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名家解读汇编——第102条

张胜兵医生 发布于2025-07-29 09:22 阅读量102

本文转载自武汉庸胜堂中医张胜兵微信公众号

注:1、以下是历代名家对伤寒论解读观点的出处索引,可以为大家对比阅读提供参考;2、因时代不同作者所引用的伤寒论版本差异,整理遗失等客观原因,部分条文解读或有缺失敬请谅解!

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二三日,邪气在表,未当传里之时。心中悸而烦,是非邪气搏所致。心悸者,气虚也;烦者。血虚也。以气血内虚,与小建中汤先建其里。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二三日,当传之时,不传不变,但心中悸而烦者,邪虽衰微正亦虚弱,不足以退散之,所以持也。小建中者,桂枝汤倍芍药而加胶饴也。桂枝汤扶阳而固卫,卫固则荣和。倍芍药者,酸以收阴,阴收则阳归附也;加胶饴者,甘以润土,土润则万物生也。建,定法也,定法惟中,不偏不党,王道荡荡,其斯之谓乎。

喻嘉言《尚论篇》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欲传未传之证,其人内实,差可无虑。若阳气内虚而心悸,阴气内虚而心烦,将来邪与虚搏,必至危困。建立其中气,则邪不易入,即入亦足以御之也。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二三日,乃阳明少阳主气之期。心中悸而烦者,胃络上通于心,少阳三焦与心包相合,心血虚而悸烦也,病气入于心主之血分,故宜小建中汤主之。

张锡驹《伤寒论直解》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注】夫枢者,内外之枢纽也,可从枢而外出,亦可从枢而内入。伤寒二三日,乃阳明少阳主气之期,不从少阳之枢以外出,而内干及于所合之心包,包络主血,血虚则心中悸而烦,涉于心主之血分而不涉于枢胁之气分,故宜小建中汤主之。

按:少阳三焦,内合厥阴心包而主血,故亦可随枢而内入。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里虚则悸。邪扰则烦。二三日悸而烦者。正虚不足。而邪欲入内也。是不可攻其邪。但与小建中汤温养中气。中气立则邪自解。即不解。而攻取之法。亦可因而施矣。仲景御变之法如此。谁谓伤寒非全书哉?

柯琴《伤寒来苏集》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二三日,无阳明证,是少阳发病之期,不见寒热、头痛、胸胁苦满之表,又无腹痛、苦呕、或咳、或渴之里,但心悸而烦,是少阳中枢受寒,而木邪挟相火为患。相火旺则君火虚,离中真火不藏,故悸;离中真火不足,故烦。非辛甘以助阳,酸苦以维阴,则中气亡矣。故制小建中以理少阳,佐小柴胡之不及。心烦、心悸原属柴胡证而不用柴胡者,首揭伤寒不言发热,则无热而恶寒可知。心悸而烦,是寒伤神、热伤气矣。二三日间,热已发里,寒犹在表,原是半表半里证,然不往来寒热,则柴胡不中与也。心悸当去黄芩,心烦不呕当去参、半,故君桂枝通心而散寒,佐甘草、枣、饴助脾安悸,倍芍药泻火除烦,任生姜佐金平木。此虽桂枝加饴而倍芍药,不外柴胡加减之法。名建中,寓发汗于不发之中。曰小者,以半为解表,不全固中也。少阳妄汗后,胃不和,因烦而致躁,宜小柴胡清之;未发汗,心已虚,因悸而致烦,宜小建中和之。

吴谦《医宗金鉴》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注】伤寒二、三日,未经汗下,即心悸而烦,必其人中气素虚,虽有表证,亦不可汗之。盖心悸阳已微,心烦阴已弱,故以小建中汤先建其中,兼调荣卫也。

【集注】王肯堂曰: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伤寒脉胘细,属少阳,不可汗,汗之则谵语胃不和则烦而悸。大抵先烦而后悸者是热,先悸而后烦者是虚,治病必求其本者此也。程应旄曰:可见阳去入阴,必有其先兆,善治者,急宜杜之于未萌,心中悸而烦,则里气虚而阳为阴袭,建中汤补虚和里,保定中州,以资气血为主。虽悸与烦,皆小柴胡汤中兼见之证,而得之二三日,里证未必即具,小柴胡汤非所宜也。魏荔彤曰:建中者治其本也。与建中后,除审其在表,则仍当发汗,以中州既建,虽发汗阳亦不致亡矣。审其传里,则应下之,以中州既建,虽下阳亦不致陷矣。所谓急则从标,而缓则从本也。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注】盖以枢者,内外之枢纽也,可从枢而外出,亦可从枢而内入。

