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本文为听课粉丝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张胜兵品《伤寒》
第248讲:少阴病(284-286条 · 少阴病不可汗千古疑案)
少阴热化水热结,咳而下利猪苓杰,
误汗谵语小便难,脉沉细数勿火劫!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现在是晚上的22:20,感谢大家守候着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今天我们讲《伤寒论》第284条、285条和286条三条条文。
为什么今天要讲三条条文呢?因为这三条条文它们互相之间有联系,讲的是少阴病不可汗的几种情况。那么1800年来呢,很多医家对这些条文,对这不可汗的这三条条文,各有各的看法。为了拨乱反正,以正视听,今天我张某人就用我自己的解读方式啊,以经解经的解读方式,来拨开迷雾,让大家看到真正的少阴不可汗的解读。
好,我们先将这三条条文的原文罗列出来。
第284条: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第285条: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第286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好,我们仅从字面意思来解读这几条条文,应该这么看啊。
第284条:患者得了少阴病,出现了咳嗽而且拉肚子的情况,又出现了谵语,胡言乱语这些情况,这是误用了火法强迫发汗的结果,这个时候必然出现小便困难,这是少阴病不应该发汗,却强行发汗,竭其津液之缘故。
第285条:得了少阴病,脉象细沉而且数,这是里证,这是疾病在里不在表,不能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
第286条:患者得了少阴病,脉象微弱,这样的情况不能发汗,是因为这是阳气衰弱的表现。阳气已经衰微,如果尺脉又出现了弱涩之象,这是阴血也虚的情况,也不能用泻下法来治疗。
好,我们这是仅从字面意思来解读这三条条文啊。那么这三条条文呢,基本都有争议,第286条争议不大,第284条争议最大,285条也有一些争议。很多著名医家,他们都是留名青史的大家,有不同观点的解读。那么我先用我自己的观点解读完之后,再看看其他大家的解读。全部展现在大家面前之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判断究竟谁解读的条文更有道理。
第284条,这条条文是运用了倒装结构的。如果这条条文断句断不好,那么解读一定是错误的。很多医家就是因为断句不对,所以强行解读。东扯西盖,到处去引用一些东西来解读啊。所以强行解读痕迹特别的明显,就是因为他们不会断句。说实话,我也想不到这是古代汉语,竟然很多古人对古代汉语不会断句。哎呀,有时候我在想,究竟他们是文化程度差了呢,还是临床水平不行呢?
好!我们看284条啊,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那么这个断句,如果把它断成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把咳而下利谵语合在一起啊,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如果这样断句的话,我个人认为是永远都解释不通,只能牵强附会的解读啊,为什么呢?
首先,少阴病这三个字。它的范围太大了。因为少阴病,它有少阴热化和少阴寒化。少阴寒化是以心肾阳虚为主要临床表现;少阴热化是以心肾阴虚为主要的这个临床表现。
那么,如果说这个少阴病三个字一出来,我们如何知道它是少阴热化还是少阴寒化呢?不知道,那么紧接着咳而下利,谵语者。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一个既咳嗽又下利,还有谵语同时出现的这种情况呢?这绝对不是少阴病,有谵语的大部分与阳明病相关,或者有胃热呀。怎么是少阴病呢?于是乎后面他有一句“被火气劫故也”,原来是被火气强行劫汗啊,被火邪逼迫所伤出现了临床表现。如果说真是被火气所伤,那么请问究竟是少阴热化还是少阴寒化,被火气劫伤之后出现咳而下利,谵语呢?
于是乎,很多医家就东扯西盖,东扯西拉,把《黄帝内经》、《难经》当中与少阴肾相关的一些东西啊,缝缝补补,扯扯盖盖来解读被火气劫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咳而的下利,并且伴有谵语啊。从表面上看好像很有道理,实质上是文理不通啊,不符合逻辑,是在强行解读。
我想问一下,一个少阴病,连寒化和热化都没分清楚,没有锁定它,被火气劫了之后就立刻出现了既有咳,又有下利,又有谵语吗?请问是哪一种少阴病会变成这样啊?就说少阴病的少阴寒化吧。少阴寒化是以四逆汤为主证的,是吧?但欲寐啊,手足冷等等这样的情况,被火气一劫,强行发汗,好,强行被火劫发汗之后,那么一个心肾阳虚的少阴病,强行发汗之后,它是不是会伤阳更重啊?那么他会亡阳,有可能会亡阳。
一个本来就阳虚的这么一个情况,如果被强行火劫发汗,亡阳之后,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阳脱而亡,怎么会出现咳而下利,还有谵语同时出现呢?如果说心阳虚,火劫发汗之后,那么这个心失去了濡养,它可能出现惊狂。这有可能,怎么会出现谵语呢?
