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兵品《伤寒》第240讲:太阴病(274-275条 · 太阴中风自愈脉与时辰)

张胜兵医生 发布于2025-08-15 09:27 阅读量195

本文由张胜兵原创

注:本文为听课粉丝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张胜兵品《伤寒》

 第240讲:太阴病(274-275条 · 太阴中风自愈脉与时辰)

四肢烦疼太阴风,阳微阴涩渐长中,

亥丑天时振脾阳,病邪自退无影踪。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农历的正月初五,现在是晚上的7:59,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们大家讲的《伤寒论》。

这节课我们讲《伤寒论》第274条和275条两条条文。好,我们还是先看条文的原文。

第274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第275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好,那么我们先从字面意思来解读一下,274条意思就是说:如果病人得了中风,中太阴,直接中太阴,临床表现,四肢疼痛,影响到生活,感觉到烦扰不宁。病人的脉象呢,浮取是很微小的,沉取是涩脉,但是脉象呢,渐渐的变长,这种情况呢是疾病将要痊愈的表现。

第275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那么太阴病什么时候可以痊愈呢?一般会在晚上的21点至次日的3点。那么这个亥子丑三个时辰,相当于从21点就是晚上的9点啊,到凌晨的3点。分别是亥时,子时,丑时这三个时间段啊。

好,接下来呢,我们逐字逐句的解读。

第274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那么这个太阴中风很多医家解读的不对啊,说是什么从太阳中风转到太阴,所以叫太阴中风,那不对啊。这里的太阴中风是指太阴经表感受了中风,就是一个太阴的表证啊,是太阴的经病。我们讲三阳病的时候说的是经病和腑病,是吧?经病是指表病,腑病是指里病。而我们现在讲三阴病,阴呢,它是脏啊,比如说太阴脾、少阴肾、厥阴肝。那么既然是脏的话,脏就是内。经呢也是外。所以我们说太阴经证其实就是太阴的表病。太阴脏病啊,太阴脏证啊,就是里证啊,太阴的里面。因为太阴脾呀,它在内面是和脏,脾脏。在外呢是太阴脾经,连四肢百骸的。所以它这个脏和经相连,就跟这个阳病的腑和经相连是一个道理。外有经络,而内有脏腑,在阳为腑,在阴为脏,就这么简单。

第274条那么这个太阴中风,是指太阴的经络感受了中风的邪气,也就是太阴表证。它不是里证啊。这里说的是太阴表证,太阴中风啊。这个太阴,它内主腹部,而外主四肢,所以太阴的脏病也就是里证。太阴的里证呢,它会出现什么?腹满。所以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嘛,是吧?这不是我们的上条条文所说的太阴病的提纲吗?

太阴内主腹;而外主四肢。因此太阴在外在经表中风邪呢,它会体现在四肢上,而不是体现在腹满,体现在腹部。它是体现在四肢,四肢因为有风邪之侵扰啊,中风嘛,太阴中风嘛,所以呢他四肢会烦疼。

这个烦疼,这个烦不是烦躁啊。其实它是因为四肢感受了外邪呀,感受了外邪之后,这个四肢他疼,影响到生活,有一些烦扰不宁而已,并不是真的烦躁啊。

这个脾主四肢肌肉,如果说这个脾阳不足,那么它对四肢的这个防御力量就下降。那么如果外邪入侵,就侵袭到人体防御差的地方,因为你脾主的是四肢,脾阳气又不足,所以呢四肢的抵抗力就弱,当他感受外邪的时候,外邪就入侵到你四肢防御力最差的地方啊,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嘛。

这就是可以区分中风啊,比方说太阳中风,太阳中风它会怎么样。他周身疼痛啊,头项强痛,因为足太阳经足太阳膀胱,它是走整个背部和后脑勺,所以它疼痛会在后脑勺疼痛,整个背部都会疼痛,那是因为太阳经循行的范围在背部和后脑勺,而太阴呢?太阴是脾主四肢啊,它的重点在四肢。所以他四肢烦疼,如果说太阳中风和太阴中风我们要区分的话,那就看他是头项强痛啊,还是四肢烦疼。如果是以四肢烦疼为主呢?那么就是太阴中风,如果头项强痛为主了,那就太阳中风,就这么简单。