伤寒病,过服发表之剂,其恶风寒等症已解,而内虚之症渐形。至二日为阳明主气之期,三日为少阳主气之期,外邪既净,无庸从少阳之枢而外出。而发表后,虚弱不支之病,转入于所合之心包络。包络主血,血虚则心中悸,不独悸而且烦者,以烦涉于心之血分,而不涉于枢胁之气分,故以小建中汤主之。[为何不直言心血虚?]

此一节,浅言之不过“虚”“补”二字,而言外合一“枢”字之义见。少阳三焦内合厥阴心包而主血,故亦可随枢而入也。心包主血,血虚神无附丽而自悸,则悸为虚悸,而烦亦虚烦也。

陈平伯云:但云心中烦悸,不云无汗恶寒等症,可知服过麻黄汤后,表实已解,里虚渐着,故以此汤补之;否则,大青龙汤、栀子豉汤之证,误服害事。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亦有柴胡汤病证,不能滥与柴胡者。如伤寒二三日,不独阳明少阳证不见,并太阳证亦不见,是三阳俱不受邪,邪无出路,亦无去路。谓非柴胡证藏在三阳畔界之夹缝,吾不信也。独是欲见柴胡一证而不得,假令与柴胡而汗不至,将奈何?勿认心中悸作心下悸也,悸而烦,乃印入心坎中之感觉,非适肖柴胡证之或悸或烦也。得毋心中有柴胡证在耶?心脏坚固,邪不能客,邪在心脏之外经,故烦状若离合,第觉悸而烦,非烦而悸也。夫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即汗出而心中无吝意者,心主营血,血液足供太阳之汗,正得其心之所安。盖邪与正气争,非与心血战也,于心中何性乎?若心中悸而烦则异是,异在营血与寒邪相接触,而后太阳得以不受邪。血者神气也,心者神之所舍也,心神以血神之情状为情状,悸则营似弱,悸而烦又似营气强,非注家所谓寒伤营也。必营气邪气两不干休,为最延长时日之柴胡证,或过经十余日未解者有之,或伤寒十三日不解者有之,以其久郁之邪,阻滞营血故也。小建中汤主之,中焦受气,自尔取汁化赤而为血,非徒以血助血,且更新其专精之血,出三日解矣。微论得汗不得汗,无有不差者,毋庸以小柴胡汤为后盾也。两竖建中汤与柴胡相后先,勒住小柴,起下大柴,匪但为柴胡证立法,凡遇可攻可下诸证,当以中部为正鹄也。

曹颖甫《伤寒发微》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二三日,为二三候之期限。二候为十四日,三候为二十一日。过七日则当传阳明,过十四日则当传少阳。此时脾阳不振,血分中热度渐低,太阳水气与标热并陷中脘,水气在心下则悸,水气微,故颠不眩,热在心下则烦,热不甚,故不见燥渴。此证但用桂枝汤,不能发肌理之汗,必加饴糖以补脾脏之虚,然后太阳标本内陷者,乃能从肌理外达而为汗,此用小建中汤之旨也。陈修园误以为补中之剂,而以悸为虚悸、烦为虚烦,殊失本旨。不然,桂枝汤本发汗之剂,岂一加饴糖,全失其发汗之作用乎?

