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兵品《伤寒》第189讲:阳明病(210条 · 谵语与郑声)

张胜兵医生 发布于2025-07-18 09:16 阅读量77

本文由张胜兵原创

注:本文为听课粉丝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如有误差,还请海涵!

张胜兵品《伤寒》

 第189讲:阳明病(210条 · 谵语与郑声)

多言乱语音高谵,复言低语是郑声,

直视谵语邪热极,阴竭阳跃喘满死,

若见下利阳迫阴,阴脱阳孤此必死。

我们先看条文的原文,第210条: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那么这条条文我们从字面意思来解读的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啊,病人得了实性疾病,可能会出现或者说实证可以出现多言乱语,胡言乱语,身高气粗。那么这种情况呢,是谵语。那么病人的病性如果是虚性的呢?则可以表现为声音低微、语言重复。那么郑声就是声音低微,语言重复。如果病人出现了两眼直视,身高气粗,胡言乱语,气喘而胸满的,那么是病情比较严重,难以治好。出现腹泻的呢,也难以治好。

那么我们把这个死字啊,把它解读成难以治好,这样会好一点啊,因为凡事没那么绝对嘛,是吧,难以治好也就是要死了嘛,说白了。那么这个字面意思就这么解读,那我们逐字逐句的解读呢。

首先我们看夫实则谵语。这个夫啊,其实是没有任何意思啊,是以古代汉语的一种语法而已,在前面没有这个具体的意思啊。你可以不要这个夫,也可以。实则谵语,虚则郑声,就这么简单啊,但是有极个别大家居然把这个夫字和实在一起说:夫实则谵语。

说实话,这个人我已经多次说他是文盲,但是呢,我真的不想这么称谓他,但是他真的是对古代汉语的语法文法真的是懂得太少了,知道吗?所以我也不想去攻击他。当然,我也没有攻击他啊,这个人呢,临床水平还颇高,只不过文化程度实在太低了。

他说夫实指阳明胃家实,哼哼,他把夫实做成一个词语,我真的是看了想笑,哎,没办法。

比方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有这么一段话,我记得我们以前背过的,小时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那么这里就有这个夫,是吧?他若夫,那这个夫是没有意思的啊,只是作为一篇诗句的开头或者词语的啊,语法的开头,用了一个可以认为它是一个虚拟的开篇词,其实它就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比较对仗。那么前面若夫日出林霏开,这个夫也可以不要,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是不是没问题?

好,我们接着往下看,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实则谵语,那我们就看看究竟什么是谵语啊?那么我们要研究某一个词语,肯定要先从《说文解字》。

我们从《说文解字》来看一下,这个谵语的谵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啊?我们看这个谵语的谵是一个言字旁,加一个詹,而这个詹呢,是一个危险的危字头,下面有一个八,有一个言。那么这个詹它的本意是什么呢?我们查了《说文解字》之后啊,得出的结果是这个詹的本意就是多言,就是话说的比较多。那么为什么是个危字头在上面呢?我想可能是言多必败的意思吧。话说的太多了,就危险了,当然这只是我们从这个造字上啊,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啊。就是说话说的很多,而旁边有一个言字旁,你看又是言,所以这个谵其实就是说很多话,讲了很多,言语就多啊,话多的意思,而谵语呢,语本来就是言语,是话语。是吧?谵本来就是多言,后面再加个语就多言语,它的本意就是多言语。那么把它引申到医学上之后呢,是指多言语,而且是胡言乱语,胡言乱语说很多话。嗯,由于它出现在实证上,用谵语来描述实证的胡言乱语。因此啊,他的声音是声高气粗,是见于实热病的比较严重的阶段,热比较重的这种阶段叫谵语,就这么个意思。

虚则郑声。你看啊,我们古代呀,这个古人造词语啊,很有讲究,谵语和郑声是相对的,但是他却一个字都没有重复。那郑声这个声其实和这个谵语的语是一个意思,但是呢,他们为了不重复啊,有文字的美啊,因此呢他用的另外一个字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声就是语,语就是声啊。郑声者,重语也,就是重复的说话。语言低微、声音低微、语言重复,多见于虚弱病的后期阶段。

那么郑声和谵语是一对反义词。一个是热病的严重阶段,一个是虚症的后期阶段,一个是身高气粗,一个是声音低微,一个是语无伦次啊,多言乱语,一个是语言重复。所以这个郑声,郑,重复的意思,可以这么理解。