如果一个少阴寒化的四逆汤证被火气强行发汗之后,它会出现什么情况啊?那就有可能会出现虚阳外越,出现阳微,因为强行发汗,那么阳更虚啊,那么这个时候有可能会出现315条和317条的情况。
31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你看他有可能死。一个四逆汤证的少阴寒化证,如果说采用了强行火劫发汗的话,那么阳更虚。因为发汗之后,阳气随着汗又出去了,它本身就阳虚,那还不可能出现死证嘛,那是有可能的。所以315条是有可能出现的。
我们再看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那么这个也是少阴病阳虚到一定程度才出现。
少阴病阳虚到一定程度,那么就有可能出现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或者是通脉四逆汤证,怎么可能会出现谵语呢?所以我们反推少阴寒化如果被火劫啊,强行发汗的话,是不会出现谵语的,因此这个少阴病不应该是少阴寒化。
那少阴热化呢?如果少阴寒化不是,那少阴热化呢?少阴热化不就是少阴阴虚吗?因为少阴阴虚仲景给了两个方子,一个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另外一个是猪苓汤,是吧?那么我想请问一下,一个少阴阴虚的,如果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证的,被火气劫了之后,它有没有可能出现咳而下利和谵语同时出现呢?如果是猪苓汤证呢?那我们再反推一下。很显然,如果是少阴热化证,被火劫之后,因为它是阴虚,被火劫之后,它就伤阴更重,那么如果津伤胃燥是有可能出现谵语的。可是津伤胃燥出现咳而且下利这种情况,你觉得在临床上有可能吗?胃都已经谵语了,还下利呀?因此,我们反推,这个也不是少阴热化证。既然他是少阴病,又不是少阴寒化,又不是少阴热化,那么这条条文是错误的。因此没有办法解读,所以很多医家就强行解读,东扯西盖。
那么为什么这样断句之后会出现既不是少阴寒化,又不是少阴热化呢?因为寒化热化都不可能被火气劫了之后,同时出现咳而的下利和谵语,小便难,这是不可能的。
那既然不可能,但这个条文又出现了,那么证明了什么?证明我们对这条条文的断句和理解是不对的?既然不对,我们为什么还要强行解读呢?因此,我个人认为这条条文既有断句的问题,又有倒装句结构。那么我认为的条文它是什么样的呢?它应该是这样的:“少阴病,咳而下利”这七个字是前提。少阴病,咳而下利断句,接下来就是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因此解读这条条文正确的方式是,首先正确的断句少阴病咳而下利作为前提。
然后再把倒装句结构还原:被火气劫故也,谵语者。把它换过来,就是把谵语挪到被火气劫的后面,也就是说这是倒装结构,你把它倒装一下,它的语法是倒装的啊。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也把它换一下啊,换成:强责少阴汗,小便必难。好,那么这样一来的话,我们这条条文,它的正确的解读方式是,少阴病,咳而下利,被火气劫者,谵语,强责少阴汗者,小便必难。你看这样把它这个结构变一下之后,我们再去解读这条条文,那就天衣无缝。
怎么天衣无缝呢?好!少阴病,咳而下利。能满足这七个字的少阴病是什么情况呢?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319条的猪苓汤证,第二个是316条的真武汤证,所以少阴热化可能是猪苓汤的咳而下利,少阴寒化可能是真武汤的咳而下利。我们看一下316条和319条两条条文。
316条条文: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因此真武汤是有可能出现咳而下利,而真武汤呢,是少阴寒化还有水气的这种情况。
看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你看猪苓汤是少阴热化,水热互结,它既可以出现下利啊,又可以出现咳。
因此少阴病咳而下利是可以满足猪苓汤和真武汤两种情况,一个是寒化加有水饮,一个是热化与水互结这两种情况。
好,那么这两种情况是不是被火气劫了之后都可以出现谵语,小便难呢?那就不一定了。
我们看真武汤啊。真武汤是一个阳虚水泛,也叫做少阴寒化加有水饮。那么这种情况强行发汗的话,它就会伤阳,那么伤了阳气之后,因为它本身就阳虚啊,它是阳虚嘛,发汗进一步伤阳,就有可能出现什么?我们刚才所说的315条和317条的内容,315条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317条通脉四逆汤,它们绝对不会可能出现谵语,是不是?