恽铁樵《伤寒论辑义按》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外台》作“伤寒一二日”。

钱璜云:心中,心胸之间,非必心脏之中也。悸,虚病也。

《医宗金鉴》云:伤寒二三日,未经汗下,即心悸而烦,必其人中气素虚,虽有表证,亦不可汗之。盖心悸阳已微,心烦阴已弱,故以小建中汤,先建其中,兼调营卫也。

程应旄云:虽悸与烦,皆小柴胡汤中兼见之证,而得之二三日,里证未必便具,小柴胡汤非所与也。

冉雪峰《冉注伤寒论》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外台作伤寒一二日。

尤在泾曰:伤寒里虚则悸,邪扰则烦。二三日悸而烦者,正气不足,而邪欲入内也,是不可攻其邪,但与小建中汤,温养中气,中气立,则邪自解。即不解,而攻取之法,亦可因而施矣。仲景御变之法如此,谁谓伤寒非全书哉。

喻嘉言曰:欲传未传之证,其人内实,差可无虑。若阳气内虚而心悸,阴气内虚而心烦,将来邪与虚搏,必致危困。建立其中气,则邪不易入,即入,亦足以御之也。

柯韵伯日:伤寒二三日,无阳明证,是少阳发病之期,不见寒热头痛,胸胁苦满之表,又无腹痛苦呕,或涡或软之里,但心悸而烦。是少阳中枢受寒,而木邪挟相火为患。泪火旺则君火虚,离中真火不藏,故悸。离中真火不足,故烦。非辛甘以助阳,酸苦以维阴。则中气亡矣。故制小建中以理少阳,佐小柴胡之不及。心烦心悸,原属柴胡证,而不用柴胡者,首揭伤寒,不言发热,则无热而恶寒可知。心悸而烦,是寒伤神,热伤气矣。二三日间,热已发里,寒犹在表,原是半表半里证,然不往来寒热,则柴胡不中与也。心悸,当去黄芩。心烦不呕,当去半夏。故君桂枝通心而散寒。佐甘枣胶饴,助脾安悸,倍芍药泻火除烦,任生姜佐金平木,此虽桂枝加饴,而倍芍药,不外柴胡加减之法。名建中,寓发汗于不发之中,少阳误汗后,胃不和,因烦而致躁,宣小柴胡清之。未发汗,心已虚,因悸而致烦,宜小建中和之。

舒驰远曰:此证胃有停饮,外邪挟之而上僭,则凌心而为悸,扰心而生烦。方中用饴糖之意,以补中气,以建脾胃,使中气充满,则剪伐有权。余意更当加陈皮半夏白术茯苓。且太阳寒伤营证,芍药最忌,何反用之,麻黄要药,何反不用,心中不无余憾。

冉峰雪曰:按此两建中汤条。叙在太阳病柴胡证栏内。前条虽主柴胡,但先用建中。此条则专主建中,并无胡柴参与其间。本是以柴胡代桂枝,却又以建中代柴胡。方随证定。证由方显。古书之深邃耐读如此。日著伤寒脉证式,谓上二条,系为小柴胡言之,当移于小柴胡汤之次。果尔,则两建中条,连属比邻,上条辨脉,下条辨证,以脉合证,可以明悸烦的为虚。以证合脉,可以明迟弱的主内,逻辑比例,两两更易互参。究之太阴篇,何必列柴胡证。柴胡栏,又何必列建中方。所以然者,太阳总统诸阳。此病的区域在太阳,此病的机窍在少阳。治疗的外貌在少阳,治疗的内骨仍在太阳,故太阳篇内不得不列少阳柴胡证。建中由桂枝脱化,既化则不为外的解肌,而为内的补虚,且既以解肌者补虚,即可以补虚者解肌。故柴胡栏不得不列桂枝系的建中汤。学者并须知柴胡桂枝二方,可以和表,亦可以和里,又可以和表者和里,和里者和表,内.外上下,正邪虚实;均可一以贯之。枢转少阳机栖用柴胡,推荡少阳机转的原动力用建中,根本会通,头头是道,又何疑于柴胡建中的歧异。陈平伯谓此条系服麻黄汤后,寒邪已解,晨谓此条系服麻黄汤后,正气已伤。阴伤而阳怯故悸,阳伤而阴扰故烦。虚劳用建中,是阴阳俱竭。此条用建中,是阴阳两虚,名曰建中。方意是从里着力,不是从表着力,是从扶正着力,不是从怯邪着力,已明明诏我。柴胡汤在太阳篇,是代桂枝用。建中汤在柴胡栏,又是代柴胡用。舒驰远辈,以文害词,以词害志。横扯了无关连痰饮,乌能悟及此,又乌能语于此。

