汤证由小便自利,人如狂或者是人发狂,这是它们的区别。

而在125条,仲景继续做了鉴别,那么这次的鉴别主要是指发黄是湿气引起的发黄,还是瘀血引起的发黄。第125条讲的是这个。

把第125条逐字逐句地解读一下。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那这里没什么好解释的,唯有这个脉沉结要解读一下,脉沉结和第124条,它的脉象又有不同,第124条说,脉微而沉。脉微而沉,上节课已经解读了,这个微绝对不是微小,而是指兼涩、气血阻滞,有瘀堵的这么一种表达。而125条的脉沉结的结,跟这个也差不多的意思。

那么有的人可能要问了,为什么124条125条都是抵当汤,一个是微沉,一个是沉结呢?只不过它们的程度不同罢。也就是说,由于患者的体质或者是这个瘀热在下焦的这么一个程度的不同,导致他脉象的不一样,有一些区别。那么,这里的脉沉结的结,是结代的结,所以有可能会有一些停顿,跳一下,停一下的这种情况,那么有停顿的这个脉在现代医学,有些人就会有心脏方面疾病,比如说心律不齐,二尖瓣狭窄,三尖瓣反流,冠心病呐等等等等,但是,在我们这里不是说的心脏问题,是指这个脉管里的血压,它运行不顺畅,那么偶尔会有停顿的这种情况。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其他的临床表现综合推出这个“结”,其实是有瘀血的原因,这个脉沉结。

那么这个脉沉结,他究竟是有瘀血在这里堵着,还是有水在这里堵着?因为只要有东西堵着,导致血脉运行不畅,都有可能出现结而沉,是主里证。所以脉沉结,如果没有其

他临床表现的辅助的话,那么就可以推断出病邪在里,而且阻碍了气血的运行,所以出现了结脉。小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腹硬。那么小腹硬?说明这个瘀堵的地方,或者说这个血脉运行不畅,它的主要原因是小肚子这个地方有东西堵着。那么是什么东西?我们现在判断不出来。于是乎,我们要参考其他的临床表现。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什么意思?如果说是小便不利,就证明是膀胱气化不利,那么这个时候他的小腹硬说明是什么?这个地方是有水结在这个地方,因此,这个脉沉结很有可能就是水结在这个地方,影响到气血的运行,而出现脉沉结。

后面一句“为无血也”。那么为无血也是什么意思?是没有血吗?显然不是,一个活着的人怎么可能没有血?那么这个“为无血也”和后面的形成对比,和后面的什么对比?血证谛也形成对比。那么血证谛也是判断它属于下焦蓄血的。这个确凿证据或者是无疑,因此血证谛也的血证这两个字,就提示了前面为无血也的血是无血证也的省略写法。所以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其实是小便不利者为无血证也。

再说明白一点,就是没有下焦蓄血,你这个小腹硬不是由瘀血引起的,而是由什么?而是由水结在这个地方引起的。因为水结在这里,所以小便不利喽,或者小便不利反作用于此,可以导致这个水结在这里,导致小腹硬喽,因此它也出现结脉。

前面这一段,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小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我们把它做一个部分。后面一部分,再把它做另外一部分,形成对比,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这个对比,前面是小便不利,现在又来了一个小便自利。刚好相反,而且其人如狂,这个人已经出现了神志方面的问题了,小便自利,其人又出现神志方面的问题,血证谛也就和前面的无血证也,形成对比。

那么血证谛也的谛是什么意思?这个谛我们根据这个《说文解字》,它有两种意思,一种是真理,事物的客观规律,比方说我们有个词语叫真谛,真谛就是真理,事物的客观规律,另外一个意思是详细的,做副词,用详细的,比如说谛听是指详细地倾听。那么这个血证谛也的谛是啥意思?血证谛的谛是指事物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根据临床表现,我们推断出,根据这个疾病的客观规律,可以明确的判断它属于下焦蓄血证。就这么个意思。这个“谛”是指事物的客观规律,也可以说把它翻译成证据确凿。

那么这里有个字,其人如狂者的“如”字,那么历代医家,对这个“如”字,就不知道怎么解读。有的人说其人如狂比其人发狂要轻一些,所以第125条里面的在神智方面,精神方面的问题,可能比124条要轻一些,但是却反映在身黄上,它的重点反映在身黄上。可能更为严重,因为第124条条文并没有说他身发黄,那这是一种解读。另外一种解读说其人如狂说,这个“如”字,它可要可不要,其实就是其人发狂,这个是柯琴说的,他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其人发狂。柯琴说这个如字是助语词,我个人认为柯琴的这种说法也不太对。如果能用其人发狂,何必要用其人如狂呢?我觉得把这个“如”字如果这么解读会更好,它和前面的做对比,如果这个人小便自利,其人如狂,那么这个“如”是其人如果发狂。那么就能证明他血证谛也,证据确凿的证明他有下焦蓄血,所以这个其人如狂和桃核承气汤的如狂可能会不一样,因为这个“如”是假设,假设他发狂了,那么我们就证据确凿的可以认定他为下交蓄血证。那么认定它为下焦蓄血证,就用抵当汤主之。

仲景给了这个由于蓄血引起的发黄,用了抵当汤,但是对于这个下焦蓄水的身发黄并没有给方,所以历代医家都在上面加了一些东西,就补个方子进去,也就是这条条文的前半部分,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小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那么这一段该用什么方子治疗?