所以,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哪一种可能?就是猪苓汤证。猪苓汤证咳而下利,因为它是阴虚水热互结。所以阴虚的少阴病,少阴阴虚也叫少阴热化的水热互结,如果被火气劫,强行发汗,去进一步伤阴,是有可能出现什么?有可能出现劫伤津液,津伤胃燥,扰乱心神,谵语,见到谵语。
而强行的发少阴之汗啊,就会出现什么?少阴阴伤,肾阴所伤而化源不济,下焦小便难,这样就完全能够解释的通。所以我们综合得知,284条它应该是一个猪苓汤证,被火气强迫发汗,才能出现谵语小便难。
好,我们回头再看一下,少阴病,咳而下利,这是前提。被火气劫,谵语,强责少阴汗,小便必难,是不是?好,那么这样一来的话,第284条就是一个猪苓汤证,说明少阴病,少阴阴虚水热互结,是不能用火劫发汗的,否则就会出现谵语,小便难。就这么个意思。
所以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这个火气劫,劫就是强迫,用这个火的办法来强迫使其发汗,伤了津液之后,就会谵语啊。那么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强责,强就是强行的、过分的。以强责少阴汗也,责你可以把它用责备、怪罪的意思。那么小便为什么难呢?是怪罪于强行的发了少阴的汗,所以呢小便就难了,就这么个意思。
所以呢,第284条是为了告诉大家,少阴病水热互结的这个猪苓汤证是不能够强行用火劫发汗的。
紧接着第285条,他就说: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我们看,284条的前提条件是少阴病,咳而下利,第285条的前条件是少阴病,脉细沉数。这个时候就没有说咳而下利了,说的是脉沉细数,是说的一个脉象。通过这个脉象来告诉你,这个少阴病在里的时候是不能发汗的,因为沉嘛,沉为在里,细数是为有热。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第285条是对284条的脉象的补充,也就说少阴病咳而下利,脉沉细数,是不是?我们一方面可以理解为285条是对284条的脉象的补充,猪苓汤证嘛。猪苓汤有没有可能是脉沉细数呀,或者脉细沉数啊?当然可能,里证嘛,又是阴虚嘛,就数嘛,沉嘛。细呢,是虚,因为它阴虚。沉是主里,少阴里证嘛,数是主热,阴虚有热不就是细数吗?又因在里,它不是沉数吗?所以脉细沉数是对猪苓汤的脉象的补充和描述。
那么,有的医家呢,就强行解读说:少阴病,脉沉细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他承认了有可能是少阴热化证。但是呢,有的医家说他有可能是寒化证。这个脉沉细数啊,少阴热化证的猪苓汤证,我们说285条是对284条的脉象的补充。但是脉沉细数呢,也有可能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证啊,所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它也是不能发汗的,只不过这个猪苓汤证有咳而的下利,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不会出现咳而下利。所以285条呢,既是对猪苓汤脉象的补充,也是引出了少阴热化的这个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也不能够发汗啊。阴虚,又是里证,怎么可能用发汗的方法呢?所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发汗也可能出现谵语,也有可能出现小便难。但是啊它不会出现咳的下利啊。
所以285条是说少阴阴虚,或者说少阴热化啊,不能够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
有的医家强行解读说,少阴如果是寒化证,阴盛格阳,虚阳外越也可以导致脉沉细数。那么就请恕我张某人不敢苟同啊。如果说真的是少阴寒化,阴盛格阳,虚阳外越的话,它的脉象呢,就不会是沉细数了,而是虚阳外越,它会浮出来。它会出现什么?浮数而虚,脉象呢无力,但是它是浮的,它也是数的,但是它没力。为什么?因为它是虚阳外越嘛,它不会是沉的。所以脉细沉数肯定是阴虚,不可能是阴盛格阳的虚阳外越。所以,这些医家把脉细沉数解读成少阴寒化证的阴盛格阳虚阳外越,是我张某人无法苟同,甚至无法忍受的。
第286条呢,又说了不可发汗的另外一种情况。少阴病,脉微。很显然,脉微是一个少阴寒化,它也是用脉象在说事啊。285条是少阴热化,286条说的是少阴寒化。少阴寒化,少阴热化它都不能发汗。那少阴寒化为什么不能发汗呢?亡阳故也。亡阳是丢失了阳气,是阳虚的意思。那么阳虚当然不可发汗了。发汗了会怎么样啊?少阴病,脉微,阳虚发汗会怎么样?就会出现第315条和317条的这种危证。
31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你看他的脉都快没了。那这种如果是少阴寒化,你要发汗的话,都有可能出现死证哦,知道吧?
