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兵品《伤寒》第254讲:少阴病(294条 · 少阴下厥上竭千古疑案)

张胜兵医生 发布于2025-08-28 09:39 阅读量106

本文由张胜兵原创

注:本文为听课粉丝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张胜兵品《伤寒》

 第254讲:少阴病(294条 · 少阴下厥上竭千古疑案)

但厥无汗少阴病,强发动血阴伤并,

或从口鼻或目出,下厥上竭难续命!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2025年的3月27号,现在是晚上的19点过5分。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

这节课我们讲《伤寒论》第294条条文。好,我们先看条文的原文: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好,我们仅从字面意思可以把它这么翻译过来:有个患者得了少阴病,仅仅只是表现在四肢厥冷,没有出汗,而强行给其发汗,可能会导致血液妄行而出血。但究竟从什么地方出血呢?还不一定,有可能从口鼻而出,也有可能从眼睛出来,从而形成阳气衰于下而厥逆,阴血出于上而耗竭的局面。这种情况就叫做下厥上竭,临床上是很难治疗的。

那么,这么一条简单的条文,为什么1800年来,没有一个医家将它解读的完全既符合仲景本意?又符合真实的临床情况呢,我看了很多医家对这条条文的解读啊,要么就是强行的凑字数。通过《黄帝内经》《难经》的一些关于少阴肾,甚至少阴心的一些经络的走向啊,在人体的功能,东扯西盖扯一大堆,就是为了说明什么是下厥上竭。

还有一些医家呢,试图从临床当中找到和下厥上竭相同的病案来进行说明,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解读的正确。但是以我之所学,我在这里所说的我之所学是指我既看了很多的经典,又经历了很多的临床,而且在临床当中我是亲自见过下厥上竭的这种患者,那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我发现没有一个医家解读294条条文是正确的。有的是纯理论派,有的是强行的,将临床当中的类似证状与294条相吻合。

那么他们之所以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我个人认为就错在一个字上,就因为一个字没有重视,导致整条条文全部的错误。当然了,如果说在字面上的理解错误是因为一个字,那么还有一个就是断句的问题,标点符号断句出现问题而导致理解错误。接下来我就用我平生之所学,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我们完整的去解读一下这条千古的未解之谜。

第一、我们来强调一下这条条文最重要的一个字“但”,“但”这个字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理解“但”这个字的话,那么这条条文就算你解读出来也是个错的。为什么这么重要呢?请看,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那么这个“但”字很多医家就没有重视它。如果说我们从这个“但”字重视了之后,就会发现别有洞天。“但”是个什么意思啊?“但”在这里什么意思,“但”厥?“但”是仅仅、只有、只是的意思,如果没有搞清楚这个意思,这个条文就废了。但厥就是患者表现出的临床表现就只有厥,仅仅只有厥。

那厥是什么意思啊?我们通过《说文解字》也好,《黄帝内经》也好,《难经》也好,我们通通不引用了。我们就引用《伤寒论》的原文看厥是什么意思。张仲景所说的厥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们看一下《伤寒论》第337条条文: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节,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什么意思啊?厥它的临床表现就是手足逆冷,就手和脚都是冷的。它的原因是阴阳气不相接啊。临床表现是手足逆冷,它的原因是阴阳气不像顺间,就这么简单啊。我们就用《伤寒论》的条文来解读《伤寒论》。称之为以经解经。

那么这样一来,但厥就仅仅只是手足逆冷,那么这四个字就是这个意思。厥,我们已经通过《伤寒论》第337条条文已经告诉大家了,就是手足逆冷,“但”我们已经跟大家解释过了,它就是仅仅只是只有。那么如果非要我来这个佐证一下,那我就用一下诗词歌赋佐证一下啊。我们看一下陆游的有一句诗词是这么说的,他说死去原自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个但什么意思啊?就只是就说。我现在已经死了啊,本来就知道一切皆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仅仅、只是还有一点遗憾,就是没有看到国家的统一。因为当时宋朝是处在一个被动挨打的局面啊,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啊,他临死之前呢,并没有看到国家的统一。所以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一切皆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仅仅只是我死了,我唯一的遗憾只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那么这个“但”就是仅仅只是的意思。

