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兵品《伤寒》第246讲:少阴病(281-282条 · 少阴病提纲)

张胜兵医生 发布于2025-08-20 09:17 阅读量163

本文由张胜兵原创

注:本文为听课粉丝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张胜兵品《伤寒》

 第246讲:少阴病(281-282条 · 少阴病提纲)

少阴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者阳虚记,

自利而渴尿色白,病形悉具虚寒系。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现在是晚上的23:39。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

这节课我们讲少阴病的281条条文和282条两条条文。好,我们先看条文的原文。

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第282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那么这两条条文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仅从字面意思呢,可以这么理解,第281条:少阴病的典型的脉象是微细。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精神萎靡,似睡非睡。

好,这个呢,是我们从字面意思来翻译的281条条文,也是少阴病的提纲。

第282条呢,说的是病人得了少阴病,恶心,想吐又吐之不得,心里烦,精神萎靡,似睡非睡。到了第五六天呢,出现了拉肚子和口渴的症状,这是属于少阴病。口渴呢,是因为津液不足,所以病人就会用喝水来自救。如果这个时候小便颜色是清白的,那么少阴病的症状就完全具备了。之所以病人的小便是清白的,是因为下焦肾阳虚衰。气化制水能力不足的缘故。

好,接下来呢,我们逐字逐句的剖析一下。我们首先看第281条少阴病的提纲,他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它这个提纲啊,比较有特色,它和其他六经的提纲不同,因为它说了脉象以及少阴病的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我们在上一节课讲少阴病的概述的时候已经说过了,少阴病它有寒化和热化之分。而少阴寒化呢,在临床当中多于少阴热化,因此啊,仲景把少阴寒化的典型的脉象和临床表现,作为了少阴病的提纲,因此,少阴病的提纲是少阴寒化的典型的脉象和临床表现的突出特征。

因为少阴它属心肾两脏啊,这个心主血脉,属火。肾脏呢,又主水。那么。如果说心肾两虚,当然我们是指心肾两虚,是指阳虚啊,因为我们要解读这个典型的少阴病嘛,281条嘛。心肾两个都阳虚,那么阳气虚衰无力鼓动气血运行,那么这个脉象就会微。那么如果阴血虚少呢,脉道不通,脉象会细。脉象微和细都是虚证啊。那么这个提纲里面既说了微,又说了细。重点在微啊,他说脉微细,没有说细微啊。为什么?因为少阴病的重点型的表现特征重点在阳虚。阳虚,那么无力鼓动气血运行,脉微。而阳虚到一定的程度,才会脉微。比如说阳虚的不严重,那么脉象迟弱,迟脉,弱脉也可以是阳虚,但是他说脉微细,就证明它阳虚到了一定的程度。

因为这个微脉呀,是极细而软,若有若无啊,细脉呢,要比微脉强。由于微脉是极细而软,因此啊,微脉肯定是兼细的,但是细脉不一定兼微。那么脉微细其实是心肾阳虚的反应,在脉道上的反应。如果说脉微细,再加上但欲寐。但欲寐就是想睡觉,但是又睡不着,是一种迷迷糊糊,似睡非非睡的一种状态。但就是仅仅啊,只是。欲寐,想要睡。

那么仅仅只是想睡说明什么?说明这个病人阳气虚衰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病人啥都不想干,就想睡,但是又睡不着,所以就形成了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这种状态,叫但欲寐。那它怎么引起的呢?但欲寐是心肾阳虚,阳虚以后,而且阳虚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产生。为什么?因为心肾阳虚,阴寒内盛,神失所养,心肾失去了活力,这个人就喜静卧,什么都不想干,就想休息啊,由于心肾阳虚,阳入阴已经达不到平时阳入阴的状态,因此他根本睡不着。

何为寐呀?阳入阴者谓之寐。你现在阳虚到这个程度了,你用什么去入阴呢?是吧,他不能够正常的阳入阴了,所以它并不是一种阳入阴的状态。阳入阴者谓之寐,就睡着了嘛。但是你是阳气虚,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是阳虚之后,神失所养,没有神的状态,知道吧?失去了活力的状态,并不是真的困了想睡觉,是失去了活力,神失所养,精神萎靡。似睡非睡。所以说,当心肾阳虚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但欲寐。你以为一个很简单的或者说比较浅的心肾阳虚,就程度不深的心肾阳虚,他就会但欲寐呀,不会的。