我们再看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看到没有?)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逆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这个脉都快绝了啊。这个呢,就是阳虚到一定情况啊,少阴病少阴阳虚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出现的危重病证候。
那么这样一看,我们总结一下少阴不可汗在这里说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猪苓汤水热互结,不可发汗;第二种情况是少阴热化阴虚的情况,不可发汗;第三种情况,少阴寒化阳虚的情况也不可发汗。顺便又提了肾阳虚,气血不足、精血不足的这种情况,也不能用下法。这就是这三条条文所讲的内容。
这样,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开篇诗:少阴热化水热结,咳而下利猪苓杰,误汗谵语小便难,脉沉细数勿火劫!
那么意思是不是很明朗啦?意思就是少阴热化,阴虚水热互结出现少阴病咳而下利的猪苓汤证的时候啊。那么我们头两句就是少阴热化水热结,咳而下利猪苓杰,咳而下利的这种水热互结的话,用猪苓汤是最杰出的方子。那么如果用被火劫强行发汗呢?误汗那么就会出现什么?谵语,小便必难。那么它的脉象应该是脉细沉数啊,所以误汗谵语小便难,脉细沉数勿火劫!千万不要用火劫去伤它,否则的话就会出现什么?谵语,小便难。
好,我们看一下其他医家对这个284条条文的解读啊。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他说:咳而下利,里寒而亡津液也,反以火劫,强责少阴汗者,津液内竭,加火气烦之,故谵语、小便难也。首先啊,咳而下利,不一定是里寒而亡津液啊,咳而下利,既有可能是真武汤证,也有可能是猪苓汤证,不一定是里寒,里热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呢,成无己这么说,未免这个以偏概全。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他说:少阴之脉,从足走腹,循喉咙,其支别至肺,自下而上者也。受火之劫,火性炎上,循经而蒸烁于肺,肺伤则气逆,所以咳也。下利者,少阴属水,其脏虚寒,劫迫则滑脱也。滑脱而虚。故生热乱而谵语也。强责,谓过求也。小便与汗,皆血液也。少阴少血,劫汗夺血,则小便之涸竭,故难也。方有执呢,就是那个强行解读的人啊。少阴的脉象(足少阴之脉)的走向把它说出来。然后用火越炎上来强行解读,火越炎上呢,还说其藏虚寒。那么我想问一下,你连少阴病寒化和热化都没搞清楚,你怎么知道他虚寒?你这不是完全就是牵强附会,自圆其说。难道少阴病就一定其脏虚寒吗?没有少阴热化病吗?那猪苓汤和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它不属于少阴病吗?所以方有执在这里东扯西盖啊。
喻嘉言《尚论篇》。他说:少阴之脉,从足入腹,上循喉咙,萦绕舌根,故多咽痛之证。其支别出肺,故间有咳证。今以火气强劫其汗,则热邪挟火力上攻,必为咳,以肺金恶火故也。下攻必为利,以火势逼迫而走空窍故也。内攻必谵语,以火势燔炳而乱神识故也。小便必难者,见三证皆妨小便,盖肺为火势所伤,则膀胱气化不行;大肠奔迫无度,则水谷并趋一路;心包燔灼不已,则小肠枯涸必至耳,少阴可强责其汗乎?看到没有,又是一个东扯西盖的,连少阴寒化和热化都不分析一下,就东扯西盖,和方有执是有的一拼。
我们看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他说:此三节皆言少阴不可发汗之意。少阴病咳者,乃肾精下竭,奔气上迫于肺也。那按照你这个说法,少阴病的咳嗽,都是肾不纳气?那请问猪苓汤的咳嗽是什么情况啊?是肾不纳气吗?显然不是嘛,一看就是东扯西盖的又来了。下利者,水气不升。谵语者,火气不降。所以致咳、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算了,后面的不想看了,后面的越说越狗屁不通了。他为了强行解读咳而下利和谵语都是被火气劫的原因,东扯西盖。