胡希恕《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也不光治肚子疼。“伤寒二三日”,表还不解呀,但是中虚,血也少,血不足养心,心才悸。“心中悸”,悸就是跳,血少不足以养心而心中悸。表不解,才烦。咱们在桂枝汤讲过,“反烦不解者”,表解就不烦了。伤寒虽然二三天,这个人根本就是里虚有寒,津液就不充于外,血液少,所以,心中悸而烦。这种情况,你不补里、不建中,则表解不了。这时可以用小建中汤。

这就补充了上边小建中汤(的治疗范围),不是光治肚子疼。小建中汤治腹痛那是如神,那非常好使,无论是虚寒性的胃溃疡,或者其他一般的腹痛,小建中汤都好使。但是小建中汤是由桂枝汤证而来的,它也解表,如果中虚有寒、血气不足的这种“表不解”可以用它。那么症状呢?就是心中悸而烦。一般表证,心中不悸。

任应秋《伤寒论语译》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校勘】《外台秘要》:“伤寒二三日”作“伤寒一二日”。

【句释】“心中”,钱潢云:“心胸之间,非必心脏之中也。”

【串解】《医宗金鉴》云:“伤寒二三日,未经汗下,即心悸而烦,必其人中气素虚,虽有表证,亦不可汗之,盖心悸阳已微,心烦阴已弱,故以小建中汤,先建其中,兼调营卫也。”虚弱的人有表证,不能抵抗疾病时,补其虚,即所以解表,小建中汤、补中益气汤之类都是。

【语译】患太阳伤寒证已两三天,心悸亢进而虚烦,应先给以小建中汤温补正气。

刘渡舟《伤寒论诠解》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解析】本条论述伤寒夹虚的证治。伤寒二三日,病程虽不长,亦未经误治,却见心中悸烦之证,其原因往往是里气虚馁,心脾气血不足,复被邪扰所致。夫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阴不仅包括足少阴肾,也包括手少阴心在内。如果说太阳主表而为藩篱,犹如边防之设,那么少阴之心就处于宫城之内。若心宫气血亏虚,则气虚易生悸,血虚易生烦。通常情况下悸、烦尚不明显,一旦感邪之后,正气不支,在表之邪即有内陷之危,此时悸与烦就十分地突出。此证往往较叉手冒心,心悸欲得按的桂枝甘草汤证更重一些,如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出现“脉结代”的炙甘草汤证。本证系虚人伤寒,故不可发虚人之汗。治当先扶其正以强其本。小建中汤内能补益心脾气血之虚,外可调和营卫以增强抗邪之力,一举而两得,也即“安内以攘外”之法。本条与105条都用小建中汤,一治腹中急痛,一治心中悸而烦,虽见证不同,但皆论建中之法。

倪海厦《伤寒论》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如果是心中悸,虚烦不得卧,茯苓甘草汤可以把它治好去掉,如果是心中悸而烦者,这是里虚,里面虚燥.也是小建中汤.所以小建中汤是阴虚的时候用的。这条辨专门讲的是中风素虚,这人得到感冒,本来正常是桂枝汤,除了有汗、恶风、发热、头痛,再加上心中悸而烦,就知道里虚了,还是小建中汤,所以应该伤寒二三日.表证仍在,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这样比较完整。阴虚者,稍有劳倦身热,即心烦不安,纵有表邪,不可发汗,以小建中汤重用芍药引血内行,以治其烦。所以阴虚的人,要等到里虚回复了,有表证再开发表的药,所以遇到里虚的人,在发表之前,一定要先治里虚。

张胜兵《张胜兵品<伤寒>》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以下解读内容为精简版,详细解读请查看:第76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102条条文·小建中汤2)

那么这条条文非常简短,所以我们不打算用太多时间去讲它,因为我们之前把这个小建中汤已经讲过了,在前面的第100条条文里面,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小建中汤,而且也写了诗词。

那么我们直接把这条条文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伤寒两三天之后,病人出现心中悸动不安,烦乱不宁,这种情况应该用小建中汤来治疗。

那么伤寒只有两三天,说明这个病程比较短,又没有经过误治,没有经过误治,病程又这么短的情况之下就出现了心中悸而烦,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这个患者呀,平时就是一个虚弱的体质,说白了就是患者素体本虚而复感外邪。这种情况其实是气血两虚,又被外邪所扰。