我们不是有句话叫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重复说,所以代表了一种郑重提示,郑重提示是希望别人能重视,是吧!所以就重复的去说。那么郑声其实就是语音低微的重复的说一句话说。那么这种重复声音又低微称之为郑声。

《黄帝内经》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黄帝内经》又说: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所以我们通过《黄帝内经》的原文,我们可以证明这个郑声就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这种重复的说一些内容。精气夺嘛,虚症嘛。

那么仲景在第210的条文提出了谵语和郑声做对比,因为这个谵语啊,我们在《伤寒论》当中出现过多次,但是呢,郑声却不多。那么他把谵语和郑声在这里做一个对比呢,其实是为了强调啊,谵语多见于实证。包括我们从第210条条文一直往后面到第221条条文,总共有12条条文,全部说的是谵语,都是与谵语有关的条文啊。

因为我们现在讲的是阳明病嘛,阳明病多热症,多实症嘛。那么这个谵语在阳明病当中出现的比较多,为了对比,就把郑声这个词引出来。重点是希望我们能够区别什么叫谵语,什么叫郑声啊,免得搞混啊。后面呢,他说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说了谵语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之后,说了两个死证。

那么谵语呢,是热实病症的严重阶段才表现出来的那一种声高气粗,语无伦次啊,多言乱语。这个谵语本为热扰心神所致,如果病情出现到继续的严重下去,那么这个邪热就会灼烧阴液,阴液这个消耗过多,头部失去濡养,就会出现什么呢?精气不能上注于目,那肝阴都被灼烧了啊,肝开窍于目嘛,导致眼球不能随意转动,发生了直视。如果说热急迫肺,导致肺气不利,就会出现什么,就会出现喘而满。

那么由于这一个阴液枯竭,阳无所附,因为阳要附在阴上才行嘛。那么正气欲脱,呼吸就会出现喘满啊。我们这个阴液灼烧了,肺的阴液也灼烧了,肝的阴也灼烧了。那么如果肺阴灼烧到一定的程度啊,就会出现什么?喘满,肺部都是邪热充斥嘛。这个时候,上焦部的阴液枯竭,这些阳无所附,上越喘满而死。

如果说直视谵语又见到下利,直视,我们刚才已经讲了啊,这个头部的津液已经被灼烧啊,肝阴已经被耗损,因为这个阳热太盛了。那么你阳热这么盛,邪热这么盛啊,肝阴都被灼烧的差不多干净了,那么这些阴呢,就看到这些阳热之后呢,它就会什么?就有可能出现滑脱,就会跑,因为这个邪热太盛,所到之处阴液皆伤,那么有一部分阴呢,一看啊,这不对,都被伤了,我们赶紧跑吧,于是乎就往下跑,就形成下利。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以邪热迫阴液,可以把它认为是阳迫阴,阳迫阴下利啊。阳迫阴下利,那么这个阴都跑完了,那你留下一个孤阳,那还不死定了?所以说,当阴夜被灼烧的灼烧,逃跑的逃跑,只留下孤阳在这里,独阴不生,孤阳不长,那还不死定?因此条文说,下利者亦死。

好,我们回过头看看我们的开篇诗:多言乱语音高谵,复言低语是郑声,说白了就是谵语呢,是语言多而且乱啊,声音呢,比较高亢粗犷,这叫谵语,复言低语是郑声,复言就重复一些话,语声比较低微,这个叫郑声。直视谵语邪热极,如果说眼珠子都不能转动了,只能直视,那肝阴被灼烧了,头部清窍的阴津都快被灼烧没有了,又谵语。那么这种情况下再出现喘满呢?那就是表示阴竭阳越了,阴竭,阴已经快竭了,快没了。阴竭阳越喘满死,若见下利阳迫阴,如果说见到下利,是邪热太盛,逼迫阴液逃跑,因此出现了下利。若见下利阳迫阴,这种情况是什么呢?阴脱阳孤此必死。阴已经脱了,你成孤阳了,那还不死?这就是我们开篇诗的意思啊。

好,那么这个条文讲到这里呢,基本上把我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的差不多,可是我们历代医家对这条条文的解读呢?有的人认为这个谵语就是指阳明热,也就说他就认为这个谵语就是阳明有热才有的,其他的没有啊,不代表其他的热,只代表阳明热。而郑声呢,就代表阳明虚寒啊,这种观点呢,还不止一个医家这么认为,那么为了反驳这种观点,我总结了以下关于谵语的所有条文,我们这个解读一下。