那有很多人肾阳虚到手脚冰凉,夜尿频多啊,但是他没有但欲寐,为什么?因为他根本没有虚到一定程度,虚到一定程度才会但欲寐。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少阴寒化证的,与提纲象吻合的少阴病一定是阳虚很严重的病情。

所以临床当中很多人呢,用附子啊,动不动就用附子。别人仲景是用附子,但是是怎么用的?就说这个四逆汤吧。我们后面还会讲的,四逆汤啊,白通汤啊,通脉四逆汤啊,都会讲的。是但欲寐了,都阳虚到了一定程度才用附子去快速温阳。

如果阳虚没到一定程度,只是轻微阳虚,那么根本就不需要用四逆汤,知道吧?比如说,我们在《金匮要略》里面,仲景用到了一个方子叫肾气丸,后世称之为金匮肾气丸或者八味肾气丸,它是由附子、桂枝再加六味地黄丸而组成。它是一个补肾阳的药,可是一个补肾阳的方子,它的君药居然是熟地,它大剂量的是熟地,而附子和桂枝的用量却很少。一个肾阳虚用了很小量的附子是为什么?因为那个附子,它是大热之品,在金匮肾气丸里,它起到一个点火的作用,它把熟地黄通过点火的形式把它燃烧掉,形成肾阳,把阴转化成肾阳。所以附子本身它不是一个慢性补阳的药,它是一个大热之品,知道吧!如果要补阳救急的时候用附子。如果平时补阳的话,是不需要附子的。即便是要用它,也是阴中来求阳。比如说,用大量的熟地,用附子呢,把熟地,把这个养阴的药变成补阳的药,那个桂附地黄丸就是典型的,也叫金匮肾气丸啊,八味地黄丸都是它。

所以我们考试的时候长期考到金匮肾气丸的君药是什么?很多人写附子,答案错,它的君药是熟地,但是乍一听上去好像有问题,一个补肾阳的药的君药,一个补肾阳的方剂,还是个经方,它的君药怎么是一个养阴的药啊?因为附子和桂枝在里面,只需要起到一个什么?温阳,点火,像个打火机一样啊,打火机的火只需要漂一下就行了。把火机里面的这个气燃烧起来,那么它立即就有火咯,是不是?那么这个桂附地黄丸就是这个意思啊。所以呢,大量的附子用的时候,除非有大寒或者是回阳救逆的时候才用,平时不宜久服,否则伤阴。

好,我们在以后的过程当中会讲这个四逆汤系列的时候,会重点讲解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能用啊。那么我们通过讲这个少阴病的提纲是为了告诉大家,典型的四逆汤证,或者说典型的少阴病,是一个阳虚很重的病,脉象已经微细,阳虚到但欲寐的程度啊,这才是典型的少阴病。

而少阴病呢,我们在讲具体的条文的时候会有很多死证。为什么会有死证?是因为少阴病重点强调的其实是六经病里面比较严重的阶段啊,很多病人出现少阴病的时候(特别少阴寒化)其实很多会出现死证啊,所以呢,他在这个地方的四逆汤啊,白通汤啊,这一系列的四逆辈,在里面用了很多,大部分都是有回阳救逆的效果。

而我们平时在临床当中啊,特别是现在以西医为主,中医的地位没有西医高的这种情况之下,如果病人已经出现到这么严重的心肾阳衰的话,有可能都已经大部分都送到医院去了,因为病人有危险了,他们很难去找中医急救,一般去找西医急救。所以我们平时临床当中真正用来回阳救逆的时候并不太多,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真正的少阴病,在给我们治的不太多了,因为都到医院去了啊,都到医院去了。到医院去了,他也不会找中医科啊,可能这些人就已经开始上激素啊,上能量啊,打点滴去了啊。

所以281条的典型的少阴寒化的,阳虚到这种情况的这种病,但欲寐的这种情况啊。那我们通过反复的讲啊,是为了告诉大家,这种典型的少阴寒化证啊,脉微细,但欲寐是阳虚到了一定程度才产生的,并不是一个心阳虚,一个肾阳虚,你就马上把它诊断为少阴病。那不一定啊。