那么正气本虚,感受了外邪之后呢?就对外邪的抵抗弱,就相当于无力抗邪嘛。本来他气血虚,还没有出现心悸烦这些症状,但是邪气一扰,那么虚相毕露,虚相就体现出来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患者本身就虚,邪气来了之后,他的正气奋起而抵抗邪气啊。那么有一部分正气去抵抗邪气,正气本来就虚,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什么?正气更加不足,正气更加不足,如果出现血不养心就会出现什么心悸嘛。

血不养心则心悸,气不养神则不安,他会出现心悸不安。那么心虚神摇,不堪邪扰,就会出现心烦不宁。

正所谓虚人伤寒建其中。这个第102条条文呢,就是典型的虚人伤寒建其中的这个案例。

那么这个建中建的是哪里的中啊?当然是指脾胃嘛。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建中州就相当于是补气血,气血生化有源,那么气血补起来之后,就有力量去抗击邪气,邪气自解。

那么这个小建中汤体现的就是:中州得建,外感自解。

小建中汤是这个:桂枝汤里倍芍药,再加饴糖小建中,这是歌诀。那么桂枝汤里倍芍药加饴糖,因此它里面本身就含有桂枝汤。桂枝汤它外能调和营卫,内能调和脾胃,滋生气血阴阳,在这个基础上重用饴糖啊,饴糖为君药,它能够温中补虚。

加倍芍药是酸甘化阴,以滋阴养血,和甘草、大枣,能补脾益胃,助其建中之功,那么桂枝、生姜外散表邪,还可以兼顾这个辛甘化阳,所以又有酸甘化阴,又有辛甘化阳,所以阴阳两补,气血两调。诸药合用能平调阴阳,谐和营卫,使脾胃建运,气血充盈。

气血充盈之后,正气自然能够发挥驱邪的作用,表邪自解,所以虚人伤寒建其中是有点类似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它的这个加强版,本就是正气充盈,邪气自退。

那么在这种虚人伤寒的情况之下,是不能够先发汗的,因为如果误用了发汗的方法的话,那么汗出阴阳更伤,那么这个人将会更虚,所以虚人伤寒建其中,正气补起来,邪气自退,中州得建,外感自解。

那么根据小建中汤能够治疗心中悸而烦的这种情况,就有点类似于什么呢?有点类似于后世医家的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八珍汤啊,这样的气血两补的方子。

你可以认为小建中汤是经方版本的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八珍汤。凡是气血两虚,或者心脾两虚,或者阴阳两虚,这样的人无论有没有外感,都可以用小建中汤来治疗。比如说有外感的话,也可以用小建中汤,没有外感的也能用小建中汤。而且这个小建中汤是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因此后世医家李东垣创了这个补土派,他的这个有名的方子补中益气汤的这个灵感就来源于小建中汤。

以我的临床经验,很多虚人,无论是什么病,比方说很多这个疾病的晚期,因为久病必虚嘛,气血都会虚弱,近些年我治疗癌症病人比较多。

那么这些癌症病人好多到我这儿来,都是通过了西医的放化疗,手术啊,都是一些残缺不全的啊,患者要么动了手术又来做了放化疗,最后都是气血两虚。这些人好多是气血两虚,特别是有一些做了放化疗,更加伤其正气的这些患者呀,就明显的会有心中悸而烦,脉象而且还偏数,偏数就是偏快,脉象偏数,心中悸而烦,那么这种情况之下就用小建中汤,而且这些人还会发热呦,你看一些白血病,淋巴癌,心中悸而烦,发热,小建中汤。我长期用这个方子来治疗一些虚的,癌症到了中晚期之后的,或者是经过西医的手术,放化疗治疗之后啊,收拾残局的,基本上都是用小建中汤来加减治疗的,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而且我在上次讲小建中汤的时候也重点讲过,曾经用小建中治过一例晚期的胰腺癌,效果非常好。

当然了,不仅仅是胰腺癌啊,包括胃癌,肝癌,胆囊癌啊,肠癌,肺癌等等啊,白血病,淋巴癌,只要他是有气血两虚,脉象还偏数,当然有的也不偏数,大部分人都会偏数的,这是我的临床感悟。就是做了放化疗,它很容易伤阴呐,阴虚就会脉象会细数啊,而且又耗气,所以脉象细数而无力,而且又烦又有心悸,那这种情况之下,你千万不要认为它有热啊,它其实是气血两虚之后血不养心而出现的一种虚性的悸和烦。这个时候用小建中汤啊,非常的好,几乎没有不效的。