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说:用茵陈蒿汤。那么既然成无己说用茵陈蒿汤,我们就看一下茵陈蒿汤在《伤寒论》里的条文。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很明显,茵陈蒿汤236条讲的是阳明病。

我们再看《伤寒论》第260条条文: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很显然,这一条是补充了236条的条文关于热大于湿的黄疸的这么一个条文,所以,它也最起码不属于太阳病。

但是第125条说得非常清楚,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小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那么第125条说得非常清楚,是小腹硬,肯定是有这个水结于下焦,说白了就是太阳蓄水。一个太阳蓄水,只不过出现了发黄,它属于太阳病,怎么能用阳明病的方子?所以我个人认为,成无己用茵陈蒿汤不太合适,也不太合理,除非这里它已经变成了阳明病。

正是由于成无己说了用茵陈蒿汤,所以后世医家人云亦云,好多留名青史的医家都认为这个地方用茵陈蒿汤。而柯琴在《伤寒来苏集》里面说:因为是太阳病,所以不用茵陈蒿汤,用了什么?用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表证非常明显的,与下焦蓄水有多大关系,可以说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所以柯琴所说的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那更加错远了。虽然说它是可以治疗太阳病,但是还不如茵陈蒿汤对证。

刘渡舟刘老他认为茵陈蒿汤可以,但是也有人主张用茵陈五苓散,刘渡舟刘老就说茵陈五苓散也可以,所以,刘老两不得罪,认为这两个方子都可以,如果我们严格来看的话,究竟是不是都可以呢?

如果从本条条文太阳病入手的话,这个地方既然是有下焦蓄水,小腹硬,小便不利,肯定要用五苓散,因为五苓散它就是治疗太阳病的,但是它有身黄,因此,我们可以加茵陈进去,仍然不影响五苓散治太阳病。因此,我赞同用茵陈五苓散来治疗125条的前面的由于下焦蓄水而发黄的。用茵陈五苓散的医家也不少,比方说黄元御,他就认为用茵陈五苓散。

所以,在这里可以总结一下第125条身发黄,它是鉴别了小便利与不利,其人是否发狂,说白了仍然是在鉴别下焦蓄水和下焦蓄血证,也即是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它们的鉴别由于有身发黄,而抵当汤不需要加茵陈,把血瘀化掉,身黄自解。而下焦蓄水证的五苓散证是可以加茵陈来退黄的,就这么个意思。

那么对于湿热何以引起黄疸呐,我们之后在阳明病里会重点讲解。这里有瘀血发黄,瘀血是怎么引起发黄的?是由于瘀热结滞血脉,营血不能正常的输布,那么肌肤表面就失去了濡养,而出现身目发黄,那么这个瘀血引起的发黄,或者说郁热引起的发黄,与湿热发黄它是不同的。湿热发黄属于阳黄,寒湿发黄属于阴黄,那么它们的颜色不尽相同。治疗寒湿发黄的可以用茵陈猪肤汤,湿热发黄的用茵陈蒿汤,那么对于热大于湿用茵陈蒿汤,对于湿大于热的用茵陈五苓散,对于寒湿发黄的用茵陈猪肤汤,对于瘀热引起的发黄,就是今天所讲的抵当汤。

后世医家把它(黄疸)分阳黄、阴黄、瘀黄。阳黄是湿热所导致的发病,比较急,病程比较短一点。它的黄色,色泽鲜明,如橘子。阴黄,一般来说是寒湿所引起,那么它的病程相对较长,病势相对较缓,它的黄色,色泽比较灰暗,就没那么鲜明。那么对于瘀热或者说瘀血引起的发黄呐,它的黄是暗黄,带有一些黑色,所以和它们又不相同。我们总结一下,阳黄如果是热重于湿的,用茵陈蒿汤。如果是湿重于热的,用茵陈五苓散。如果是胆腑郁热的,可以用大柴胡汤,如果阳黄比较急促,出现的极黄,也就是疫毒炽盛的可以用千金犀角散。

关于阴黄呐,阴黄如果有寒湿阻遏的,可以用茵陈猪肤汤,如果是脾虚湿滞的呐,可以用黄芪建中汤。

那么瘀热,由于瘀所引起的黄疸,就是今天所讲的,可以用抵当汤,如果说气滞血瘀引起的就不行。因为是瘀和热所引起的黄疸可以用抵当汤,那么如果气滞血瘀这种黄疸,在今天大部分属于肝癌,肝硬化腹水的,这种黄疸是气滞血瘀型,这个可以用逍遥散和鳖甲煎丸。如果说是肝脾不调,那么它引起的黄疸,可以出现胁肋隐隐不适,还可以倦怠乏力,脘腹痞闷等等。这个时候要调和肝脾,用柴胡疏肝散或者是归芍六君子汤来加减。

这个125条条文,我们不仅讲了关于下焦蓄水发黄和这个下焦蓄血发黄的鉴别要点,也延伸开来,把所有的临床当中常见的黄疸,包括阳黄、阴黄、瘀血发黄等等等等,都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也算是把这个125条条文,做了一个比较相对完整的引申。希望大家下去做好笔记。那么关于黄疸,我们在后面的阳明病也会重点讲解。那么关于这些条文的大致内容,我们就先讲到这里。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