我们看看究竟仲景所说的谵语是不是独指阳明腑实或者阳明有热呢?在此呢,我查阅了《伤寒论》所有关于谵语的条文,总共有27条,它们分别是第29、第30、105、107、108、110、111条、113条、142条、143条、145条以及第210条、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以及第265、267、284以及374条,总共27条条文。

那么通过对这27条条文进行总结归类,我们发现分为以下几类:

承气汤类。用了大承气汤的,比方说第212条,215条,217条和220条,这个都是用大承气汤啊。还有的用小承气汤,比方说第214条,第374条,这都是用小承气汤。还有用调胃承气汤的,比方说第29条,第30条用的是调胃承气汤。

那么这些条文呢?没错,都是属于阳明热啊,阳明腑实证。是吧?但是我们只能说《伤寒论》里面大部分与谵语有关的条文是这个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或者调胃承气汤啊。那么有没有不是的呢?不属于这个规律的呢,当然有。

比方说第143条,第216条啊,这都是什么?这是热入血室,热入血室出现的谵语啊。治疗的办法是刺期门的方法来进行泄热,来达到这一个治疗的目的,因此它的重点呢并不在阳明腑实证。

另外呢,还有三阳合病,比方说第219条啊,白虎汤证的这个三阳合病,它也有谵语,但是它并不是阳明腑实证是吧。它应该是以三阳合病啊,阳明气分热症为主的这个三阳合病,它也出现了谵语啊。

另外呢,还有第107条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有的人认为呢,它是少阳邪热,但是我在讲第107的条文的时候,给出了我自己的观点,我认为107的条文也属三阳合病。它既有少阳病,又有阳明病,又有太阳病,只不过它的太阳病,阳明病属于腑证啊,他的三阳是属于腑证而已啊,里面有桂枝茯苓,是不是,那不是半个五苓散,是不是?里面有大黄,是不是半个承气汤,是吧?里面又有小柴胡,是不是?这是三阳合病的这一个腑病啊,这是我提出的新观点啊。第107条它也有谵语啊,三阳合病,而白虎汤的三阳合病呢,它是热在气分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呢,还是有区别的啊,因为有经证,有腑证嘛,是吧,我们这个第107条条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三阳腑病合病,白虎汤呢,它是属于气分病,不一样啊,稍有区别。

另外呢,像108条啊,这个也是属于刺期门啊,用针灸治疗的啊。用这个肝之募穴期门泻肝经之热。这个呢,肝乘脾啊,这个属于肝乘脾啊,所以它也不属于啊,阳明腑实证。

因此啊,我们可以总结出,谵语多见于阳明腑实证,但绝非只属于阳明腑实证啊,因为其他情况也会出现谵语。

正如第267条所说,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好,那么关于第210条条文呢,我们就讲到这里,接下来呢,我们一共将有12条关于谵语的这个条文啊,跟大家一起学习啊,是210条一直到第221条,总共12条条文都有关于单语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那么接下来的这个11条条文,包括今天讲的12条讨论关于谵语的内容,我们将会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啊,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情况来领会《伤寒论》当中关于谵语的各种情况,以及接受从1800年前传过来的阳明病关于谵语的各种精彩解读,

好,我是张胜兵,感谢大家的收听,嗯,七月份总共讲了两节课啊,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上海的庸胜堂诊所要开业,定在下个月,也就是八月份的这个25号开业,而第六届张胜兵庸胜堂收徒仪式呢定在24号,8月24号啊,所以要筹备开业典礼和收徒仪式呢,我们耽误了点时间,再加上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多地坐诊,确实耗费了不少精力啊,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那么我们把收徒仪式和这个开业典礼,诊所的开业典礼举办完之后啊,我们仍然会每一条条文逐字逐句的跟大家完整的解读宋版《伤寒论》。

竹简呢,是《伤寒论》的这个《伤寒赋——太阳篇》刻在了这个竹简上,一份精美的礼物。只要参与的人都可以获得此精美礼物啊,好,庸胜堂期待你的加入,上海医胜堂诊所开业,期待您的莅临。好,我们这节课就讲到这里,下节课不见不散。

相关疾病: