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本文为听课粉丝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张胜兵品《伤寒》
第250讲:少阴病(288-289条 · 少阴阳复可治二证)
少阴阴盛踡卧寒,欲去衣被时自烦,
下利自止手足温,皆为可治四逆还。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现在是晚上的20:23。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这节课我们讲《伤寒论》第288条和289条两条条文。
好,我们先看条文的原文。
第288条: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踡卧,手足温者,可治。
第289条:少阴病,恶寒而踡,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那么这两个条文呢,非常的简单,所以呢,我们把它合为一条来讲,这是一个方面,它们简单;第二个方面呢,它们讲的内容相似;第三个方面呢,它们是紧跟着我们上节课第287条条文而来。本来呢,我们可以把287、288、289三条条一起讲的,但是287条是自愈,288和289两条是可治,所以以示区分呢,我们仍然把它分开来讲。但是从逻辑上它们是相似的,从前提上,它们是一样的。什么前提呢?就是少阴寒化证,也就是少阴阴盛或者说少阴脉紧,这都是它们的前提条件。
287条我们刚刚讲了,少阴病,脉紧就是少阴寒化,也就是少阴里寒较盛,也可以说少阴阴盛它在过经的时候呢,由于患者的正气比较强,阳气来复,自愈了。而288条和289条呢,这两个患者同样是少阴病,同样是少阴寒化,少阴阴盛的脉紧的这种情况,没有自愈,只是说可治。是因为它们阳气也在来复,但是并没有将邪气彻底的驱除出去,还是需要我们用药物来辅助治疗,因此说的是可治。
好,我们白话解288条: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踡卧,手足温者,可治。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患者得了这个少阴里寒阴盛的这种疾病,出现了拉肚子,如果这个拉肚子能自行停止,就算病人有怕冷,而且有踡卧的这些临床表现,但是手足已经逐渐转温,这个疾病就很有治愈的可能啊,能够治疗。
第289条:少阴病,恶寒而踡,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这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得了少阴阴盛,少阴寒化这种疾病,怕冷,而且踡卧。蜷卧在床上,就是手把脚抱着,怕冷的样子,这叫蜷卧啊。却时时感到有些烦躁不安,想要减去衣被,就是要脱衣服,感觉有点热了,这是阳气来复,阴寒逐渐消退的好现象,这个病很容易治好。
好,我们再逐字逐句的看一下第288条,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踡卧,手足温者,可治。我们说了,第288条和第289条的前提条件和第287条的这个前提条件是一样的,都是少阴病的寒化,少阴阴盛,少阴里寒盛的这种情况。那么288条呢,少阴病,下利,很显然,它的前提条件和第287条是一样的。而且还补充了一个临床表现:恶寒而蜷卧。也就是说,本来少阴阴盛,他在拉肚子啊。结果呢,他不拉肚子了,但是他仍然还有什么?恶寒而蜷卧。蜷卧我刚才已经讲过了,是在床上用手抱着腿啊,蜷在一起卧着,是明显的怕冷的一种临床表现。因为患者少阴寒化,怕冷,那么呢,病人就不自觉的就将身体蜷卧到一起,抱团取暖嘛,就出现了这么个临床表现,恶寒而蜷卧。
但是这个手足慢慢的转温就证明了什么?证明了病人阳气来复。但是这个阳气来复呢,并没有像287条那样,虽烦下利,必自愈,那他并没有出现这个烦而下利。如果烦而下利的话,那么就是阳气来复最后的下利是指将寒邪以利的形式排出体外。可是这里呢,是若利自止,他自己已经不拉肚子了。不拉肚子了,寒邪还没有彻底的走完。阳气呢,已经来复了啊,阳气已经恢复了一些,这个时候呢,阳气来复就邪与正气可以相斗争。但是呢,寒邪还没有完全的走,因此呢,他恶寒,而踡卧的这个临床表现还在。因此,仲景说“可治”。怎么可治啊?温一把阳就可以了,把剩下的没有排完的寒邪排走,不就完了?温化就行了嘛,是吧?那么就用小剂量的四逆汤,很容易就解决了啊。附子、干姜、炙甘草。就这么简单。
所以288条相对于287条来说,它需要用四逆汤去寒,把剩下的寒用四逆汤解决即可。287条呢,就不需要服药,那个阳气来复啊,这个阳气比较强,把这个寒邪全部赶出去了,自愈了。288条没有全部赶出去,利自止,这个寒邪已经不能通过拉肚子出去了,那么就需要我们用药物来治疗,用小剂量四逆汤即可解决战斗。