好,我们接着看一下第282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这条条文的解读,请恕我张某直言,仅凭前面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这一小段,我个人认为1800年来就没有人解读的完全正确。

好,我就按照我的理解先跟大家讲一遍,我仍然会以经解经的形式来佐证我的观点。至于其他人的观点呢,大家也可以去看一看。谁是谁非,一目了然。

首先,它有三个字,冠以少阴病啊。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那么这个呢,我们可以把这几个字作为这段话的第一部分。把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作为第二部分啊。把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一直到后面的故令色白也。作为第三部分,我们做三部分解读。

第一部分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首先冠以少阴病,说明它就是少阴病。但是呢,他却不知道他是少阴寒化,还是少阴热化,还是少阴表证,还是少阴里证,少阴经证呢,还是少阴脏证,并没有给出。因此,他后面第二段就说: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那么第二部分呢,就说明了什么?就又说到了第五六天,自利而渴,又拉肚子又口渴啊,这个呢,是属少阴啊,那么前面那个少阴病和后面这个“属少阴”呢,它是不矛盾的,因为前面点名了前提条件就是少阴病,后面属少阴是说这个拉肚子是属少阴。拉肚子,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说明什么?说明他已经到了少阴脏证,少阴里证。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啊。而前面的少阴病冠以少阴病呢,说明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就是少阴病啊。所以第一部分指出它是少阴病,但是我们还看不出来或者说有人会误解它是少阴热化,会把它误解成其他证,其他疾病。但是到了五六日就不会误解了,为什么?自利而渴。而且呢,这个自利而渴和这个太阴病的277条自利不渴形成了对比,自利不渴是属太阴,自利而渴属少阴。他还进行了补充说明,他说虚故引水自救啊,因为他这个津液不足,所以呢,他想喝水来自救。这就是少阴自利的特点,少阴自利它有渴,太阴自利它没有渴。这里呢,它也比较了少阴自利和太阴自利的区别。

但是呢,这个口渴,他为了说明他不是热证,是寒证,他又来了一个啊,小便色白。这里的白并不是指颜色真的白,而是指清。白是清的意思,就透明的啊,就是水的本来的颜色啊。如果小便是本来的水的颜色,清的啊,既不黄也不赤啊,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是有寒,那么就是典型的少阴病的这一个病形悉具,就是他的临床表现就都具备了啊。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便清白是因为有肾阳虚,有寒,而不能制水,所以呢,它才是清白的。那么,这么补充说明就这个意思。

那么他这个逻辑呢,我们分这三层呢,我们要重点讲第一层。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这几个字。有的人就解读的是天花乱坠呀。通过什么啊,少阴病的经络循行范围,足少阴肾经,从哪里到哪里呀,从脚底的涌泉,一直到胸部,而且还络心啊,所以心烦。所以呢,从胸部呢,欲吐不吐,为了牵强附会的去讲欲吐不吐,心烦这几个字啊,1800年来,各个医家想尽办法来向欲吐不吐和心烦这几个字来靠拢。这是一种错误。

另外一种错误是直接说他不是少阴病,说他是太阳病。太阳病转属少阴病,在转属的过程当中出现了欲吐不吐,心烦,又有这种错误啊。好多种错误啊,其实都不对。

首先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是,第一,这段话在前面就冠以少阴病,证明他一定有少阴病的存在。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那么但欲寐这三个字刚好是281条但欲寐一模一样,而但欲寐这三个字呢,是典型的少阴寒化,少阴阳虚的表现。

可是病人却有想吐又吐不出来,而且还心烦,这个呢,又好像是有热一样。那么,既然但欲寐是一个阳虚的临床表现;而欲吐不吐,心烦又好像是一个有热的表现,这岂不是矛盾了吗?所以这几个临床表现互象矛盾,让一般的医家不知道怎么去判断。