另外还有很多诗词啊,都有关于这个“但”表达的是仅仅只是只有的意思啊。如果说我们刚才那首诗太悲壮了。我们再看唐朝诗人王维,他也有,他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个“但”也是仅仅只是啊,在山里面没有见到人。我们仅仅只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这个“但”就是仅仅、只有、只是的意思。

好,这样的话,我们就解读了这条条文最重要的一个点,但厥是什么意思,就是仅仅只有手足逆冷,只仅仅只有手足逆冷,也就是说。就没有其他症状了,就没有其他临床表现了,这个才叫但厥。

好,我们看宋本《伤寒论》,它是怎么来打标点符号,怎么断句的,他说但厥无汗,逗号,而强发之,这个呢?断句是有问题的,如果说这样断句的话,那么就会产生歧义,那么这个但厥无汗,那么这个但厥呢,就是针对无汗而言。就只是手足逆冷啊,没有汗。不是这样的啊,因为少阴病本身就没汗啊,但厥无汗,如果这四个字在一起的话,那么不科学啊,而后面的而强发之,那么也不通顺,所以真正的我们怎么断句呢?

应该是少阴病,但厥,逗号,无汗而强发之。这样一来的话,那么这个但厥就有了意义,就是这个患者得的少阴病呢,就仅仅只有手足逆冷这个临床表现。紧接着无汗而强发之。也就说这个得了少阴病的患者手足逆冷,既没有咳,又没有下利,也没有水肿,更加的没有表证,所有的其他都没有,就仅仅只有手足逆冷。

那么仅仅、只是有手足逆冷说明什么?说明这就是一个少阴病的少阴阳虚之证,而且这个少阴阳虚呢?并没有咳嗽,也没有下利,也没有水肿,什么都没有,就是四肢发冷,所以以少阴阳虚为主。

一个少阴阳虚的患者,没有咳,没有利,没有水肿啊。很显然,这个患者平时就有肾阳虚啊,或者心肾阳虚很久了啊,如果说他不是很久了,是新病,是刚刚得了少阴病,那么他会四肢逆冷,或许会咳,或许会利,或许会水肿,或许呢,还有发热的表证等等,都有可能啊,但是根据这个描述,他应该是一个常年心肾阳虚的这么一个患者。

正所谓久病必虚啊,长期心肾阳虚,但厥,仅仅只是手足厥冷,手足逆冷啊,这样的情况之下,有一个庸医给他居然发了汗,还强行发汗,因为这样的病人强行发汗很容易,很容易什么?出现大汗淋漓,强行发之,无汗而强发之,为什么?因为它本身就阳虚,你强行发汗之后呢,那么这个毛孔打开,毛孔打开,汗出去之后,阳气也被带出去。所以这一种误用汗法呢,不仅伤津耗液,还会伤阳。

那么强行发汗,本身这个患者没有汗,也没有表证,那么发汗之后耗津液又伤阳气,这个时候但厥的厥,但厥本来就是少阴病嘛,少阴阳虚,肾阳虚为主嘛,这个时候肾阳心阳更虚,因为汗为心之液,心肾阳虚之后就出现什么?出现了阳气不能固摄津液,而大汗淋漓。大汗淋漓之后呢,这个患者啊,又没有多余的津液来补充这个汗液,来形成汗液。而强行发汗呢,它的温药就会激动营血而发生出血之变。因为什么?因为汗血同源,津血同源啊。你强行发汗,一个阳虚的人,你给他强行发汗,那导致了他虚脱,虚脱啊,出汗无源,没有源头了。于是乎,就只能出血了,嗯。因为津液已耗啊,再加上呢,阳气虚了啊,固摄血液和津液的能力都下降啊,就会出现什么?就会出现强发之而必动其血,津血、汗血都是同源的。

那么阳气不能固摄血液。也就是说血液没有多余的阳气能够固摄它在血管里运行,它就会产生离经之血,那血在血管里运行是靠什么?是靠阳气的温煦固摄,你现在阳虚又发汗啊,阳继续的虚脱,这叫什么呢?这叫阳随津脱啊。而津液流了之后呢,生汗无源,那么就开始轮到血液了,所以它这个什么?又伤血,又伤阴血,又耗元阳,又耗肾阳。

再加上阳气大虚而不能统血,血呢,就变成离经之血,那这离经之血呢,因为它是发汗产生的嘛,所以呢,它要从下而上,自内而外,因此这些血就从头部开始离经。那头部呢,就有很多孔窍,比如说口啊、鼻呀、耳朵呀、眼睛呐,有很多地方,只要有孔窍的地方,它就有可能会出血。

那么这种少阴病,阳随津脱,那么阳气就更加的虚啊,由于它涉及到少阴肾阳,因此仲景称之为下厥啊,由于阳气不能摄血啊,血变成离经之血,从这个口鼻或者从眼睛等地方出来啊,阴血耗伤啊。那么阴血耗伤于上,于头部啊,所以呢,就称之为上竭。

那么阳虚于下,而阴竭于上,那么这就是阴阳有离绝之势。那么这一种阳厥啊,因为阳已经虚了,阳虚阴厥的这种情况,那么阴阳两伤,阴阳离绝,这样的情况在临床当中就很难治疗。

就有点类似于什么,有点类似于一盏油灯,那么油灯呢,那个灯芯如果为阳的话,那下面的油就为阴。现在呢,是油都快尽了,因为它强发之嘛,必动其血嘛,如果这个油灯里的油相当于阴血的话,这个油灯漏油,这个油已经掉的差不多了,漏油漏的差不多了,没什么油啦,而灯芯上的火呢,也只有那么一点了,你说怎么治?怎么样让这盏油灯不灭?油已经快完了,阴血快完了啊,而灯芯呢,也快灭了。因为灯芯,我们如果指肾阳的话啊,那也快灭了。那这样一盏油灯,怎么救它呀?

如果你在这盏油灯里面加油,那很有可能那么一点点微弱的灯芯灯火就会被浇熄。如果呢,你把灯芯再用打火机再给他一点啊,让它火变大一点,那么在油灯里的那仅有的一点点油,很有可能一秒钟就被轰烧完了,所以这个油灯恐怕很难救了。嗯,你加油也不是,点火也不是,点火呢,将会耗尽最后一滴油,加油呢,将会熄灭最后一点火。这个比方就是下厥上竭为难治的根本原因,多么的形象。大家想一想,想一盏油灯啊,灯芯快灭了,油漏的差不多了,就这么个情况。

那么这样一打比方,大家就彻底明白什么叫下厥上竭为难治了吧?仲景都说很难治,后世医家居然想当然说这个很容易治,说什么用张景岳的六味回阳饮即可治疗,人参、附子、干姜、甘草、熟地、当归。这就是张景岳的六味回阳饮啊,这个能够治疗下厥上竭,请恕我直言,实属狗屁不通。别人说纸上谈兵,你这是书上看病。你就看那个书的东西,你要这个能看病?纸上谈兵,那死的很惨。

书上看病就是通过书上的几个方子啊,你就能看病,你脱离临床实际你能看病,简直就是狗屁不通。我看这只有理论家才能啊。没有看过病的理论家才能如此大言不惭啊。你下厥上竭,你用张景岳的六味回阳饮,如果能治好的话,别人医圣张仲景干脆把医圣的帽子给你算了,一看就知道,这些人临床当中根本就没有见过下厥上竭。我待会儿讲完条文,我会举好多下厥上竭的例子。我举完之后,你再用六味回阳也能治试试,完全就是理论派想当然,纸上谈兵。

好,我为什么在这个条文强调但厥?但厥这两个字我解释了很久,然后逗号,无汗而强发之,要把它断句也分开呢?就是因为但厥没有搞清楚,逗号没有从这里断句,导致后世医家各种错误,各种解读的错误,各种认知的不正确,甚至贻害后代啊,误人子弟。

这些人呢,往往又有些历史地位,又有权威性,导致了很多不明就里的后学者啊,以他们的观点马首是瞻,其实则是狗屁不通,误人子弟啊,贻害万年。

那我为什么说但厥逗号无汗而强发之呢?如果没有但厥逗号。那么很多医家就把它看成一个简单的少阴寒化证,那少阴寒化证是会手足厥冷呢,那么如果他又咳又吐又下利又水肿呢?如果有这个呢?那少阴病,但厥,那么如果它又有表证呢?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好,我就举一个例子吧,少阴病,但厥无汗。好,你说但厥无汗是吧?好,那么如果他有水肿呢,那我们看一看那个316条条文,好吧。