那么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说明一下的是恶寒这个词。《伤寒论》里的恶寒和我们现在所讲的恶寒意思不同啊,有区别。《伤寒论》里的恶寒就是指怕冷,就这么简单啊,就是指怕冷啊。
可是,我们现代,就当代吧,我们当代所讲的恶寒呢,却不是这个意思啊。我们现在所说的恶寒是指表证特有的。同样是怕冷,如果是由表证引起的,就叫恶寒;如果是由阳虚或者里证引起的,我们就叫畏寒。所以我们现在把它区分开来了啊。畏寒也是怕冷,恶寒也是怕冷。那么在仲景这个历史时期呀,它并没有区分开来,统统用恶寒来表达。
那我们当代呢,对恶寒和畏寒呢,它们有区分啊,那恶寒呢,是病人自我感觉寒冷啊,而且加衣被而不减。比如说你感冒了,你感觉很冷,你穿了很多衣服,你还是感觉冷,为什么?因为它不是里寒,而是表寒。所以呢,恶寒是有表证的特有的一种,表现一般伴有发热,甚至会打冷战,取暖得不到很大的缓解啊。
所以我们长期有恶寒发热同时出现,那么我们在考医师资格证,如果只要出现了恶寒这两个字,一定代表他有表证。比如说感冒啊,西医所认为的上呼吸道感染啊,那么就用恶寒来表达,所以你考试碰到恶寒这两个字啊,那么就代表他有表证。但是如果他考《伤寒论》出现了恶寒,那就不一定有表证。你比如说,我们288条和289条都出现了恶寒这两个字,但是它们都不是表征,而是里证。《伤寒论》里的恶寒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恶寒意思不同啊,所以不要混淆,这个是有历史背景的啊。
而畏寒就是指怕冷,畏,畏惧啊,畏寒呢,是多因阳虚阴盛啊。那么,这种怕冷呢,通过添衣加被是可以缓解的。比方说,老年人肾阳虚怕冷,多穿点衣服,哎,他就会好一些。这个时候,你就不能用恶寒,要用畏寒啊。所以畏寒呢,这两个字往往代表阳虚啊,加衣被可缓解。恶寒呢,往往代表有表证,是外邪引起的,加衣被一般不能缓解。
好,这个知识点一定要记住啊,大家一定要记住,如果你去考这个现当代的中医内科学出现了恶寒,一定是有表证啊,不可能是里证,但是在这个《伤寒论》里面,这个恶寒和畏寒是没有严格区分的啊,一定要记住。
好,那么恶寒而踡卧,说白了,怕冷说明什么?少阴的寒邪还存在;手足温呢,说明他阳气已经来复了。可是阳气虽然来复,但是啊,少阴寒邪却没有完全的被赶走,因此仲景说为可治。怎么治?用一点四逆汤即可,就这么简单。
第289条:少阴病,恶寒而踡,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这第289条呢,它的侧重点在什么?在时自烦,欲去衣被。288条的重点在下利,若利自止。所以说第289条和288条其实是对第287条的补充说明,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阳气来复,但是寒邪并没有彻底的驱除;288条呢,是通过下利;289条是通过时自烦,欲去衣被啊,这两个不同点。而这两个不同点呢,在287条都有,又有下利,又有烦,是吧?那么288条说利自止;289条说时自烦,欲去衣被,是从不同的点在阳气来复,但是寒邪却没有彻底的祛除,那么寒邪没有驱除,它们都是用同一个临床表现在表达,288条用的是恶寒而踡卧;289条用的是恶寒而踡,同一个意思啊,只要恶寒而踡或者而恶寒而踡卧在,证明他体内还是有寒邪的。因此,288条说,手足温证明阳气来复,289条说,时自烦,欲去衣被,也说明了是阳气来复,那么阳气来复,寒邪还没有彻底的驱除,因此为可治,用小剂量的四逆汤就可以解决。
时自烦,欲去衣被是阳气来复,已经拥有能与阴邪相抗争的资本了,因此仲景说可治。欲去衣被证明阳气来复了啊,因为它已经有点热了,没有那么怕冷了,是吧?阳气一来复,再加一点点四逆汤就搞定了。就这么简单。
但是呢,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如果说少阴病,恶寒而踡,时自烦,欲去衣被,又有手足躁扰不宁,循衣摸床,撮空理线,这个时候就有可能是虚阳外越,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什么?不可治之死证啊。
所以,这个烦是有一定的程度啊,是时自烦,烦的没那么厉害,还是烦到手足燥扰,循衣摸床,撮空理线。那就不是阳气来复了,那是虚阳外越,那这个患者可能必死无疑啊,是属于不可治的危侯,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啊。
好,我们看一下开篇诗,少阴阴盛踡卧寒,那少阴寒化阴盛,因为他怕冷嘛,所以他踡卧。欲去衣被时自烦,如果说病人感觉到时不时的有烦躁的感觉,有点烦热,想要去衣被,那么这个时候呢,是阳气来复。下利自止手足温,如果他下利突然又不下利了,不拉肚子了,手足由寒冷转温啊,这也是阳气来复。皆为可治四逆还。那么这几种情况呢,都是可以治疗的。用一点四逆汤就可以还你一个健康。
一二四,押韵,少阴阴盛踡卧寒,欲去衣被时自烦。下利自止手足温,皆为可治四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