就像这种情况,都会有效,只是它有效的程度不同而已啊。如果大家有一些治疗疑难重症疾病的这个经验,或者说有治疗疑难重症的这个同行,我说的话,你肯定会有同感,这个小建中汤治疗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就看是把小建中汤给他气血补了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什么啊?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了,就要辨证论治了。

先用小建中汤打底,把气血补了再说。一个癌症晚期的患者都能用小建中汤来收获奇效,更何况你这只是一个伤寒二三日呢?所以无论有表无表,只要气血两虚,虚人伤寒建其中,小建中汤。

那么在临床当中有这么一个问题啊,虽然没有人问我,但是我必须要跟大家一问一答的解读一下,因为有很多的晚期的癌症病人呢,他们好多都有基础病的,比如说我看了很多癌症病人,他本身就有糖尿病,那么有糖尿病啊,血糖很高的这种患者能不能用小建中汤呢?因为小建中汤里面有饴糖吗?据我的临床经验看,那癌症病人的晚期,如果他本身就有糖尿病的话,你可以不管他的糖尿病。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本来吃喝都成问题,比如说他饭量不大,甚至有的只能喝点稀粥,喝点米汤,即便是有糖尿病,病到了这个地步,你就算给他一点甜的东西吃,那都是没有问题的啊。

不过西医里面呢,糖尿病血糖比较高的人,如果说啊,大量的饮用了糖(水),或者是糖水注射,有可能会出现酮症酸中毒,这种情况是有生命危险的啊,所以要观测他的血糖。如果是有糖尿病的情况下,观测他血糖究竟高到什么地步,如果并没有特别高,即便是有糖尿病,吃点糖也是没事儿的。也就说,这个小建中汤里面的饴糖,你可以把它的剂量做调整,而且中病即止,然后再改用其他的方子,因为小建中汤,它的这一个类方也有很多嘛。比如说黄芪建中汤啊,比方说这一个后世的归脾汤,八珍汤、补中益气汤啊,当然这个归脾汤,八珍汤和补中益气汤,有时候是不能替代小建中汤的。

那么有的人就会问了,说:哎呀,张老师你是一个专业的中医,你怎么说起这个血糖的高低,这不是西化吗?好,我在这里呢,就给大家讲个故事,让大家一定明白这个中医和西医之间,你什么时候要注意哪些点,有些东西你必须要考虑的。

我曾经治过一例患者,是一个老年人,大约有80多岁,然后呢,这个老年人呢,她的子女在国外,子女就把她送到了这个养老院,80多岁的老年人到了养老院,而且有非常严重的糖尿病啊,还有其他的一些基础病。那么她就找到我给她看,她没有让我看糖尿病,只让我看其她的一些基础病。那么80多岁的老奶奶,我给帮她看这个病一直都挺好的。那么突然有一天她(女儿)跟我说,哎呀,她从国外回来啊,回来之后要亲自照顾她妈啊。好,回来之后呢,就亲自照顾她妈,刚刚回来没两天,这个患者就去世了。

她就跟我说,说我开药把她的母亲吃死了。呵呵,这还得了,我想以我的这一个技术水平,虽然算不上神医,但是至少不会把药开反吧。我就跟她说,我说你母亲是怎么去世的?嗯,她就不跟我说啊,我说你把她去世的表现说给我听一下行吗?她也不说,我说你不说我就知道了,你是想讹我嘛。为什么我能判定她想讹我呢?就是讹诈医生这种情况啊。讹诈医生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所以医患之间一定要搞清楚啊。我就直接跟我的助理说,我说这个患者,她的死因是酮症酸中毒,隔那么遥远,我就能够知道她是怎么去世的。