虽然说他们的临床表现不同啊,但是他们用的方子是一样的,他们都是用桂枝汤啊。待会儿我们在下节课会讲啊。这节课呢,我们是讲太阴中风的自愈啊。

仲景除了提出了太阴中风的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四肢烦疼以外,他还给出了太阴中风自愈的脉象。他自己会好,那么这个脉象是阳微阴涩而长,什么意思啊?阳是指浮取,是指表。表为阳,里为阴嘛。阳微就是指浮取这个脉象变得很微小,那么浮取指的是表证。代表的是表证,既然表证很微小,证明表邪将尽。阴涩,阴呢是指的里,指的内,一般情况下。但是在脉象上呢,是代表沉取。浮取呢,称之为阳,沉取称之为阴。那么沉取的脉象呢,出现了涩脉啊,涩脉一般来说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就是这么一个浮取微而沉取涩的脉,它却慢慢变长了。而长脉是个什么?是个阳脉。微脉和涩脉都是阴脉。我们从脉的分类法来分的话,把脉又分两种,分为阴脉和阳脉。微和涩都属于阴脉,而长是阳脉。

好,我们看《伤寒论·辨脉法第一》。第一段原文他说: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也就是说微脉和涩脉,它都是阴脉,而长脉却是阳脉。而太阴中风它是属于阴病。阴病应该是阴脉,微和涩都是阴的,可是它慢慢变长了,说明它什么?这个脉象变成阳脉。阴病见阳脉则生,说明他预后良好,就有痊愈的可能啊。所以仲景说,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就将要好了,将要痊愈了。

好,这里有个难点一定要理解清楚啊,阳微阴涩而长,这几个字难倒了好多的伤寒大家。这里的“阳”是指浮取,是指阳。“微”代表表证慢慢的快没了,快消失了,表邪将尽。阴涩,这里的“阴”是指沉取,沉取呢见到涩脉,涩脉是气血不足的脉象。而长是慢慢变成了阳脉,说明气血阳气在恢复。当阳气恢复就可以自动驱逐外邪,那么太阴中风就有可能痊愈,所以他说为欲愈,就这么简单。

另外呢,四肢烦疼,有的医家把它解读为四肢非常疼,这个烦是非常,代表程度的意思,请恕我直言,狗屁不通。是谁得了一个感冒,还是个太阴病,得了一个感冒会四肢非常疼啊,怎么可能呢?他只是四肢疼,烦恼不宁,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和生活而已,怎么可能会非常的疼呢?又不是类风湿关节炎,是不是?

好,我们接着看第275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太阴病本来就是脾阳虚虚寒证啊,而亥子丑这三个时辰呢,是自然界阴极阳生之时,嗯。脾阳呢,在这个时候可以得到自然界阳气的帮助,阳气可以振奋脾阳啊,自然界中的阳气可以振奋人体的脾阳。这个时候病邪就最容易被驱逐出去,所以呢这个时候是自愈的最佳时间。所以条文说太阴病欲解时,从亥之丑上。那么我这样一说呢?表面上是行得通的,是没有问题的,大家都能听懂。因为太阴病,是吧?太阴阳气不足嘛,亥到丑,亥时,子时,丑时,自然界中阴极阳生。人体得到自然界阳气的振奋,那脾阳得以恢复,驱逐了邪气,所以自愈了。

如果就这么简单一句话就解读完了,那就不是我张某人了。为了把六经病欲解时搞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呢,在讲第193条条文的时候,已经把六经病欲解时讲的是透透彻彻了,所以在这里呢,我就不再啰嗦了。大家如果想详细的了解六经病分别欲解时为什么是那个时辰啊?天干地支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啊?为什么与六经相对的是这几个时辰?请回头去听193条的详细解读。

这样,我们回头看看我们的开篇诗,是不是就非常明白啦?四肢烦疼太阴风,阳微阴涩渐长中,这个脉象由阳微阴涩渐渐变长,由阴脉变成阳脉,表邪将尽,它本来就是表邪嘛,太阴中风嘛,亥丑天时振脾阳,病邪自退无影踪。自己就消失了,自愈了。就这么个意思。那么开篇诗,其实表达的就是274和275两条条文的意思。