所以呀,仲景在这里呢,就并没有解释说明,直接来了一个,就是你判断不了是吧。过了五六天,病人出现了自利而渴,直接就说了属少阴也。我原来告诉你,他是少阴病,你听不懂,过了五六天,他出现了自利而渴,你现在明白了吧,他是少阴病,属少阴也啊。你还看不出来是吧?还看不出来我再告诉你,他小便色白,这下你明白了吧?少阴病形悉具啊,这就是个典型的少阴病了,少阴寒化证了。仲景是这个意思。所以呢,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它产生了矛盾啊,他仲景并没有解释说明,而是通过时间的推移来告诉你。他最终变成了一个少阴寒化的,典型的少阴病,所以他说少阴病形悉具。

好,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呢?这个地方我要引用两条条文做佐证啊。我们先看太阳病第4条条文。

第4条条文: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疾者,为传也。

也就是说,伤寒在第一个阶段是在太阳啊,通过太阳表证啊,感受病邪,如果这个脉象没有变化,就说明他没有传经。如果病人出现了想要吐,而且还烦躁,躁烦,脉象发生了变化呢,是在传经啊,他就会会传经了,就这个意思。

那么,我们再看欲吐不吐,心烦和第4条所说的颇欲吐,若躁烦是不是一样啊?差不多呀。也就是说,这个欲吐不吐,心烦,这个地方其实是传经的一种表现。是表证向里证传经的过程当中出现的表现。

那么,表证向里证传经为什么这样表现呢?邪气要入里啦,正气呢奋起抵抗,想把它推出去,于是乎病人就感觉到我想要吐。因为他要入里嘛,往里传的首要就是往下传进去,从外,从表到里,从上到下,那么正气呢,要抵抗它,于是乎人就想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感冒了之后,吃饭不香,想呕吐啊。为什么?因为感冒了之后,病邪它要往里来的时候,人的正气要把它推出去,于是乎就出现了想吐的感觉,其实是正气想奋起抵抗邪气的一种临床表现。

那为什么欲吐不吐呢?因为邪气从表入里进去了,你的这个正气挡不住,所以你想要通过吐把我吐出来,你没这个本事,你正气不足,所以你没有吐。你想吐,就是想把邪气吐出来,你又正气又不足,所以你又吐不出来。因此体现出来的是什么?欲吐不吐。欲吐不吐就是我想把你推出去,可惜我没这个本事,你还是进来了,叫欲吐不吐。

说明了什么?说明邪气由表入里这个过程会出现欲吐不吐,也即是《伤寒论》第4条所说的颇欲吐啊。颇欲吐,吐了没有啊?没有啊。就跟我们说的但欲寐一样,睡着了没有,没有啊,颇欲吐就是想吐,吐不出来。但欲寐就是想睡,睡不着。那么这个颇欲吐和欲吐不吐其实是一个意思,体现了邪气从表入里的一个正气的反应的和邪气斗争的这么一个过程。

那么,为什么会心烦呢?心烦是不是一定是热证?那可不一定。我们举个例子吧,我们看心烦是不是热证啊?心烦热证居多,但是寒证也有,阳虚也有。我们请看第118条条文。

第118条条文: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那他这里不仅是心烦呢,比心烦还厉害,叫烦躁了。可是他用的什么方子啊?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汤加龙骨牡蛎,桂枝甘草汤是治什么呢?治心阳不足,心阳虚,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心阳虚是可以心烦的。心阳虚,心失所养一样会烦,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不就典型的吗?

所以我们这个心烦,你能不能确定它是热还是寒呢?你不能确定啊。所以欲吐不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表邪入里的过程。心烦有可能是热,也有可能是寒。紧接着他来了三个字,但欲寐。但欲寐,那就是典型的心阳不足啊,心藏神,只有心阳虚到一定的程度,心失去了阳的濡养,精神萎靡,活力不足啊,神失所养,才会但欲寐,是吧?

好,那么但欲寐是心阳虚,心烦也有可能是心阳虚。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不是心阳虚吗?欲吐不吐是什么?是表邪入里。好,我们再推一下,表邪入里,心阳不足,心烦,但欲寐。他又冠了一个少阴病啊,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我们整体这样一看的话,它应该是什么?它应该是少阴经受寒,入里伤及心阳,出现心阳不足的但欲寐,心烦,在少阴经证有寒入里的过程当中产生了欲吐不吐。而他冠以少阴病,因此我可以否认外邪入里不是太阳病,而是少阴病。所以它应该什么?应该是少阴经感寒。入里伤及心阳出现了心烦,但欲寐。明白了吧?