316条条文:少阴病,二三日不已,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那么,我请问真武汤证算不算有厥?这个证算不算少阴病?算吧。但是如果真武汤强行发汗,未必会出现下厥上竭,为什么?因为真武汤是少阴病夹有水气,那么他强行发汗的时候,这些水气就可以以汗的形式先跑出去,至少不会很快的动其血,伤其阴。最起码你把我的水肿,我体内水多呀。

虽然说这是种错误的治疗方法,应该用温阳利水方法来治疗这个真武汤证,可是你强行发汗,即使是错误的,但是也很难形成下厥上竭证,为什么?因为下厥上竭证是没有水饮,发汗直接可以是亡阳伤津的,如果发汗不能亡阳伤津的话。就很难形成下厥上竭证。

那么真武汤这个少阴病但厥,但是有水气,这种情况如果强行发汗会怎么样?它就有可能产生317条的通脉四逆汤证。

我们看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厥,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也就是说,如果少阴病厥而有水气的真武汤用了无汗而强发之的话,那么它很难形成下厥上竭证,而会形成通脉四逆汤证。

好,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好。少阴病如果没有但厥啊,你不强调这个“但”,就是四肢厥冷吧,厥而无汗,而强发之啊,形成下厥上竭,那么如果说少阴病兼有表证呢?你强行发汗,它会马上形成下厥上竭证吗?显然不能。请看条文301条和302条。

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请问这个少阴病能不能发汗?它麻黄不是发汗的吗?它附子不是来温阳的吗?这个少阴病,它是兼有表证,当然可以发汗。我们再看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这个发汗了没有?发了。能不能发呀?能发呀。

所以说,如果少阴病,厥,但是又有表证,是可以发汗的。发了之后,不会马上动其血,也不会口鼻出血,是不是?所以我们这样一反推的话。这个但厥,这个“但”字有多么的重要,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那么这个“但”字是仅仅、只有,而没有其他的,不兼具啊,不兼顾表证,也不兼顾有水饮。水饮呢,都没有,只是手足逆冷,这样的少阴病无汗而强发之的话,那么它就有可能动血,出现阴阳离绝,阴尽阳枯,这种情况而为难治,这称之为下厥上竭。

好,现在我来跟大家举几个临床当中下厥上竭的病案,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一下。我估计在座的各位能听到我的《品伤寒》,绝大部分是因为我做了一件壮举,也正是因为那件事情,让我的知名度啊,才有了如今的这一个地位。没错,我呢,就是在五年前因为抗疫啊,武汉的新冠疫情,因为抗疫而一战成名,百度上可以查到啊,你到处查资料能查到,虽然说在抗疫以前,我在业内小有名气,但是真正让我走上国际舞台,真正让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我的张胜兵三个字的,是五年前的抗击新冠疫情,因为我当时就在武汉,我是全世界第一个用中医抗疫的人。这个是无论怎么作假,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事实啊,大家网上可以查到,因为我是先于张伯礼等人用中药治了几千例新冠之后,那么他们才来武汉的。

那么在疫情当中,我们就出现了很多下厥上竭的这样的患者。这样的患者往往是哪些患者呢?是一些心肾阳虚很久的老人,哎,他们平时就是有少阴病,说白了,平时就心肾阳虚,手脚怕冷啊。刚好呢,这个新冠病毒是寒邪,是寒疫,属于寒疫。因此,过来的时候,他们他们感染新冠之后呢,就开始发低烧。但这些老人,本身平时就怕冷的很,又开始发烧。有一些人呢,就不知道怎么治啊,也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病。