张锡驹《伤寒论直解》,他简直就是把张志聪的抄了一遍,连自己的见解都没有,更加狗屁不通啊,以讹传讹。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他说:少阴之邪,上逆而咳,下注而利矣。我想问一下,少阴之邪上逆而咳吗?那少阴阴虚呢?如果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会咳吗?不会呀,他上逆已经到心了,是吧?他会烦躁失眠啊,他不会咳,所以这个以偏概全啊,又在东扯西盖啊。而又复谵语,此非少阴本病,乃被火气劫夺津液所致。他还是断句啊,这些人之所以这个解读的都不对,都是断句不对啊,我刚才断句已经跟大家分析过了啊。
我们看一下伤寒大家柯琴《伤寒来苏集》里也是的,也是断句断的不对之后强行解读,他说:上咳下利,津液丧亡,而谵语非转属阳明。肾主五液,人心为汗,少阴受病,液不上升,所以阴不得有汗也。少阴发热,不得已用麻黄发汗,即用附子以固里,岂可以火气劫之而强发汗也?少阴脉入肺,出络心。肺主声,心主言,火气迫心肺,故咳而谵语也。肾主二便,治下焦,济泌别汁,渗入膀胱。今少阴受邪,复受火侮,枢机无主,大肠清浊不分,膀胱水道不利,故下利而小便难也。小便利者,其人可治。此阴虚,故小便难所以,柯琴也是没有断句断清楚,也是东扯西盖,盖了一大堆。我估计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解读。
陈修园也是断句断的不对啊,他说:少阴病,不可发汗,不可不知,何也?少阴病,金水不能相滋而为咳,少阴失闭藏之职而为下利,二者为少阴常有之证。若咳、利而复谵语者,知足少阴之精气妄泄,手少阴之神气浮越,必被火气劫故也。然不特谵语,且小便必难,以汗与小便皆身中之津液,以强责少阴汗,以竭其津液之源也。哎呀,也是断句断的不对啊。
胡希恕胡老也是断句,断的不对啊,他说:少阴津液本虚,以火劫迫使大汗,病在表用汗法,但要微发其汗,不像太阳病,更不能火攻致汗。今“被火气劫”,火邪击动里饮,逆于上,波及肺,必咳;迫于下,必下利。火气入胃一定谵语。少阴病津本虚,再迫使大汗,“小便必难”。如此治疗势必“强责少”发汗。太阳病不能火攻,少阴病尤其不能火攻。这说了个啥呀?他把那个咳嗽啊,下利呀,和谵语也把它搞到一起了啊。没有断句,断句断的不对啊。
刘渡舟刘老《伤寒论诠解》,他说:本条论述火劫伤阴证,与上条寒盛亡阳相对应。少阴病见咳而下利,本为阳虚寒盛之证,寒邪上逆于肺则作咳,下迫于肠则下利,治应以四逆汤之类温脏祛寒。若误以火劫发汗,则可发生谵语及小便难之坏证。火劫,是以火疗强迫发汗的方法,少阴病本阴阳俱虚,本无作汗的物质基础,如果再用火疗以劫汗,则必导致火热伤阴,而出现小便难;火邪内迫,胃燥津伤,则见谵语。由于诸变证的发生皆因少阴被火劫汗之过,故曰:“以强责少阴汗也”。这就以偏概全了,他说少阴病见到咳而下利是阳虚寒盛。是吗?那么,我请问一下,咳而下利猪苓汤没有吗?猪苓汤原文写的清清楚楚啊。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者,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这319条的原文,它既是少阴病,又有下利,还能咳;有的还会出现呕和咳,还心烦不眠,是不是?猪苓汤本来就可以出现咳而下利,它又是典型的少阴病,你怎么说它一定是寒证呢?寒证用了火劫发发汗,它会出现阳脱,而亡阳证,还不一定出现谵语证呢,是不是?
好,古代的各名家的《伤寒论》解读,我大致跟大家介绍了一番,大家再把我解读的对比一下,这个谁更有道理,一目了然啊。以偏概全,一叶遮目,不见泰山,这是很多医家犯的共同的错误。但是我始终想不通的是为什么错的这么明显,还以讹传讹,传了1800年啊?
胡希恕胡老,他说:病人阴阳脉俱紧,是太阳伤寒的脉。太阳伤寒它无汗,现在有汗,所以搁个反汗出。那么这样一出汗就不是太阳伤寒了,此亡阳也。他是表虚不固,而津液外亡。亡阳是指亡津液。胡老长期把阳说成津液,说实话令我张某不敢苟同啊。阳怎么是津液呢?津液属阴嘛,是不是?所以他这个说法呀。实在是令我不能理解啊。
成名已久的医家,甚至有些人成名都有几百上千年了,那么我们在看他们的解读,总觉得往事越千年,他们怎么还错的这么离谱呢?哎,想不通。不过没办法啊,也没关系,他们解读的不完美,我们只要解读出更合理,既合临床又合仲景本意,既要合乎理论,又要合乎临床事实来说话啊。希望我们的这一版《伤寒论》能够拨乱反正,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