如果不明白,那么这个伤及心阳它继续往下就要伤及肾阳,因为心在上,肾在下嘛,是吧?所以他就来了一个五六日。到了五六天,出现了什么情况啊?自利而渴者,他为什么要加个五六日啊?因为这个时候他表邪入里,还没有到少阴肾,如果到了少阴肾就会自利而渴。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嘛。少阴寒化,肾阳虚就自利,拉肚子而渴,口渴。自利而渴,属少阴,自利不渴,属太阴,所以它是属少阴。

这里的少阴是少阴肾,少阴肾阳虚。肾阳虚啊,虚故引水自救啊,因为又拉肚子,没有水了,肾阳虚,那么气化失司,口渴,他要喝水呀。这个时候就已经到了什么?少阴寒化证啊,心肾阳虚,心和肾都阳虚的少阴寒化证。但是呢,他又担心你搞不懂这个口渴是不是热证,于是乎,他又加了一个条件,若小便色白者。

这个小便色白是什么?这个白是指小便色清而不黄。这个白是清的意思啊。不是小便里面有白浊,那你小便有白浊,那得了,那不是膏淋,那小便全部都是白的。那这个人病的不轻哦,是吧?他这里的白是指小便清白,就是指清的啊,就像水状,没有颜色。这里的白可以把它理解为清或者无色啊。那小便没有颜色,清色,清的,不黄不赤,那么仲景就说少阴病形悉具,就是少阴寒化证,这个临床表现都具备了。

他还解释说明一下,为什么呢?小便清是因为肾阳虚,下焦虚有寒,下焦属肾管啊。这里可以理解为肾阳虚啊,阳虚而不能制水咯,所以他的小便是清的。阳虚,肾阳虚,肾阳虚不能制水,这里的水是我们喝进去的水,由于肾阳虚了,根本就不能够把它蒸腾气化,不能够让它变颜色;肾阳虚了,也没有火力把它蒸腾气化上输到口。因为他还会口渴,是吧?所以不能制水,不能够把水蒸腾汽化了。这水没有经过加工,因此水的本来的颜色就是清色,就把它拉出来了嘛。

如果下焦有热,那么把水加工了之后,那岂不是黄赤了,是不是?那下焦有寒,没有加工水,没有蒸腾气化,所以水也清白,口也渴。这就是肾阳虚的特点,在这里呢,是少阴寒化证。

因此我们这样一解读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个仲景用第282条条文是为了说明少阴病,它如果感寒,从经络上感寒,就是表证要入里,从经证转成这个脏证,从表证转化成里证,它要经过欲吐不吐,心烦这个阶段,然后出现但欲寐,然后到了这个少阴肾阳虚的时候,就会出现自利而渴,小便清长,或者说小便色白啊。还有口渴,就这个意思。

我们有必要提出的是少阴病,他这里是少阴寒化,他即使是口渴啊,引水自救,他也是喝热水,他不会喝凉水啊。因为他阳虚嘛。阳虚的人谁愿意喝凉水呀,是不是?岂不是更加伤阳?他会想喝热水啊,那么他想喝热水也是他口渴属热还是属寒的标志之一啊,它的鉴别要点啊。

我有必要跟大家说一下的是,当表邪入里的时候,正气奋起抵抗出现想呕吐又吐不出来的这种情况,不仅仅体现在少阴病啊,其他的病都会有。你比如说从表证到里证,即便他不到里证,人的正气奋起抵抗,他也会出现呕吐。你比方说第3条:太阳病,或以发热,或为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你看它本身就会呕,因为正气要抵抗邪气呀。我们再看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你看它还不是有呕吐,是不是?