他们就用最常规的方法,用什么?用退烧药来强行发汗,因为无论你是芬必得也好,双氯芬酸钠也好啊,这个氨基比林也好,等等好多西药,他们都叫解热镇痛药,知道吧,都能发汗。他们只有流汗了之后,他们才能退烧。这是这些西药的共同点。可是,这些老人由于平时本来就有少阴病,肾阳虚嘛,肾阳虚很久了。这个时候他们是不能发汗的。他们本来阴阳两虚啊,一发汗很有可能,就是一颗芬必得或者一颗双氯芬酸钠,只要一发汗,立刻就会什么?出现了口鼻或者眼睛出血,很可能过不多久人就死亡了。

这是这些人通过西医的简单的处理之后啊,死亡的案例不胜枚举,其根本原因就是什么?就是294条条文,就是他们本身就心肾阳虚。阴阳都不足,结果呢,强发其汗啊,强行发汗退烧,结果呢,导致口鼻或者耳朵眼睛出血,形成了下厥上竭证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年人经不起一次感冒。好多老年人,哎呀,我们家有个长寿的人,八九十岁了,结果呢,感冒了一次,死了,怎么死的?很有可能就是发汗而死,出现了下厥上竭证。

那么,产生下厥上竭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患者本身的体质不仅仅有少阴病的阳虚,而且呢,还有阴血不足。所以这类人往往出现在老年人或者平时体弱多病的患者,才有可能强行发汗之后导致下阙上竭的难治之证啊,你想一个身体强壮的人出现这种下厥上竭的难治之证,那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果是年轻人出现下厥上竭是什么情况呢?同样是新冠打比如,举例子,为什么我们用新冠举例子呢?其实禽流感,甲流啊,都有可能啊,都出现过啊,比方说年轻人他出现下厥上竭的是哪些呢,我说了是平时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比方说艾滋病。一场新冠,一场甲流,死了很多艾滋病。他们怎么死的?因为艾滋病患者本身平时就已经虚了啊,这个时候他感冒,因为常用的治疗感冒的方法就是发汗的方法嘛。特别是那些西医啊,用的方法几乎都要发汗。西药,比如说他不看医生,自己吃点西药退烧。结果呢,感冒药一吃,人死了。这样的不胜枚举。而且呢,据我所知,在娱乐界有不少的明星,比如说唱歌的呀,拍电影电视剧的呀,很多莫名其妙死于新冠或者这个甲流啊。其中有一部分人是患有艾滋病,基础病的啊,当然我不点名,因为我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但是从医理上是这样的啊,但是有一些呢,已经被证实有艾滋病感染了。新冠或者甲流之后啊,吃了一次感冒药人就死了,就是出现了类似于下厥上竭证啊。

好,我们回头看一下我们的开篇诗:但厥无汗少阴病,强发动血阴伤并,或从口鼻或目出,下厥上竭难续命!什么意思啊?第一句话,但厥无汗少阴病,就少阴病,仅仅、只有手足厥冷啊,没有流汗。这个时候呢,第二句:强发动血阴伤并,强行发汗那就要动血了,为什么?一方面是发汗伤阳啊,阳随津脱啊,阳气不能摄血啊,阴血成为离经之血,从口鼻或者眼睛而出来,所以或从口鼻或目出。最后一句下厥上竭难续命。那么产生了下厥上竭这种情况呢,恐怕就难治了啊,就离死不远了,说白了。

好,我们看一下历代医家对这条条文的解读。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他说:但厥无汗,热行于里也,而强发汗,虚其经络,热乘经虚,迫血妄行,从虚而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诸厥者,皆属于下,但厥为下厥,亡血亡于上为上竭,伤气损血,邪甚正虚,故为难治。他说但厥无汗是热行于里。这个就是错的啊,厥,我们已经说了,是手足逆冷啊,手足逆冷,一个手足逆冷的阳虚被他说成热行于里,所以他第一句就是错的。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他说:必动其血者,汗为血之液,不得汗则得血也,或从鼻,或从口目,破则错经而妄逆也。下厥是少阴居下而热深言也,上竭,以妄逆言也。方有执的意思好像是这是个少阴热化病啊,所以他连厥都没搞清楚啊,所以又不对。