好,我们看一下其他医家怎么解读的这个。

成无己说:太阴,脾也,主营四末。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者,风淫末疾也。表邪少则微,里向和则涩而长。长者,阳也。这个都没什么问题啊,但是他把这个涩和长搞到一起了啊。本来应该是阳微阴涩而长也,断句断的是阳微,断了,然后涩而长也。他这么断句的,他的断句和我稍有差异啊。我断句断的是阳微阴涩,然后而长也,而长是一个转折,而慢慢变长。是阳微阴涩,两个都是阴脉啊。长脉它是阳脉,阳微阴涩的情况变长啊。我是这么理解的,成无己理解的是阳微,然后阴涩而长。

成无己这种理解呢,如果是在里证倒是可以,但是这是个表证,是吧?如果里证的话,涩而长是里,内面,是内证啊,将愈。他们现在说的是太阴中风,是表证将愈啊。所以我个人认为阳微阴涩,断句,而长也。

柯琴在《伤寒来苏集》说:风为阳邪,四肢为诸阳之本,脾主四肢,阴气衰少,则两阳相搏,故烦疼。两阳相搏故烦疼,是两阳相搏故烦疼吗?和我的解读有差异,我解读的是脾主四肢啊,那么脾病则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风邪欺负四肢,所以才疼的啊。我是这么理解的。另外,他说:太阳以恶风、恶寒别风寒;阳明以能食、不能食别风寒;太阴以四肢烦、温别风寒,是最宜着眼。少阳为半表半里,又属风脏,故伤寒、中风互称。少阴厥阴,则但有欲愈脉,无未愈证。惜哉!这个柯琴。他把几个问题搞错了啊,哪里搞错呢?阳明以能食不能食别风寒,这句就错了。阳明以能食不能食别阳明中风与阳明中寒。而不是伤寒啊,阳明中风是指阳明中热,阳明中寒更加谈不上是风寒啊,是阳明有寒而已。是阳明的内部有寒,而不是外部,不是经络啊。这个他搞混淆了啊。

吴谦《医宗金鉴》,他说:太阴中风者,谓此太阴病是从太阳中风传来者,故有四肢烦疼之证也。这句话就是个错的啊。别人太阴中风是太阴表证直接中风,根本就不是从太阳中风传来。另外,他说:阴阳以浮沉言,夫以浮微沉涩之太阴脉,而兼见阳明之长脉,则为阴病阳脉,脏邪传腑,故为欲愈也。他分析这个脉象呢,是没问题的,和我是一样的。可是他说脏邪传腑,那就是我张某不敢苟同,脏邪传腑,那岂不是太阴病没有了,成了阳明病吗?既然成了阳明病,何来欲愈之说呢?他说的脏邪传腑是指太阴脾脏传到阳明啊,阳明胃腑啊,你脾脏的邪传到了胃腑,它也没好啊,他还成了阳明病了,是不是?所以这种说法不科学,不可取。

胡希恕胡老,他说:“太阴中风”,即太阳病中风证传里而为太阴病。哼!这一句话一说就错了嘛,后面的我们就不看了啊。他把太阴中风都理解错了。

刘渡舟《伤寒论诠解》,他说:“太阴中风”,指脾虚之人感受风邪,因脾主四肢,“风淫末疾“,故见“四肢烦疼”,烦疼即疼痛的厉害的意思。是疼痛的厉害的意思吗?谁得了个感冒,四肢疼痛的非常厉害呀?谁见过呀?临床当中谁见过这种人?所以说嘛,这个刘老不要想当然嘛。这个烦疼是指四肢有些疼啊,影响到了生活啊,是指烦扰病人啊。病人感觉到不痛快。四肢总觉得呢,有点疼痛,并不是四肢疼痛的厉害啊。

好,那么关于这节课呢,我们就讲到这里,我是张胜兵,感谢大家的陪伴与收听。我们稍事休息,再讲下一节课。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