而邪气要由表入里,那正气抵抗,他当然想吐,他想通过吐的方式把邪气赶走,就看谁胜谁弱。如果正气强,那就把它抵抗出去了,如果正气不强,那就抵抗不了。那么就眼睁睁的看邪气它入里咯,由表入里。

我们回过头看看开篇诗:少阴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者阳虚记,自利而渴尿色白,病形悉具虚寒系。所以少阴典型的少阴寒化是脉微细;但欲寐是因为有心肾阳虚啊;自利而渴,尿色清白,这个是肾阳虚的表现。病形悉具一定要记住它是少阴虚寒证啊,所以叫病形悉具虚寒系。

好,我们看一下其他医生的解读啊,其他著名医家的解读的。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他说:欲吐不吐心烦者,少阴之脉循喉咙,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故也。也就是说,方有执他不知道如何解读,欲吐不吐和心烦,他从经络的角度去讲啊,想强行的忽悠过去,可惜呀,被我发现了。

喻嘉言《尚论篇》,他说:欲吐不吐,心烦,肾气上逆之证也,自利而渴,加以口燥舌干,饮水自救,似乎传经热病之形悉具,然肾热则水道黄赤,若小便色白,又非肾热证,乃下焦虚寒,不能制水,仍当从事温法。不可误以为热,而轻用寒下也。他欲吐不吐,心烦。不知道他为什么说是肾气上逆啊,肾气上逆,那不是奔豚气了吧,所以不知道他是在在这里为什么这么说。他也没解读清楚。

我们看一下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他说:此言少阴标本水火之为病也。少阴病,欲吐不吐者,病少阴寒水之气则欲吐,得少阴君火之气则不吐。心烦者,水不济其火也。但欲寐者,神气逆于阴也。他花里胡哨说一大堆,还是没有把关键说到。他说欲吐不吐者,病少阴寒水之气则欲吐,少阴寒水就吐啊,谁告诉你的啊?得少阴君火之气则不吐,所以他欲吐不吐。请恕我直言,送他四个字,狗屁不通。他为了强行解读欲吐不吐啊,想用这些文言文,想用这文字里面的东西忽悠人,恐怕他连自己都忽悠不过去,没有道理啊。

柯琴《伤寒来苏集》,他说:欲吐而不得吐者,枢病而开阖不利也,与喜呕同。少阳脉下胸中,故胸烦,是病在表之里也;少阴经出络心,故心烦,是病在里之里也。欲吐不得吐,欲寐不得寐,少阴枢机之象也。请恕我直言,你这完全是为了圆这几句话扯一大堆,我相信你自己都不服自己的解读吧。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他说:少阴上火而下水,水火济则阴阳交,而枢机转矣。少阴病,其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胸中不爽,欲吐而不能吐,心中热烦,不能寐而但欲寐,引水火不济,阴阳不交,机枢不转之象也。请恕我直言啊。别人是一个典型的少阴寒化证,怎么可能心中热烦呢?所以说,陈修园的解读试图从水火既济相交的角度去解读啊。他这个是太牵强了啊,他如果听过我的解读,他就明白了为什么欲吐不吐。

曹颖甫《伤寒发微》,他说:少阴病,欲吐不吐,三焦水道,因寒停止,蒸气不得上行也。水气不得上行,则上膈燥而不润,心营因燥而反也。嗯,他扯到了三焦水道,因寒停止。三焦水道都已经停止了,那人还能活吗?所以,曹颖甫有时候啊,说的这个完全不是那个事啊。按照他的说法,这个就是上热下寒证。可是,仲景表达的意思并不是上热下寒证,别人说的就是典型的少阴寒化证。说白了啊,就是少阴病的提纲所说的啊。

至于其他医家呢,要么就避而不谈,为什么欲吐不吐,心烦啊,要么就东扯西盖啊,总之他们搞不清楚,说不明白。而我张某人的解读,我相信应该会得到后世的认可。为什么呢?我觉得我解读的简直可以说是相当完美,请恕我自恋。欲吐不吐,表邪入里的表现。我已经用了很多《伤寒论》的原文以经解经来解读我的这一个思路了啊,在这里呢,我也希望大家不要迷信权威,那么多的伤寒大家解读的狗屁不通。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所有的人还趋之若鹜。所以我们如果一个人讲的东西你听不懂,你不要怀疑是你有问题,肯定是讲课的人有问题,因为他自己在糊弄你。

一个真正的好的老师或者一个好的师父,一定会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的告诉你,绝对不可能越解释越复杂,搞得你云里雾里,狗屁不通,还怀疑自己的智商。只是他解读的狗屁不通,仅此而已。

好,我们这节课就同这讲到这里,下一节课不见不散!各位晚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