喻嘉言他说:强发少阴汗而动其血,势必逆行而上出阳窍,以诸发汗药皆阳经药也。或口鼻,或耳目,较前证血从阴窍出者则倍甚矣。下厥者,少阴居下,不得汗,而热深也;上竭者,少阴之血,尽从上而越竭也。少阴本少血,且从上逆,故为难治。然则上条不言难治者,岂非以膀胱多血,且从便出为顺乎!他还在扯上条条文的便血。上条条形的便血是热在膀胱,是可以自愈的,如果不自愈形成下焦蓄血,那就用桃核承气汤啊。而根据喻嘉言所说,好像他也觉得下厥是热啊,是热在里面,还是热啊,还是热,这是跟谁错的?就是跟着成无己一起错啊。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他说:此言强发少阴之汗而动胞中之血也。少阴病,但四肢厥冷,则无汗矣。若强发之,则血液内伤,故必动其血。胞中者,血海也。《经》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未知从何道出者,未知从冲脉而出,从任脉而出也?冲脉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出于颃颡,颃颡乃口鼻交通之窍,或从口鼻者,从冲脉而出也。任脉从少腹之内上行,系两目之下中央,至目下之承泣,或从目出者,从任脉而出也。此生气厥于下,血出竭于上,是名下厥上竭,经脉内伤,为难治。愚按:上文一身手足尽热,以热在膀胱,散入胞中,必便血;此强发其汗而动胞中之血。以征太阳之气表里上下相通,而出入于膀胱之义。狗屁不通。294条关膀胱屁事,294条讲的是少阴厥证,发汗之后出现的难治之证。而且,他说这个强发其汗动的血是从胞中来的。嘿嘿!哎,算了,错的太离谱了。

尤在泾:少阴中寒,但厥无汗,邪方内淫而气不外达,非可得汗愈者。而强发之,则汗必不出,而血反自动,或口鼻。或目,随其所攻之道而外出也。盖发汗之药,其气上行,而性多剽悍,不得于气,则去而之血,必尽其性而后止耳。然既脏虚邪入,以致下厥,而复迫血妄动,以致上竭。上下交征,而血气之存者,无几矣,尚何以御邪而却疾耶?故曰难治。

尤在泾至少知道这是少阴中寒啊,是寒啊,不至于像前面几位说什么有热,是内有热,少阴热化,错的真是离谱啊。但是尤在泾并没有指出但厥无汗究竟是什么意思,但厥无汗就只是手脚冷,他并没有强调这个啊。不然的话,我举的这个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啊,都可以反驳他。

柯琴《伤寒来苏集》,他说:阳气不达于四肢,故厥。厥为无阳,不能作汗,而强发之。血之与汗,异名同类,不夺其汗,必动其血矣。上条火劫发汗,上伤心肺,下竭膀胱,犹在气分,其害尚轻。峻剂发汗,伤经动血。若阴络伤而下行,犹或可救;若阳络伤而上溢,不可复生矣。妄汗之害如此。

嗯,柯琴只是说这个少阴病是阳气不达四肢。阳气不达四肢,故厥,但是他并没有解释清楚什么是下厥上竭,解释的不够清楚啊。另外他说厥为无阳,不能作汗,这个是不对的啊。阳虚的人阳虚而自汗,怎么可能不能做汗呢?强行发汗怎么可能不流汗呢?所以这个也不对。他解释是强行发汗,汗发不出来,结果呢,把血发出来了,不是这个意思啊。柯琴的解读也不对。

吴谦《医宗金鉴》,他说:此条申明强发少阴热邪之汗,则有动血之变也。少阴病脉细沉数,加之以厥,亦为热厥。我想问一下啊,热厥是啥呀?热厥,啊。热厥是少阴脉沉细说的猪苓汤啊,还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啊?这是热厥吗?热厥是啥呀?热厥。被他解释成阴虚而厥了吗?

什么是厥呀?厥是手足逆冷,我们337都已经说的很清楚啦。哎,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中逆冷者是也。你一个阴虚怎么出现手足逆冷啊?告诉我热厥是什么呀?热厥啊!那吴谦居然说阴虚热厥,那么你说阴虚热厥的话,那我请问350条条文说的什么?条文第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白虎汤不是热厥吗?你这里怎么扯了个阴虚热厥呀?