为什么呢?因为她的母亲有严重严重的糖尿病,而她一直把他弄到养老院,她就认为她的母亲呢,就没有人照顾啊,很心疼她。从国外回来之后啊,她就给她母亲肯定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于是乎呢,摄入糖分过多,出现酮症酸中毒去世,抢救不及时去世。这就是我的猜测,结果呢,我在我的助理和她的聊天过程当中,我发现了。一看我才明白,我的判断完全准确。她妈说她非常口渴。她从国外回来之后,她妈说,哎呀,我每天很口渴呀,我的养老院那些人呢,对我照顾又不周到啊,你回来了,刚好我非常想喝银耳汤,越甜越好。

那么这个子女呢,她就因为这个糖尿病的酮酸中毒啊,她没了解过。她怎么知道呢?怎么了解呢?又是个医盲,她为了孝顺她(母亲),就买了银耳,炖了汤加了很多糖,她给她妈喝。她妈说喝了真舒服啊。一大锅,她妈一口气喝光,喝光之后就到医院抢救,医院立刻查出酮症酸中毒,让她签字,说抢救还是不抢救。抢救过来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因为年纪太大,80几岁,于是乎呢,她就签了一个“不抢救”。她母亲就这么去世了。但是呢,她又想讹一笔钱,她说我给她(母亲)开过中药,是吃我的中药吃死的。你想一下,我读过大学,上过研究生,上研究生,我虽然是以中医为主,西医我们也要学呀,你忽悠的了我吗?怎么可能呢?

我就直接跟她说,我说你要我赔你多少钱?可以,但是你要把死亡证明给我看一下,她究竟是怎么死的。她不敢给我看,我说我告诉你吧,你的母亲应该是你给了很多糖分的东西她吃,酮症酸中毒去世的,结果她不做声了。

后来通过这个案例,我周围的助理呀,医护人员都说,因为我的助理都是我的徒弟吗,他们说师父你是怎么知道她的死因的呢?我说我不知道,我是猜的,但是我猜肯定是有我的(线索),一些蛛丝马迹的。因为她有很严重的糖尿病,那么她有明显的消渴症状,那么这个消渴症状呢,如果说你喝水还好,如果摄入大量的糖分,按照西医来说的话,有一种叫酮症酸中毒。中医没有这种东西,但西医有,那么酮症酸中毒之后,就对糖中毒,她是可以死亡的。比方说有一些这个医疗事故,一个孩子说他自己不舒服,要打消炎针,结果医生没有问他有没有糖尿病,给他用糖水注射的结果呢,这个孩子注射完糖水之后就去世了,这就是严重的医疗事故。

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医生为了保护自己,中医西医都要学,都要知道,我们要知道有酮症酸中毒这个事,要知道糖尿病哪些情况下会有生命危险,你要了解这些知识,但是我们并没有去用西医的东西去治疗,但是这些知识点你得了解呀,是不是?所以说如果说一个糖尿病的晚期病人,那么,有非常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的话,那么摄入糖分一定要控制。但是如果说他癌症晚期,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即便是他有糖尿病,你摄入一点糖分都没有关系的,你要把握量。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了,他不是烦渴影响,喝那么多水了,他只是气血两虚的一个病人呢,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不考虑西医了,你就考虑中医。

那么你在考虑中医的话,你用小建中汤加一些饴糖进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请注意,中病即止。

因此啊,我长期接诊了一些晚期的癌症病人,他们有糖尿病,但是呢,当他们身体很虚弱的时候,他们的血糖都没有那么高了,他们的糖尿病的表现也没那么强烈了,这就是我的临床的一些体会啊。适当的时候有一些糖分进去的话,还可以补益气血,特别是我们这里用的是饴糖,又不是其他的糖,饴糖能温中补虚啊。

这就是关于这个小建中汤饴糖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啊。

那么我也希望大家在传播中医,传承发扬中医药,那么也适当的掌握一些西医的一些知识,作为医护人员,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己,也懂得在哪些时候啊,有些地方能用或者不能用,我们要参考一些,这个西医方面的知识啊。正所谓这个学无止境嘛,我们虽然是中医,我们可以不用西医去治疗,但是我们一定要掌握西医的有一些危急重症,或者是一些抢救措施,他们也有一些可取之处,我们千万不要敝帚自珍,觉得哎呀这一个自己中医所向披靡,天下无敌,西医都是一无是处。我们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

中医肯定是可以治疑难杂症的,肯定是我们国家的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西医的有一些东西我们可以学习了解啊,以增长自己的见闻见识啊,千万不要夜郎自大。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