所以《医宗金鉴》解释这条条文可以说是不仅仅是狗屁不通,而且是敷衍,这个完全是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已经违背了最基本的理论啊,你热厥是阴虚热厥都搞出来了,哪有这种事啊?搞的像个外行一样。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他说:少阴热化太过,内行于里,热深者厥亦深,故少阴病但厥无汗,本无发汗之理。医者不知,而强发之,不但不能作汗,反增内热,必动其少阴之血,逆行上窍。算了算了算了,他还在少阴热化啊。少阴热化的人,哪个庸医会给他发汗?少阴热化形成了热厥吗?热厥不是白虎汤证吗?

这个恽铁樵,恽铁樵。算了,恽铁樵就不说了,因为恽铁樵本身就没什么水平啊。我上节课我已经讲过了,他只是一个对中医啊,建中医药学校啊,传播中医啊,建中医药机构啊,传播学校的机构啊,这个有贡献,但他本身的这个医学水平很一般。

这个日本伤寒大家,丹波元简,他说:汪氏云:按此条,仲景但云难治,其非必死之证明矣。《补亡论》常器之云:可芍药地黄汤。成氏、方氏、喻氏、魏氏、《金鉴》并以此条证为热厥,盖袭常氏之谬耳。热厥,狗屁不通啊,热厥肯定是不对的啊。但是说用芍药地黄汤,这个仲景都治不好,我张胜兵也治不好,我不信你芍药地黄汤能治好。

还什么下厥上竭为六味回阳饮啊,滋阴回阳两全,以为合剂矣啊,刚才我已经说了,那是不可能的,就这样的方子能够把这个下厥上竭治好。那是不可能的啊。说热厥的人叫狗屁不通,这么多人说热厥,因为他不用热厥,他解释不了,不知道怎么伤津动血了。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下厥上竭,而且呢,这些人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伤寒泰斗专家。

好,我们看看刘渡舟刘老,他说:本条论述少阴病下厥上竭的难治之证。少阴阳衰,不能温煦四肢,则手足厥冷,然犹未至亡阳地步,故但见厥冷而无汗出。医不知无汗为阳虚而强发其人之汗,汗出则不但更伤其阳,又复内竭其阴。阳气大伤不能统摄阴血,阴血妄行而随虚阳上涌,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而成大衄,是为“上竭”;阳亡于下,则厥逆不回,气化已绝,则小便点滴皆无,是谓“下厥”。“下厥上竭”,即阴阳竭绝于上下而欲成离决之势,故“为难治”之证。好,这个刘老呢,这些说的呢,大致都没问题啊,唯一的是什么?是他把但厥没有解释清楚,但厥是仅仅、只有四肢厥冷,并不伴随丝毫表证,也不伴随咳,吐,利,水肿等等等等啊,一但伴随这条条文就不适用了,所以刘老没有把这里说清楚,这是第一个啊。

第二个呢,他在举例的时候举的例子是错误的。他举了个什么例子啊?他说在临床上,下厥上竭证并非仅见于强发少阴之汗,而每见于内科杂病。曾在某院会诊,因尿毒证晚期,证见无尿,且伴有鼻衄、四肢厥逆,以及周身浮肿等证,脉沉而无力,舌胖白。根据情况但为下厥上竭之证。曾试图以真武汤加牛膝,温阳利水,兼以引血下行之法治疗,但药后毫无效果,不数日而死亡。好,这个病案,刘老举的一定是他见过的病案,为什么呢?因为我也治过同样的,几乎一样的病案。

去年,我治过一个从苏州来上海找我的病人,这个病人就是尿毒症晚期,他就是鼻子流血啊,牙龈出血啊,而且呢,全身皆冷,手足逆冷,小便不出,要做透析,面色黝黑而虚浮,但是他的脉象是芤数的啊,我治了好几个月之后呢,这个时好时坏,效果反反复复,那么西医诊为慢性肝肾衰竭、尿毒症、血小板减少。

那么我这个病案呢,和刘老说的这个病案极为相似,只不过我这个病案的脉象是芤数,芤者,如按葱管,中空外直是伤津亡血的脉象。数脉呢,是因为他是有虚数啊,他是种虚数啊,他又怕冷,又属于虚数,刚好符合所谓的下厥上竭证。但是这个下厥上竭证呢,和刘渡舟刘老所说的这个脉沉而无力相反,刘老呢,尚且是以肾阳虚为主,我这个肾阳虚还产生了虚热了啊,就因为上面流血嘛,他脉象浮数芤数,那么上面的脉象是偏数的,知道吧?沉取是无力的。可能我描述脉象描述的全面一点吧。

所以,刘渡舟刘老说的沉而无力,肯定是重按沉而无力,如果是轻取的话,应该是虚浮而数啊。因为我见过一样的尿毒症患者,而且在我手上治了那么久,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另外不仅仅是尿毒症,很多肿瘤的晚期,大家都知道,我每天都要治几十个肿瘤啊,比如说啊,肝癌、胃癌、胰腺癌啊、宫颈癌等等,各种癌证的晚期,肝肾功能衰竭的时候,基本都有可能出现下厥上竭的证,只要他到了晚期,手足逆冷而流鼻血,或者是牙龈出血等等等等,那么基本上已经难治了啊,在癌症晚期,我治过,见过好多这样的晚晚期,因为很多癌症,他刚开始不信中医,他只信大医院的西医,西医把它治成下厥上竭之后呢。他们就死马当活马医,就跑过来找我们中医。你说,你中医都说为难治的下厥上竭的这种证型,你给我们治,我们很多也只是延长寿命,减轻痛苦。因为你到我们这里到的太晚了呀。

那么这个下厥上竭的临床表现,的的确确在尿毒症晚期、各种癌症晚期都有出现,但是根据294条条文的原文,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从这里开始看的话,那么仲景的这个条文说的更像是一个肾阳虚很久的老人,然后感冒了之后。强行发汗而出现口鼻流血,形成下厥上竭的难治之证。

所以呢,我更倾向于我刚才举的例子啊,什么艾滋病的人感冒了之后发汗啊,出现下厥上竭。肾阳虚严重的老年人,感冒了之后强行发汗,出现这个下厥上竭的难治之证,这才是294条的下厥上竭的正解。至于我们刚才提到的尿毒症晚期、癌症晚期出现了和下厥上竭临床表现很类似的,也是难治之证啊。但他并不是294条的这个强调的但厥无汗,但厥无汗。嗯,因为他有基础病,也有可能294条说的就是有基础病的这些患者。可是他并不是但厥无汗,你比如说这个尿毒症的,他除了手足厥冷以外,他还无尿。所以呢,有了无尿之后,你就不能说但厥了,仅仅只是手足逆冷了,他还小便少,那算不算临床表现,算。所以我们就不能算到里面去,那尿毒,那个癌症晚期,癌症晚期腹水也是没有小便,那么你也不能说它是但厥。因为但厥是指仅仅只有手足逆冷,没有其他临床表现啊,其他不正常的临床表现,如果从这一点来讲的话,那就不是。

那么294条呢,下厥上竭是头部孔窍出血啊,视为难治之证啊,多半预后不良,可以称大多数病人可能都会死亡。293条呢,却刚好相反,它是少阴病,脏邪还腑啊,如果热在膀胱而出现便血的话,可能会自愈,如果少腹急结呢,出现下焦蓄血呢?就用桃核承气汤就可以了,所以293条是一个预后良好,甚至可以自愈的疾病;294条呢,是一个预后很差啊,甚至是死症的这么一个出血情况,所以293和294都是出血,一个可能自愈,一个是可能会死亡,在这里呢,做对比啊,也是仲景呢,在这两条条文给我们的启发。

好,关于294条条文就讲到这里啊,我是张胜兵,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啊,又有不错的学识,即理论与临床于一体,传道授业解惑。

英雄与侠义同在,自己吹一下自己啊,就是看经典看了很多啊,理论知识啊,还是可以的,每天临床几十人啊,这么多年来积累了不少的临床案例,而且敢于挑战疑难杂证啊,这就是我本人的性格特点。所以呢,你想忽悠我恐怕很难,所以古代的医家,不管你的地位有多高啊,不管你的学识有多丰富,到我这里,休想来忽悠我,如果你忽悠我,那我就会把你所解读的东西啊,层层抽丝剥茧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看看究竟谁是谁非。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